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儒家自由主义对“新儒教”的批判
我就谈这么多,谢谢!
注释:
*本文是笔者在“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研讨会的发言,会议由孟子研究院于2016年11月12日在山东邹城举办。
[①]黄玉顺:《论“大陆新儒家”——回应李明辉先生》,首发于“共识网”(www.21ccom.net);刊发于《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
[②]李明辉:《我不认同“大陆新儒家”》,见“共识网”(www.21ccom.net)。
[③]在我看来,21世纪以来的“大陆新儒家”这个概念,仅仅在下述意义上成立,即与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以及“港台新儒家”相对而言。
[④]黄玉顺:《自由主义儒家何以可能》,共识网(www.21ccom.net)。必须认识到,世界范围的“复魅”思潮,其实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方向:先发国家的“复魅”,作为对现代性、全球化的反思,其底色其实仍然是基本的现代价值,即哈贝马斯所说的更彻底地兑现启蒙承诺;后发国家的“复魅”,则往往要么是走向前现代的原教旨主义,要么是走向现代性的威权主义、甚至极权主义。
[⑤]参见黄玉顺:《论儒学的现代性》,《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
[⑥]贝淡宁:《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吴万伟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9月版。
[⑦]参见黄玉顺:《“以身为本”与“大同主义”——“家国天下”话语反思与“天下主义”观念批判》,《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期。
[⑧]蒋孝军:《“群”与“独”:个体性问题——康有为政治儒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⑨]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⑩]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见《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40页。
[11]黄玉顺:《论“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现代哲学》201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全文转载。另参见许嘉璐主编:《重写儒学史——“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12]参见黄玉顺:《反应·对应·回应——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3]《荀子·子道》。
[14]《荀子·彊国》。
[15]黄玉顺:《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6]韩愈:《原道》。
[17]《礼记·丧服四制》。
[18]《孟子·离娄上》。
[19]韩愈:《原道》。
[20]《论语·卫灵公》。
[21]《论语·泰伯》。
[22]《论语·季氏》。
[23]《论语·尧曰》。
[24]《论语·颜渊》。
[25]《论语·为政》。
[26]参见郭萍:《自由儒学的先驱——张君劢自由观研究》,山东大学2015年度博士论文。
[27]参见黄玉顺:《自由主义儒家何以可能》(浙江大学讲座),首发于“共识网”(www.21ccom.net/articles/thought/zhongxi/20150624126072_all.html);郭萍、黄玉顺:《儒家的自由观念及其人性论基础——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比较》,《四川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28]关于“中国正义论”,参见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英文版Voice From The East: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 Ltd,2016年1月);《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
[29]黄玉顺:《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东岳论丛》2015年第11期。
原载《东岳论丛》2017年第6期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