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男,1957年生,成都人,山东大学教授。1975年下乡插队。1981年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蒙培元先生;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儒藏》学术委员、《原道》学术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提出了引起广泛关注的“生活儒学”思想。 …… 互害之病的儒学疗救 “互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前现代的道德与制度必然地崩塌了,而现代性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道德与制度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按照儒... 人类共同文明与儒家的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蕴含着人类共同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和纬度,就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建立。 作为... 梁漱溟先生的全盘西化论 梁先生提出过“全盘承受”、“通盘受用西方化”,但也表明“西化”其实并非“中西”问题,而是“古今”问题。所谓“西化”或“西... 关于狄百瑞“人格”观念的一封信 郭萍: 你好! 读了你发送过来的评论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的文章初稿。你这篇文章集中讨论的话题,并不是狄百瑞的“自... 儒学之当前态势与未来瞩望 首先申明,这里讨论的“儒学”只是当前中国大陆的儒学,而且不是指的作为学术史——例如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对象的... 儒学之当前态势与未来瞩望 中国思想领域的百年格局就是三元格局:儒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这里所说的“儒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世纪兴起的“现代... 黄玉顺 : 儒学之当前态势与未来瞩望 首先申明,这里讨论的“儒学”只是当前中国大陆的儒学,而且不是指的作为学术史——例如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对象的儒学,而是... 中国哲学怎样“开新” 作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方法论,程志华教授提出了与现代新儒学“返本开新”不同的“据本开新”,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探路(现代... 未能成己,焉能成人?——论儒家文明的自新与全球文明的共建 【摘要】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首先“成己”,然后才能“成人”、“成物”。换言之,“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 中国哲学怎样“开新” ——评“据本开新”方法论 【摘要】作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方法论,程志华教授提出了与现代新儒学“返本开新”不同的“据本开新”,可概括为四个步骤:... 回望“生活儒学” “生活儒学”作为儒学现代转型的一种理论建构,是一个完整的思想系统。它通过与现象学的批判性对话,突破了传统哲学“形上→形下... 黄玉顺 方旭东:“生活儒学”问难:何为正义? 民主、自由等现代价值可以从中国正义论这套原理中推出来。中国正义论主要关注中国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的问题。因为认同民主而被称为... 儒家应善待基督教 中国朝野的最大共识是现代化。儒家的出路是其自觉的现代转型,这是中国“内生性的现代性”的必然要求。基督教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宗... 关于“情感儒学”与“情本论”的一段公案 作者按:本文是为《人是情感的存在——蒙培元先生80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所作,今载《当代儒学》第... 评“自由儒学”的创构(代序) 现代“自由”观念无疑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因此,儒家在遭遇现代性之际,无法回避现代“自由”问题。可以说,对于儒... “直”与“法”:情感与正义 孔子所讨论的话题不是形而下存在者层级的伦理道德、法律、正义问题,而是本真情感的直接显现的问题。至于从本真情感到制度建构,... “贤能政治”将走向何方? “精英主义”原是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下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倾向,然而贝淡宁却将它强加于古代儒家与当代中国,谓之“贤能政治”。... 中国哲学的“现象”观念 汉语“现象”出自《周易》“见象”,对应于西语的“phenomenon”或“appearance”,代表中国哲学的“现象”... 论阳明心学与现代价值体系 阳明心学的最大价值,是开启了儒学现代化、尤其是儒家个体主义的可能性:尽管其形下层级的伦理政治哲学仍然是在致力于维护帝国时... 论“儒家启蒙主义” 为儒家计,为中国计,为人类计,今天亟需旗帜鲜明地建构“儒家启蒙主义”。为此,需要重新斟酌迄今为止的“启蒙反思”的理论与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