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想 登录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央党校从1933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90年光辉历程。回顾历史,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娶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李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努力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莫纪宏:增强宪法自觉,促进宪法发展

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领导、提升全民宪法素养、建立和完善国家宪法日制度和宪法宣誓制度是增强宪法自觉、促进宪法发展的内在的制度和精神动力。“宪法自觉”仍然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只有在宪法实施方面产生了宪法行动的“自觉”,宪法制度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宪法的根本法权威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方宇军:权力概念应是西方现代的还是中国古典的

古代先贤已经在用道统摄这个权力了,虽然各家各说对道的理解有异,但寻求一个统摄的、至上的、归于一的道,则是共同的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儒家的努力下,把道确定为对人性的认识、遵循、引领、规约。用这样的道作为中国古典权力的根本,我想应胜于西方现代的权力。...

美国在国内国际上实施任意拘押的事实真相

美国作为《世界人权宣言》重要起草国和最早通过国际人权条约的国家之一,罔顾国内法律规定和国际条约义务,任意实施拘押,对有关人员造成严重身体和精神双重伤害。本报告以事实说明美国在任意拘押问题上的虚伪和双标,反映出美国才是当今世界上对人权践踏最严重的国家。...

王博:合乎人的秩序与合秩序的人

重建秩序的思考开启了中国的哲学时代,秩序问题从此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就儒家而言,天赐的秩序一变而为生于人的秩序,围绕着人和秩序的关系,人体、人情、人性、人心、人伦和人道占据了思想世界的中心。合乎人的秩序凸显了“人是什么”问题的关键意义,并奠定了秩序哲学的基矗...

廖凡: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法意涵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多边主义是探析中国式现代化之国际法意涵的三个关键词。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国际法的根本价值取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则意味着在相关制度和实践中坚持开放包容而非封闭排他,反对单边主义和“伪多边主义”,并谨慎对待所谓“有效的多边主义”。...

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服务于寡头利益的美国政客,不仅日渐丧失了回应普通民众基本诉求、捍卫普通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能力,无力解决自身人权问题的结构性顽疾,反而恣意以人权为武器攻击他国,在国际社会制造对立、分裂和混乱,已成为全球人权发展的搅局者和阻碍者。...

江小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脉络与未来路径

今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依然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吸取相应教训,博采众长并少走弯路。现代化是一个整体进程,经济社会发展会面对不少共性问题。因此多数国家实践效果较好的发展元素我们可以学习借鉴,那些出了问题的方面我们要及早防范和应对。...

楼继伟: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划了直到2020年的重大改革任务和实施路线图,财税体制改革列入其中,规划已基本按期完成。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财税改革的任务仍旧很重。...

秦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中国正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注入强大的确定性。世界将有怎样的未来?让我借用中国诗人艾青的名句,“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冲突冷战的阴霾不会持久,人类发展的春潮正在勃发。让我们团结再出发,一起向未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张伯伟:“文和”与“文战”:东亚诗赋外交的两种模式

诗赋外交是东亚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国际礼仪,在东亚外交史上,以传世文献之多、时间规模之久而言,是以十五世纪中到十七世纪中明鲜之间的《皇华集》传统与十七世纪中到十九世纪初朝日之间的“和韩唱酬”传统最爲典型,形成了东亚诗赋外交的两种不同模式——“文和”与“文战”。...

黄玉顺:“精神人文主义”平议

“精神人文主义”(Spiritual Humanism)是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精神人文主义具有这样两个思考维度:一是精神的内在性与物质的外在性;二是精神的超越性与理性的凡俗性。“精神人文主义”构想一方面极具启发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

林毅夫: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世界意义——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今天我想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分享我的心得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该变局为什么会加速演进?我们应该如何驾驭大变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世界意义是什么?...

孙宪忠:民法典编纂经验的几点思考

《民法典》的逻辑是很清晰的,首先将民法的大框架确定下来,然后解决基本的制度框架,区分总则分则,再从规范来区分,确定权利种类,依照主体、客体、权利、义务、责任五个因素进行编纂,之后对行为进行区分,最后是确定法律责任。...

李薇:冲绳问题的复杂因素及其本质

冲绳问题仍旧是日本解不了也去不掉的“死结”。冲绳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冲绳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怎样看待冲绳问题?这是从事日本研究的学者应当想清楚的事情。本文拟从历史留给冲绳的记忆和战后日本安全定位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秉持普遍、开放、包容、非歧视和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各国可持续发展。中俄呼吁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沈岿:宪法规范层次论:一种解释方法

基于对“良性违宪”论争折射的宪法规范层次论的反思,以及认真对待该理论的立场,宪法规范层次论可以在解释论维度上发展为一种方法论,从而给既有的宪法解释方法带来更为丰富的意义。以深圳1987年拍卖土地使用权的事件为例进行的思想实验,可以检视之。...

杜维明: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学

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并练就金刚不坏体,乃至凤凰涅槃,与它自身的特质息息相关。在我看来,儒学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没有教条的,这些特质使它具有了普遍性和永恒价值。...

黄宗智:“参与式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民主主义”的理解多局限于西方式,尤其是英美式的“选举民主”。这种民主基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特别突出私人自由,并强烈倾向于将其他可能的民主形式排除在“民主”范畴之外。本文论证,我们需要澄清另一种形式的民主,这种民主可称作中国革命的“民众参与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