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管控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21 次 更新时间:2016-01-19 10:03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马昀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是一项目标宏大的中国国家战略,该战略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已确定了走向综合性全球大国的路线图。然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消除战略疑虑、如何规避和化解争端、如何减少投资损失、如何创建新的发展方式、如何维护中国整体安全等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蕴含着各种风险,而最为突出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采取诸如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统筹理顺国内关系、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采取审慎的策略与操作、运筹风险管控措施、全面防范政治风险、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和管控风险。

【关 键 词】“一带一路”/战略/挑战/风险/管控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①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②(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③

“一带一路”涉及中国外交、投资和发展规划、国际经济等方面,是一项目标宏大的中国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横跨亚欧大陆,涉及三大洲数十国,联通中国国内、国外,沟通开放、改革,贯穿投资、贸易,该战略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也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已确定了走向综合性全球大国的路线图。值得高度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和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风险意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挑战和管控风险。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实事求是地来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如何消除战略疑虑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倡议,涉及亚非欧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情、实力、处境各自不同,对中国倡议的立场态度各异,有误解的、有疑惑的、有偏见的,甚至也有敌意的。尽管中国要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受益的意图十分清楚,但是,有些国家仍存在战略疑虑,即对中国倡议的战略意图持怀疑态度。有些人甚至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扩张主义战略看待。有些国家即便口头表示支持,但在实际参与上则非常谨慎,甚至采取平衡的策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大战略,对相关国家则是一项大倡议,具体建设涉及沿线各个国家。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各方理解并得到支持,形成真正的共识,进行认真的投入。显然,如何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与配合至关重要。而且,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宣传和推广上不可操之过急,在项目建设上也不可急功近利。

(二)如何规避和化解争端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许多国家还处在转型阶段,内外矛盾突出;不少国家深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离主义等困扰,局势动荡甚至战争不断。这些都影响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并影响着沿线的安全。这就要求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政治深入了解,对政局变动有预测、有对策,避免因政局变动而使建设受到影响;同时,也要加强与当地的安全合作,共建反恐、反极端势力的合作机制,对大通道、大项目的安全要有常设的安全保卫机制、信息收集和通报机制。④

(三)如何减少投资损失

“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国家经济落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实现发展,能否在短期内通过“一带一路”就能发展起来?尤其是一些人烟稀少地区,建立互联互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盈利,甚至能否回本?至少在短期内能否通过发展经济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在于能否创造稳定的投资回报率。这是各方对这一战略质疑的焦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商业环境不佳,政治版图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都将使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存在着较大变数。质疑者认为,如果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无法保证,那么作为主要融资方的中国,将陷入债务负担持续攀升的窘境,甚至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⑤投资的回报率如果赶不上融资成本,投资主体的债务负担将不断上升,最终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四)如何创建新的发展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例如,投资贸易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传统领域,以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在资源领域,即开发利用中亚的资源,建设通往中国的能源输送管道。要建设“一带一路”,就要改变简单的能源关系,在中亚地区建设资源加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使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只有中亚国家的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彼此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拓展空间。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需要沿线国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要促进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平衡;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对沿线国家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五)如何维护中国整体安全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维护中国的整体安全,是摆在实践层面的首要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缘安全

地缘安全属于外部安全,既包括自身安全,也包括共同安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性更加突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在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四个共建原则。⑥尽管如此,但由于“一带一路”途经中东、中亚等大国间博弈的敏感地,可能无法避免相关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恶意揣度。如何管控风险、避免冲突,并与周边大国建立信任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地缘争执的敏感地带,例如南海区域,不断考验着中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智慧和能力。

2.产业安全

在“一带一路”沿线,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如果这些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而获得了充分的基础设施,是否可能会成为中国制造业强有力的竞争者?显而易见,这种挑战和潜在的风险是存在的。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原理,低附加值产业向成本更廉价地区转移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维护中国产业安全或经济安全将取决于中国有无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能够有效实施。

3.边界安全

边界安全既包括经济安全,如中国投资的安全、海外资产保护,也包括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等,这是广义的边界安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随着口岸全部开放,势必带来人员的频繁流动,而其他国家的不安定因素甚至部分极端主义势力也会随之而来。这必然要求提升中国国家安全体系,而这些都需要中国的外交、信息、情报、安全、国防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综合系统,提升全方位安全保障的供给能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突出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在多个高风险地带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缺乏多边自由贸易安全体系和有效投资合作机制,制约了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带一路”还可能因挑战国际秩序引发大国战略冲突。对于“一带”沿线地区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的政局动荡、内乱、贫困和恐怖主义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合作进展。而“一路”沿线地区主要面临的是南海和东海等海洋权益争端,以及海洋通道运输安全。因此,中国必须考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所蕴含的各种风险,而最为重要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力量与经济因素,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动因。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属性是政治性的,因此来自政治方面的挑战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风险绝不可低估。政治风险可分为两大来源。

1.大国战略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当中,并不只有中国一国拥有国家战略,不同国家基于不同诉求都有其各自的国家战略,这其中甚至还涉及“一带一路”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战略利益问题。一方面,中国的国家战略可能会与“一带一路”上的个别国家甚至是个别大国的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不匹配,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美国、日本等与“一带一路”都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事关重大。例如,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崛起。而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化解“亚太再平衡”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构成竞争关系,将从不同方面分别检验中国与美国的国家能力。另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在地缘安全上处于重要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此,许多大国都将在战略上与中国存在竞争。

2.一些国家政局变化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其国内始终存在着“反华”势力,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这些国家的政治过程越来越受底层民粹意识的裹挟,其一些领导人可能会以中国因素来解释经济失败,以“排华”的方式来谋求个人政治利益。另外,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未来政府倾向甚至政权性质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矛盾突出,国家相互之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地缘政治的巨大风险,而这又集中在安全领域。如果地区安全得不到保证,欧亚地区国家相互之间不能理解,“一路一带”建设就可能付之东流。

(二)经济风险

毋庸置疑,从短期和中期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都将可能产生积极效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中国经济换挡,促进中国经济区域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出口增长提供动力并加快出口模式创新;有助于中国对外投资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助于“三银一金”(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支持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的机遇。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⑦

但是,也不可否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众多经济风险或潜在经济风险,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一带一路”的上述经济金融效应就可能化为乌有。“一带一路”面临的经济风险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债务国违约风险

“一带一路”项目耗资巨大,资金问题最为突出。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仅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高达7300亿美元。⑧庞大的投入从何而来将是一大难题,然而更为严峻的考验可能是债务国违约的金融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环境整体上不如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无论是投资于基础设施还是第二产业,其投资回报率都不容乐观,其中一部分投资很可能成为坏账。相关资料显示,部分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存在着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较差的经济基本面,这使其成为高风险债务人。这意味着如果向这些国家提供资本和融资项目,中国将面临更大的违约风险。如果债务国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项目无法收回投资,将使中国经济承受额外的巨大压力。

2.项目泡沫化风险

据有关研究,2015年,中国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项目分布仍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8.8%。此外,“一带一路”也包括不少海外投资项目,从收集到的20多个海外项目统计情况看,累计拟建、在建投资规模高达524.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中亚、南亚等地区,投资的方向更多以能源、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主。除了项目化迹象之外,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想抓住的最大一根稻草,都寄希望于以此来振兴当地经济。⑨

这里需要关注一系列问题:如此庞大的投资能否落地?众多项目投资资金从何而来?通过何种方式去融资?而海外市场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沿线国家是否认同“一带一路”?沿线国接受中国投资,是否同意中国换取相关利益?中国如何保证海外投资的安全,规避风险?中国投资者如何确保投资收益?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做认真的对策研究将是十分危险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被项目化、泡沫化的风险值得警惕。

3.经济转型迟缓风险

中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贸易来为经济提供支撑,希望“一带一路”计划能够刺激区域平衡增长。⑩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没有触及国内消费,从而难以彻底解决中国的长期增长问题,寻求出口中国储蓄、进口境外需求,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实施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有助于提振短期投资,却不利于转向消费的经济再平衡。作为超大型经济体,中国经济问题主要靠内部调整来解决,切不可把希望寄托在经济欠发达的沿线国。

4.沿线国家运营环境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之间的差异过大,利益诉求各异。所以,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充满着巨大的运营环境风险。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运营环境相对较差: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都比较低,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区域内贸易占比相对较低,过度依赖于外部市场,受到区域外经济波动冲击的风险较大;有些国家国有化和征收风险高,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发展滞后。

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基建项目推进过程中,将会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景气变化、市场环境、地缘政治、宗教冲突乃至恐怖主义威胁,等等,都将伴随投资合作的全过程。

(三)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在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双重安全风险,即传统安全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传统安全风险方面,如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领土、岛屿争端,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方面,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以及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安全环境。从世界环境来看,世界正在变得更不安全,新的世界秩序尚在构建,全球安全机制面临更多的挑战。从区域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存在严峻的安全问题,而且一些国家的安全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与这一环境相对应的是,中国在安全保障上存在不足。“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更侧重于经济、文化的交流,而并非谋求军事霸权。这也意味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与公民很多时候缺乏国家直接的强力保护。必须强调的是,随着民企大量“走出去”,中国在安全保障上的局限性将暴露得更为明显,并很可能构成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最为紧迫的挑战。

(四)经营风险

当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本输出,基本上是以海外基础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经济效益不佳,由此就产生了经营亏损风险。与高技术含量、高回报率的经济领域相比较,基础建设存在着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区域,铁路、港口等基础建设实际上很难在短时期内见到效益,甚至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亏损运营的局面。

由于不熟悉国外商业习惯和法律环境,一些中资企业往往要承担商业风险。中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面临相当多的限制,致使其境外融资更多依托香港资本市场,从而使企业始终面临高成本困扰。另外,中资企业还存在工程安全与工程管理问题,即大量人员长期在海外工作所带来的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问题。企业还要面对保护主义、汇率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以及东道国在环境、法律、劳工福利等方面的要求。(12)

需要关注的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大批“走出去”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既缺乏信贷、保险方面的制度安排,也往往难以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引、信息服务,其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信息问题、安全问题都十分严峻,因此导致民间的海外投资行为呈现出短期化、投机化、泡沫化的倾向。

四、应对挑战和管控风险的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是一个共同市场建设,为此需要框架性的制度设计、市场规则建设、法律配套,等等。如果只搞项目,不注重其他规则建设,可能会存在隐患和风险。“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已经制定,细节将决定成败。

(一)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的真正落地,须立足于创新理念和创新规则,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创新多边合作方式;完善双边合作机制,有效地进行重大规划和项目对接。全面加强“一带一路”下的双边、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就成为管控风险的重要基础。

目前,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众多涉及政治安全、区域经济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如在政治安全领域,有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SCO)、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CICA)、东亚峰会等;区域合作领域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与东盟“10+1”、亚太自贸区(FTAA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金融合作领域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拟议中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13)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这些现有机制之间的关系。

(二)统筹理顺国内关系

当前,中国多个中央部门、各省(市、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各自的规划方案。事实上,这些方案存在着定位重合、项目投入重复等现象,且地方更多是以“要政策、争项目、拿投资”的迫切需求参与该战略。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应做好国内统筹,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合理分工,有效配置,充分整合现有国内资源,为与沿线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提供到位可靠的对接平台。

针对中国对外合作政出多门的现状,应尽快整合外交、安全、商务、金融等多部门的资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进行组织机构上的针对性设置。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一个统一协调对外合作关系的国际发展合作部,集中使用资源,开创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新局面。

(三)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管控风险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重新梳理中国对外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并根据形势的变化,特别要与那些中国企业投资较多的国家重新修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14)其次,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通关机制。一是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各国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二是与沿线国家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三是推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边境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形式发展。

(四)采取审慎的策略与操作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已超过吸引外资,在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情况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内资本“走出去”、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但值得警惕的是,国际资本以及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的实践都表明,由于草率决策导致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研究显示,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在50%~70%之间。(15)从目前的投资回报来看,“一带一路”中一些项目甚至有可能风险高于收益。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与企业都需要坚持“两个审慎”,即采取审慎策略和审慎操作。“一带一路”在战略层面上可以高调推进,但在具体操作中应谨慎从事,避免急功近利、大干快上,更要避免好大喜功。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再度出现并购失败恐怕再所难免,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减少人为失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可选择“高估风险、降低预期”的审慎策略,即宁可将风险评估的高一些,并适当降低收益预期。

(五)运筹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要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让更多沿线国家了解、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要争取沿线国家积极投入,成为利益相关者和坚定支持者,变独奏为合唱,(16)最大限度地化解来自各方面的疑虑和阻力。

其次,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对沿线国家存在的各方面风险要建立前瞻性的评估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管控应急机制。一旦遇到风险,需要立刻启动应急机制。可委托有关研究机构研究并发布“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指数”,对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必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

再次,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为有效管控风险,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谨防恶性竞争;“先重后轻”的原则,要选择重点量力而行,对事关全域的重大项目优先部署;“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国家间关系相对稳定、合作意愿强烈、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优先考虑,对那些尽管有合作意愿,但达成共识难、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要缓期开展,严格控制风险;“分层分类”的原则,就是要明确国家、地方、城市不同层次的分工,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重点任务,如西北地区主要针对中亚和西亚合作等。

(六)全面防范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目的国家的法律健全与否,已成为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沿线投资目的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体系发展程度各异,需要对其进行甄别和选择,判断其政治环境、法律和监管规则是否可控安全。为管控“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可通过两条途径。

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风险评估和风险信息;利用外交手段同相关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经济外交支撑;充分利用国际法制规则应对风险。

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全面客观地评估重大投资交易的政治风险;开展多方位的公关活动,融入当地社会以缓和矛盾;主动参加包括世界银行与各地区性国际开发银行提供的海外投资保险,合理进行风险转移,也可通过购买保险以及一些创新性的金融工具等来规避风险。

(七)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管控金融风险的压力将不断增加,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已迫在眉睫。

1.宏观层面风险管控机制

一是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和物流发展,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亚投行等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可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保障。

二是成立金融稳定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考虑共同成立金融稳定基金,建立金融风险国别援助机制,以减缓金融风险蔓延,确保沿线国家的金融安全。

三是深化金融监管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各监管当局间的沟通协调,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升在重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和监管一致性,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17)

四是完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和市场变化,完善国际游资的风险预警体系,对金融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综合管理,制定中国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的处理预案。

五是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就是国家专门为减少“走出去”企业风险而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信保主要承保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包括买方国家收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这就有利于“走出去”企业防范金融风险,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微观层面风险管控机制

一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走出去”企业要加快构建对外投资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境内外机构的全球统一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境内外的风险战略、政策制度、风险计量与风险评估的统一。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针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特点,可发起设立海外投资风险补偿基金,提升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缓释能力。

三是提供金融支持。中资金融机构要开拓国际化经营渠道,创新适应“走出去”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以利于企业减少风险。当前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如何解决资金,如何确保资金的落实。中资金融机构可通过金融创新和产融结合来解决融资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中资金融机构也应在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可通过并购、完善网点布局等途径,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提供风险信息服务。为全面管控金融风险,政府部门(如商务部、央行等)和社会专业咨询机构要充分利用其经济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海外投资金融风险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

五是防范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永恒主题。汇率的波动存在于整个投资行为结算过程之中,或者回收的过程之中,这是企业始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合理利用各种金融避险工具,如调期保值等,防范汇率风险,降低财务风险。(18)

(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走出去”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将环境影响评价、协议保护机制、生态补偿(生态服务费)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倡导企业树立环保理念,尊重东道国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盈利与环境保护“双赢”;投资合作项目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环保方面的许可,履行环境影响评价、达标排放、环保应急管理等环保法律义务;鼓励企业与国际接轨,研究和借鉴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采用的环保原则、标准和惯例。“走出去”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在环境、法律、劳工福利等方面的风险。

注释:

①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

②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④张蕴岭:《“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5月5日。

⑤徐高:《从投资回报率看中国“一路一带”战略》,2014年11月20日,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m/email/daily.html#s=d。

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四个共建原则可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⑦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⑧《万亿资金涌动“一带一路”,风险敞口待解》,《中国房地产报》2015年5月14日。

⑨安邦咨询:《“一带一路”要当心项目化,还要警惕泡沫化》,《每日经济》第4885期(2015年3月26日)。http://www.znufe.com/bbs/thread-3344-1-1.html。

⑩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1)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2)马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风险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95-201页。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5)马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风险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74页。

(16)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7)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8)马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风险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26-132页。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4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