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1941—),原籍山东,生于辽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61级中国文学专业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华夏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常设)执行理事。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 古籍今译不宜大力提倡 古籍今译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所谓今译,就是将原来的文言翻译成今天的白话。一些史书,包括二十四史,翻译成... 《尚书》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 | 摘要:《尚书》是虞夏商周上古时期的政治图谱和政治伦理典要,“为政以德”是其全部要义。《易·革·彖辞》“... 美质与温情——中国文化研究所小引 【作者简介】刘梦溪,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央... 八十梦忆:眼中人半梦中人 不知不觉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没有感到时光过得快抑或过得慢。完全是浑然无觉的状态。可又不是麻木。也不是“耄期倦于勤”。... 中国文化观念的条理脉络和精神结构 我们从浩瀚博大的中国文化中抽绎出一些最主要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中国文化这座古老大厦的精神构件,是大厦里面永久住民的生活准... “六经”是经学的本经 这本《国学与经学》的主干部分是对六经的价值论理的研究,这是我近年一直专注的题点。由于同时也还在作其他领域的题目,不是... 原忠恕 “忠吮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吮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 听朴老讲释佛理 讲者心悦 我亦欢喜 朴老逝世了,我并不感到意外。九十多岁的老人,这两年一直住在医院里。终归是一天天往人生的尽头走去。几周前与内子谈起,已... 学术独行侠何炳棣 何炳棣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内人文学术界除了少许老辈,大都对他知之甚少。名声鹊起是由于他退... 京港两地书——我与金耀基先生的学缘与友缘 我和金耀基先生第一次晤面,是在1993年元旦。因参加香港法住文化书院举行的学术年会,意外得此机缘。我们约好在文华酒店一... 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 1969年10月7日清晨,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病逝于广州中山大学的家里,终年八十岁。一个月以后,即1969年11月21... 新文化背景下的文言与白话 “百年”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想象意涵 西方人研究思想文化,注重“历史时刻”,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特殊的人物,特殊的事件... 悼朴老 朴老(编者按:赵朴初)逝世了,我并不感到意外。九十多岁的老人,这两年一直住在医院里。终归是一天天往人生的尽头走去。几周... 1898年湖南新政的机遇与挫折 事兴而谤至,中国的先觉者的命运向来如此。本来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的春夏之时,清政府的改革决心也大起来了,... 传统的张力——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以前并不这样笼统的标称,而...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节选) 文章节选自《马一浮与国学(增订版)》(刘梦溪 著 三联书店2018-9)“第一章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 我们知马一... 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 我不认为现在已经有了什么“陈寅恪热”,但近年学术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陈寅恪其人其学,这个特指名词的报刊引用...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在座的是与陈寅恪先生和义宁之学结缘的朋友,也有许多是我的朋友。汪荣祖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我还再次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三... 国学院应该发挥什么功能? 国学现在越来越“热”了,在教育领域尤其明显:各种各样的启蒙读经班,国学经典昂首阔步进入中小学教材,很多大学也相继开启... 学界精英陨落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一年闰九月。新年过去了,漫长的甲午年还未走完。谁曾想,不久前我们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