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生,1934年8月生于中国沈阳(原籍山东龙口),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197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70年开始执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于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林先生于199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中译本:《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与人物》(北京三联版《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热烈与冷静》,《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等。 …… 自由、秩序与文明的演化——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 中国知识界一谈到启蒙运动,通常都是指十八世纪由法国知识分子领导的启蒙运动(卢梭原是日内瓦人,不过,法语是他的母语。事... 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一 自“五四”以来.—般中国知识分子多认为自由与权威是不相容的。自由不但不依靠权威而且是要从反抗权威的过程中争取得... 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含意 要谈学术自由、思想自由,首先需要谈一谈什么是自由?自由,实际上有两种: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自由涉及... 翰墨因缘念吾师 选自《殷海光林毓生书信集》 在《殷海光书信集》出版以后,我就辗转接到殷师母夏君璐女士在先师海光先生逝世后不久,托人带至... 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 中国知识界一谈到启蒙运动,通常都是指十八世纪由法国知识分子领导的启蒙运动(卢梭原是日内瓦人,不过,法语是他的母语)。事...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自由? 这是我这次在北大的最后一讲,题目是学术自由与学术积累,实际上3年半多以前,我在北大也讲过一个类似的题目。那次主要是讲理... 纪念殷海光先生逝世45周年:兼论法治与民主的基础建设 今年适逢殷海光先生逝世45周年,在两岸三地推展民主的历程均遇到了(不同的)险滩的今天,中华民族何去何从?殷海光的思想... 鲁迅思想的特征——兼论其与中国宇宙论的关系 此文原名为《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原载台湾《文星论坛》杂志第112期(1987年10月1日),同年的大陆《... 民初“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含意——对“科学与玄学”之争的研究 一前言 现代中国的“科学主义“(scientism)是指一项意识形态的立场,它强词夺理地认为,科学能够知道任何可以... 一个培育博士的独特机构:“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 ——兼论为什么要精读原典 五〇年代我在台湾大学读书的时候,文学院刚刚开始办硕士班研究所,那时沈刚伯院长认为文学院的师资与图书都不够办博士班的资... 黄春明的小说在思想上的意义 人生的许多事常常是由于机缘所促成。我对春明与他的小说的认识最切也是由于偶然的机线所促成的。一九七四年年底.... 殷海光先生一生奋斗的永恒意义 选自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 先师殷海光先生是在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以癌症不治逝世的... 学术工作者的两个类型 一 一九六三年秋天海耶克(F.A.Hayek)师在芝加哥大学作过一系列的公开演讲.最后一讲的题目是《理论的思想之不同... 殷海光先生对我的影响 一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在1981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在1984年曾发行再版。这... 在转型的时代中一个知识分子的沉思与建议 从辛亥到现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革命与各式各样的论战,但到现在却仍然面临着两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第一... 中国人文的重建 “中国人文的重建”这个题目可以从很多观点来谈:可以从很笼统的观点来谈,可以从知识论的观点来谈,也可以从历史的观点来谈... 反思儒家传统与乌托邦主义 核心提示: 1中国传统历史认为“圣王”不仅是一个伟大理想,还是一个历史事实 2圣王理想在儒家传... 自由、社会与法治 自由的定义 “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强制(coercion)在... 我的学思历程 今天非常高兴能再一次回到母校和大家谈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我想一边讲讲我小的时候怎么样开始进入这个研究过程,另外一方面... 哈耶克论自由的创造力 自由的定义:“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强制(coer...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