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于华,1956年7月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0-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200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等。著有《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在乡野中阅读生命》、《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等作品。 …… 郭于华 颜青琪: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社会信任的重建:CSA社会企业的探索之路 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社会信任的重建:CSA社会企业的探索之路 郭于华 颜青琪 [1] 摘要:食品安全危机突出地体现... 病毒凶猛,别轻言什么“战胜” 病毒凶猛,别轻言什么“战胜” 郭于华 武汉肺炎,来势凶猛,一时间多个城市“万人空巷”,人们谈虎色变。这样的大规模疫病... 不在程度,而在本质: 阿伦特“平庸的恶”之阅读与思考 汉娜·阿伦特(1906—1975)《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中文全译本终于在2017年由译林出版社... 村庄与长城 宏伟长城/平常百姓 万里长城,无论作为古代 军事防御工程 、伟大的 建筑典范 ,还是作为 中华文明的见证 ,抑或 民... 究竟是有钱还是没钱? 近来年经常莫名其妙地收到来自Pakistan等国家、名叫Muhammad一类的申请者的邮件,多的时候一天数封,内容都是... 农民工问题,是乡愁也是国愁 引言 乡愁是想家吗?乡愁是心病吗?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郭于华教授看来,在宏观视角上,乡愁是一种由个体折射而出的社会病,某... 权力如何阉割我们的历史记忆 我们健忘是因为有人不让我们记住 我在这里要谈几个具体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记忆与忘却,这个话题可能也是我们日常... 记住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一、口述史研究:方法与意义 Q:郭老师,您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请问您是怎样从这个... 思考权力的性别 近日各类媒体上有关性骚扰、性侵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对相关事件的讨论和争论也是众说纷纭且扑朔迷离。然而在不同观点的人们... 今日我们如何做导师(学生) 最好的、最恰当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君子之交,所谓良师益友是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切之磋之,乐在其中。朋友关系的基... 希望的田野还是乡愁之地 中国农村改革并非简单的国家巨手推动抑或农民自下而上地发起,事实上,在各种权力关系与历史话语框架互相嵌套与掣肘的背景下,任... 学术研究不是打仗,不需要什么领军人物 教书与做学问是创造性的劳动,是追求卓越的事业,最需要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开放的头脑和舒展的心灵真正的科学精神、人文底... 该管的,不该管的 中国的垃圾困境不能简单地推到居民“素质差”上了事,这里同时涉及到各种力量如何作为,而最重要的就是公权力的作为与不作为。说... 当农村趋于凋敝农民却未“终结” 不知起自何时,怀有乡愁,记住乡愁,成为已经城市化的人们的一种情怀,然而,思念寄于何乡何土却已然成了问题与困惑。 村庄里... 喂养"小皇帝"——消费文化与中国式代沟 饮食既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又有着文化意义。它不仅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而且与我们的一些观念,譬如自我、团体甚至民族,有着... 马克思社会思想再思考 大道至简。长久以来,我们在意识形态的雾霾中喘息,因缺氧而头脑混沌。思想家们其实早已把最基本的道理讲清楚了,而这些道理成为... 我们离威权主义模式尚有相当距离 我们今天应该做的、应该努力去做的,是让众神归位: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三者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互补互... 改革升挡:可以从不做什么开始 大概因为我一直做农民和农民工的研究,所以领到了这个题目。今天讨论的主题还是围绕着改革的难点、热点,或者说困境,这是我... 福山的慧眼: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自发社会的力量 探讨信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信任程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福山通过对不同国家比较研究,低信任文化代表国是中国、意大利南部、法... 行者悲心——《六江纪事2009—2012》序 自2006 年开启的“江河十年行”已经进行了7 个年头。行走江河,记录江河, 书写江河的历史,是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和我...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