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刘尚希 登录

风险是如何转化为企业成本的?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发布的2022年度《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是针对...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基本手段是法治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看似是两个问题,实际上可...

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本文为刘尚希委员提案。 经济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日渐凸显...

数实融合要有新认识

2023年2月20日,阿里研究院主办的“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邀请十余位来自学术界、产业...

改革是财政货币协同加力的前置条件

2022年经济增长结果不太理想,2023年的经济要进一步复苏,大家对此多有期待,首先是期待财政货币政策发力。2022...

人的现代化与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两者是内在动态关联的。所以,有必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共同富裕问题。 “现代...

从长期问题入手,化解短期矛盾,实现我国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目标

当前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但也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从上半年经济指标看,在疫情防控逐渐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经济指标也在...

关于空间财政的几点理论思考

2022年11月29日,中国财政学会区域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刊物编辑部在京联合举办“区域协调发展与...

找到牵引共同富裕的“牛鼻子”

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意味着,...

刘尚希 赵福昌 孙维:中国财政体制:探索与展望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与之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也需要加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此,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着力全方位呈现财...

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心在于调节风险分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

财税调节收入分配只具有短期效果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往往和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当...

走向共同富裕,要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

只有破除三个“二元”,缩小城乡差距才有希望;只有让农民财产权更充分地流动起来,包括自由选择、交易,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

关于数字经济特性和规律构建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和引擎。据工信部数据,2012-202...

未来经济的主导形态

从历史过程来观察数字经济,可以大体得出三个观点。 第一,数字经济是数字革命的成果。人类即将进入的数字文明,是在工业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主题文章——论人民至上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相比传统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社会主...

多元目标下如何实现激励相容

在过去发展的阶段,我国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只有单一维度的目标,就是围绕GDP做文章。当时中央对地方的考核就很简单,也很直...

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

建设统一大市场,财政体制设计需要新思路

2022年6月16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中国财政学会区域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举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下的...

思考养老问题始终需要风险思维

个人养老金问题相当复杂,随着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养老保障问题成为愈发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如何在养老大框架里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