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温铁军 登录

新型县域经济与农民分享收益的制度安排

新型集体经济或专业化合作社经济,都是微观主体再造的问题,都和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一定的结合。我理解,二十大所讲的...

杨帅 货币“回锚”:新发展理念下一种货币供给生态化转型方案

全球化危机和疫情冲击的双重作用,客观上造成全球产业重构与西方新冷战地缘政治相结合,从而对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造成...

逯浩 国情基础和发展阶段: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认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充分地体现了中共把握历史主动的政党特征。只有充分理解国情基...

中国能再争取20年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吗

与前面做规范研究的专家不同,我对于国际问题的认识不是靠书本,而是“用脚”形成的。主要是得益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

中国改革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一、中国制度与西方式的私有化制度不同的历史根源 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社区文明中,社区和农户之间自发性合作并经历史沿革而成...

中国的战略转变与工业化、资本化的关系

非常感谢下午安排我第一个发言。在座有很多国内学者,例如杜润生先生和朱厚泽先生,还有高文斌先生,都是我的领导;其他有很多...

不破不立:解构现代化

我不是一个书斋型的学者,而是一个四处游走的调研工作者。我从调研中得到的大体上都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可能确实没有理论深度...

重复欧美经验?——无法复制的现代化

一、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中国正处在最后一个体制转型期,只有金融资本市场尚未市场化。这是因为,在1997年的金...

全球化与世界法西斯主义

一、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印度喀拉拉邦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一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喀...

资本过剩、乡村振兴与第三资产池

本文为8月5日温铁军在“2022第四届雁栖湖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未经作者审阅,收录于第27期《进化》。 中国经济...

美元的“自毁信用”和人民币的崛起

近期,中央提出我们要对金融风险预做准备。这个不是或者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需要在有关宏观经济形势上做出比较稳定的调整。...

温铁军 王茜 张俊娜:新举国体制下的中国扶贫与生态转型

在世界范围内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和经济波动等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依然集中力量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832...

温铁军等:中国工业从何而来?先从一场“经济危机”说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是西晋李密《陈情表》中的第一句,描述我国在1949年建国之初所遭危机也是恰当的。 1949...

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东亚农业模式

中国长期维系生态化可持续为主要内涵的东亚农业模式,数千年来为人类历史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这个贡献包括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植...

百年红色经济研究述要

在2021年7月11日于成都召开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1”上,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发表了题为《百年红...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对于中国乡村社会基本性质与变化的理解,是制定和推进合理农村政策的基础;而对于这一变迁过程的研究与回顾,也有助于我们把握判...

温铁军 王茜 罗加铃: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与生态化转型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民经济五个阶段的贫困原因与减贫经验,认为贫困是内生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因制度...

共同富裕的在地化经济基础与微观发展主体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中国以举国体制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农业已经进入“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4.0版本

新世纪之初,随着经济基础领域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正经历着由小资主体社会向中资主导社会的巨大转型。突出表现为城乡...

关于乡村振兴的10个最新观点

1、乡村振兴是未来最重要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村工作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首先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