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与动态
- 2022年国际关系研究发展报告
- 袁正清:创新中国的国际规范研究
- 耿协峰:中国地区主义研究与全球学的互动交融
- 黄琪轩: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 王逸舟:外交语言探问
- 阎学通:学术知识专业化: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建设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
- 韩强 苏大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世界意义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王逸舟:世界政治变迁的“层化”研究:一种初步思考
- 阎学通:道义、权力和权威
- 刘峰:东亚共同体与东亚共同价值的可能性
- 赵可金:在大变局中推进外交理论创新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 2022年美国民主情况
- 习近平: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
- 弗拉基米尔·普京:俄罗斯和中国——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
- 杨胜云:拜登政府对华战略转型对台海安全形势的触动影响
- 信强:拜登政府台海政策“两面性”特征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三方联合声明
中国外交
- 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及其实践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发展两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 秦刚: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 邢广程:多向度务实推进中国的周边外交
- 外交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国际组织与合作
- 朱云汉:G20峰会跨越了三道历史分水岭
- 陈静静: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日本与欧盟战略接近的现状与态势
- 王胜:构建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
- 张海滨:全球气候治理的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 大国气候博弈的本质内涵、逻辑成因及演进方向
- 刘振民:蓝色伙伴关系与我国的海洋管理
国际安全
-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文)
- 于海龙:日本安保军事化危及地区和平与发展
- 钟飞腾:北约"亚太化"面临三个挑战
- 孟祥青:2022年国际安全:撕裂中寻求弥合
- 冯维江:安全全球化的经济逻辑:以全球安全困境为例
- 张云:新国家安保战略与日本安全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