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治:关于大别山苏区史研究的发言
2007年,美国学者罗威廉出版了他的鸿篇巨作:《红雨: 中国一个县的七百年暴力史》(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此书以叙事为主,探索历史记忆,应该说是近年来出现,并体现大别山苏区史研究向社会史、微观史趋向研究转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过它是通过对一个县--麻城--从元末到抗战爆发7个世纪的长时段考察,对中国农村社会历史上的暴力现象提供一个宏观透视,并把中国革命与其所萌生的土壤联系起来,追寻中国农村社会暴力萌生的基本动因。罗威廉在书中认为麻城当地文化、集体记忆及当地历史的集体作用,导致其衍生了一种暴力传统。从长远的历史视野去考察,此暴力传统完全可以促使该地成为中国革命基地因素之一。应该说,罗威廉的这个研究,是从一个长时段来观察中国革命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可以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提供一个非常清楚而深刻的个案研究模板。
应该说,以往中共党史视域内的大别山苏区史研究应该有向社会史、微观史等专题方向深化研究转向之必要。只有淡出意识形态干扰,回归真正学术研究,才能有效克服大别山苏区史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努力,大陆方面反应极为滞后,但也有不少青年才俊已在着力探索、研究。
总体而言,近年这些研究多倾力在专题性的社会史、微观史研究,体现了大别山苏区史研究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综合研究向专题研究深化;另一个就是中共党史视域内的研究向社会史、微观史研究转向。这两种转向交织在一起,形成合流,源近流长。在这个转向过程中,学界研究成果颇为参差不齐,莫衷一是。前期是意识形态干扰学术研究;后期是学风浮躁,缺乏学术尊严感。
革命史研究如何避免上述困境,恐怕只有努力挖掘新史料,努力借鉴新方法,努力拓展研究领域,努力寻找新思路,并且能够史论结合达到学术与思想的水乳交融,才有可能在学术这块白纸上雕刻出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历史图景。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