朱海就: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与货币的非国家化
本文为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导读讲稿。
这本书是哈耶克最后的一本书,一个到了最后当然是会写他认为最为重要的东西。哈耶克认为,促进人类交易的重要制度——货币——应该摆脱政府控制,市场自发产生的货币才是有效率的和公正的。本书不是长篇大论的著作,而是由一小节,一小节的章节篇幅构成,非常方便阅读。排版,字数大小和行间距都很恰当,当然,思想更震撼。这也是一本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真正的金融学的重要作品。
这一问题和现实生活也是非常相关的。如货币是自由竞争的,那么现在人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比如人们常讨论的房价问题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一个货币问题。可以说,货币的国家化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国家化。
哈耶克认为,健全的货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政府不能插手货币事物,包括不能采取任何的货币政策。在这本书中,哈耶克不仅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也构想了货币非国家化的具体实现机制。
本报告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话题背景:说明关注“货币的非国家化”的原因是通货膨胀及其导致的经济危机,谈论人类迄今为止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第二部分是主干部分,说明货币非国家化的经济学原理。第三部分是拓展,首先将私人货币与几个相似概念做一个比较,包括本位币、金本位制、准备金和比特币等;然后,再说明货币非国家化思想还有待解决的几大问题。最后是总结,关于货币非国家化的未来。
第一部分: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与货币的非国家化
01.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1)通货膨胀的根源
通货膨胀是政府垄断货币的必然结果。哈耶克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制造通货膨胀。政府控制的金融体系使政府滥发货币有了可能。政府为了自己的目的操控货币,通过印钞机满足其财政“需要”,导致公共支出的失控性增加,这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只要政府有这种使用货币来满足自己目标的权力,政府就会不可避免地会滥用这种权力。通货膨胀就是政府滥用权力的结果。
2)看得见的通胀和隐藏的通胀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说“中国的货币供给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没有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吸纳了巨量的货币。”这种观点错在哪里?错在把通货膨胀理解为物价的普遍上涨,从“物价上涨”这一“看得见的”方面去定义“通货膨胀”,实际上,通货膨胀就是通货供给的增加,和物价是否普遍比上涨没有关系。通货供给的普遍增加,CPI不一定同比例上涨,很可能会出现有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多,比如住房,而另外商品价格上涨较少,甚至下跌的情况,这正是中国过去近二十多年人们所看到的现象。由于生产率的提升,产品供应的大量增加,抵消了通货膨胀对物价的影响,使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被隐藏,变得“看不见”,当然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也有可能掩盖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
3)通货膨胀被低估的6大恶果
侵犯财产权,使老百姓手中的财富缩水
通货膨胀是一只看不见的掠夺之手,偷偷地把你的财富偷走。台湾经济学家蒋硕杰把它形容为“五鬼搬家”。
价格管制
通货膨胀下必然采用价格管制的方式来控制价格,哈耶克说价格管制比通货膨胀更坏。价格的作用“告诉我们自己所不了解且就其性质而言必然是无法预料的事的工具”。价格管制使配置资源最为重要的机制——价格——失灵,从而也意味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下降。
不公正的收入分配问题
通货膨胀必然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正。由于货币是政府垄断的,相当于是由权力来分配的,这样那些靠近权力的人就有优先获得货币的优势。等远离权力的人拿到货币时,物价已经上涨,他们也有可能一直拿不到货币。比如容易获得贷款的部门,金融部门,和政府都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房价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导致的财富再分配现象。房价的问题不是房价高低,而是获取货币的方式不公平的问题。有的人享有特权,获取货币的方式比他人容易得多,这些容易的货币进入房地产市场,不公正地提高了价格。换句话说,假如获取货币的方式是公平的,那么房价就不是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房价本身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获取货币的制度安排上。货币制度导致的收入分配的不公正,通过房地产表现出来。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还体现在财富从债权人转移到债务人手中。
助长重商主义的投机风气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这是错误的财富观,财富是指能够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货币只是交易媒介,不等于财富本身。通货膨胀改变人们的获取财富的方式,即不是通过为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利益,而是买卖房地产的方式获利,这也是一种重商主义,也可以说是重房主义。一些企业,放弃制造业,进入房地产行业。这对一个国家的财富创造是不利的。通货膨胀推升了资产价格,使那些投机炒房者获利,而制造业和房地产之外的服务业从业者却受到打击。这对他们当然是不公正的。
制造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通货膨胀对生产结构的破坏。准确地说,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与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之间的协调被破坏。
经济危机的触发因素是债务危机,信用媒介的增加是大量的借贷产生的,通货膨胀和债务的增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是创造债务的主要元凶呢?是政府和国有部门。不像私人,它们不需要为债务承担责任。政府会把债务转嫁到居民,当大量居民的债务不能偿还时,危机就爆发了。
货币当局会面临两难,如继续大量发行货币来缓解危机,会导致货币贬值;如停止大量发行货币,那么会导致债务危机。政府相当于在走钢丝,宏观经济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困境才出现的,但是在私人货币体系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的情况就是货币发行实在太多,导致货币完全失去交易媒介的功能,被人们抛弃。
窒息个体的创造性
政府支出的惊人增长,其结果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活动,窒息个体的创造性。”也就是说,法币会扩大政府支出,减少个体自由。哈耶克认为,只有废除货币的垄断权,才能确保个体的自由。那种赚快钱,投机的心理也会阻碍个体运用其创造性才能。
02. 如何根治通货膨胀
1) 3种传统通货膨胀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要限制政府滥发货币。约束政府滥发货币的机制,根据强度大小,概括起来有三种:
弱等强度:弗里德曼的货币法则(不是自由的)。对他“物价指数本位”的批评,消除价格上涨,不等于消除通货膨胀的最严重损害。不相信竞争是旧习惯导致的懒惰。
弱机制等于承认温和通货膨胀是有益的,但哈耶克认为这种论调是错的,对芝加哥学派的货币政策提出批评,认为货币政策不可欲,也不可能。
中等强度:固定汇率,国际货币联盟(如欧元),平衡预算
高强度:金本位
2)传统方案为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通胀
传统的方案都属于限制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力,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权力,因此通货膨胀还是难以从根本上予以避免。另外,这些措施建立在政府的“自觉”之上,对政府的约束比较弱,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遵守这些约束,比如金本位就被放弃了。
3)货币的非国家化的方案及其优势
取消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用私人竞争性地发行货币取而代之,它通过自由银行体制,也就是银行业将置于商法与民法之下的银行体制来实现这一目标,相比之下,在法币体系下银行业服从于政府意志。不同于传统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剥夺了政府发钞权力,彻底消除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私人货币价值稳定,没有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有约束”。在法币体系下,人们无法对政府利用权力,贬值他们的财产,也就是侵犯他们的产权进行约束。
但在私人货币体系下,人们可以用脚投票对货币发行者进行约束,这在法币体系下是不可能的。另外,私人货币还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知道自己持有的货币是不是在贬值。在法币体系下,个体只有在买东西的时候才知道是不是在贬值,没有具体数据告诉他相关信息,虽然他能够感受到,比如物价贵了,但他可能的选择只能是买房子来防止货币贬值,他可能会变成房奴。这种买房来保值,把住房变成金融产品的情况在私人货币体系下不会出现,因为货币竞争解决了货币贬值的问题。(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