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德国“洪堡学者”。兼任上海市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轮值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西方伦理学通史、应用伦理学。担任《伦理学术》丛刊主编,《实践哲学问题史文丛》《世界名著万有文库——哲学史部》(中西书局)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和翻译世界哲学经典名著20多部;在德国Berliner Schelling Studien、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A&HCI)、《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等中外名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邓安庆简介) …… 伦理觉悟之艰难与伦理学通史之必要 伦理觉悟之难,难在伦理是道义高地,是一个人或一种文化的面子,因而谁都想拔高自己的伦理信念;同时伦理也是制度和行为的规... 论柏拉图哲学的伦理学性质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是西方伦理学之父,其完成了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向伦理学的范式转换;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创立了二... 自然、精神与伦理——进入黑格尔伦理学哲学体系之路径 【摘要】黑格尔伦理学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迄今为止几乎很少有研究者是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来考察其伦理学哲学的。大多数人或者... 道义论伦理学谱系考 虽然当代伦理学把康德伦理学作为道义论伦理学的经典表达,但这却不是康德自己的命名,就像亚里士多德从来没有把他自己的伦理... 记跟随张世英先生,修习德国哲学的岁月 能浸泡在自己喜欢的哲学书库里全凭自己的兴趣看书,没有当下人发文章、发C刊的焦灼,这样纯净的幸福在人的一生中实际上是非常难... “道德性”与“伦理性”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张力结构——哈贝马斯《再论道德性与伦理性的关系》之批判 哈贝马斯九十大寿的演讲文《再论道德性与伦理性的关系》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并引发西方哲学界的笔战。然而,哈贝马斯确实没... 重提人文科学的真理要求——阐释学如何切中时代“真问题”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诠释学”开始被大量译介到中国之后,“诠释学”研究一直是人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哲学、... 让中国伦理学术话语融入现代世界文明进程 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危机是世界秩序的日渐瓦解。美国作为西方世界领头羊的地位岌岌可危,而之前把欧盟作为世界平衡力量之崛起的... 重重危机夹击下的人类还有未来吗? 我们这代人再次见证了什么叫世道无常,沧海桑田。 谁也不会想到,庚子新年之交“新冠疫情”(COVID-19 Pand... 西方哲学发展趋势之思考 哲学思考存在之意义,其传统的方式是以意识或意志的“意向性”将“意义”(幸福、极乐、自由、尊严)“预设”为生存的“终极目... 论康德的两个伦理学概念 【提要】康德哲学有两个伦理学概念,第一个同“物理学”(探究“自然的因果性”)相区别,把“自由的因果性”或“自由法则”... 自然法、现代正义论与人的尊严 本期《伦理学术》聚焦于“自然法与现代正义理论”,是因为现代道德哲学和法哲学、乃至整个实践哲学的地平线无疑是由“自然法... 重返“角力”时代: 尼采权力意志的道德哲学之重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伪善并且将之称为它的美德。——人们不认得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不会认得。” ——尼采 我们是... 比较伦理学的意义与困境 如果从黄建中先生(1889—1958年)于1944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比较伦理学》算起,比较伦理学在我国的历史也不过... 国家与正义——兼评霍耐特黑格尔法哲学“再现实化”路径 摘 要:黑格尔是最早把现代性作为问题来思考的哲学家。他通过对现代市民社会危机的剖析,基于自然法来形塑“伦... “后习俗伦理”与“普遍正义原则”[1] 提 要:本文考察了“后习俗伦理”与“普遍正义原则”的内在关联,它从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意识发展逻辑演变为... 自然法即自由法: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前提和关键 [摘要] 当代黑格尔哲学的复兴主要是在实践哲学领域,而如何将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正义论纳入当代政治主流话语体系,是当前国... 正在复兴的黑格尔哲学——近年来国内黑格尔研究“扫描” 黑格尔哲学在中国呈现出明显的复兴趋势,其原因不仅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思辨兴趣,更是对中国现实的实践关怀,因而本质上是中国哲学... 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批判? 摘要:以摩尔《伦理学原理》肇始的分析伦理学,确立了整个20世纪以来英美道德哲学的整体基调,他们以道德词语和句式的语义... 黑格尔《法哲学》版本考 邓安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外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基地”双聘研究员 【摘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