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玮: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6 次 更新时间:2016-03-07 11:09

进入专题: 农业现代化  

郭玮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我国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但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难度不断增加;农业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挑战更加严峻。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用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就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积极创新谋划农业发展,树立大农业、大粮食的观念,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农业效益。要着眼协调促进农业发展,使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协调、与二三产业相协调。要以绿色理念推进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全面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安全水平。要坚持用开放思维发展农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农业。要以成果共享强化农业发展的动力,真正让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受益,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当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特别重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以及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始终强调的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变成少数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渠道、成为导致农村资源要素外流的新因素。

用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随着农业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目前我国部分农产品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等库存偏多,但同时一些农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进口量较大。比如牛奶问题,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但供给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又比如,我国大豆缺口很大,生产供给跟不上,而玉米增产则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一些地区为了多种粮食,过度开垦林地、草原、湿地等,有的本来水资源就十分紧缺,但过多种植高耗水作物,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这些不仅影响当前的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直接影响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必须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产能,科学审视国内农业资源潜力,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积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做优做精粮食产业,优化品种品质,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质量优良的产品供给。要立足资源优势,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区域种植、养殖布局,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的农业生产格局。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玉米等供大于求的状况比较严重,产量连续增加,库存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带来很大的存储压力,增加了库存利息费用成本,而且对市场价格形成压制,给粮食流通企业带来巨大的现实亏损和潜在亏损。要适当调减供大于求的农产品的生产,特别是要减少“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

用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系,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很快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必须看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经完全改变,农业经营已经是直接面向市场的经营。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应对市场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在参与开放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时,小规模农户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经营规模过小是农业经营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服务提供,还是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要以一定的经营规模为前提。因此,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规模扩大了,可以将更多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现代经营模式和理念引入农业,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现代化步伐。

要积极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要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搞好公益性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几年,国家在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方面,已制定不少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倾斜的支持政策,要认真抓好落实。

    进入专题: 农业现代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6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