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啸虎:谈围棋之七

——围棋悟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00 次 更新时间:2015-12-23 11:14

进入专题: 围棋  

史啸虎 (进入专栏)  


在获得了第一届中日韩驻伊朗外交商务人员围棋比赛冠军之后的一年里,我一直没有间断过阅读和研究那几本从日本棋友处借来的《棋道》杂志,也思考了一些有关棋道的那种类似于哲学的问题。我觉得,下围棋,胜负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与胜负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的围棋哲理需要重新加以认识。这个更重要的围棋哲理就是棋道。


任何竞技的本质都是胜负。这也是一项竞技可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始动力所在。围棋也不能例外。围棋也必须决出胜负,才能显示出它的魅力。可是,正如本书第五章所分析的那样,围棋不仅需要分出胜负,也不仅需要像国际象棋那样耗用大量甚至更多的脑力进行计算,还需要棋手在下棋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在所有关键阶段下出的所有关键棋的价值进行模糊识别和判断。这种对一步棋的价值的模糊识别和判断不完全等同于目数的计算,而是要在精确计算某阶段棋局目数的基础上,对棋局中不断变化着的势与地、虚与实、攻与防以及得与舍等这些动态关系之进行模糊识别,择其大者或更善者而从之,从而掌握棋局的主动权,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可见,高手之间对弈,比拼的不仅是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比拼这种对围棋子力价值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当然,围棋的独特性还在于,一盘棋的最终胜负很多情况下并不取决于某个或某些局部战斗的损益,而是取决于对弈者是否意识到或能否掌握这些局部战斗的损益对未来棋势变化的影响。对局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一方在中盘多个局部战役中连续失利,被吃了不少棋子或干脆就是成块的棋子被对方杀死,但只要在这一局部失利的过程中,对弈当事者对上述那些表面看起来概念很模糊的“失利”或“得利”的动态关系及其转换的价值识别和判断始终保持住清醒的头脑,那么,局部失利的一方依然还有可能利用这一失利去扭转颓势,甚至最终获得全局的胜利。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韩国的曹薰铉、徐奉洙、李世石,还有中国的古力等大棋士在国际大赛上就经常上演这类逆天翻盘术。


可以说,棋无定势。任何一盘棋中双方棋势的得利或失利以及优或劣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也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着的。局部得利不代表全盘得利,局部失利也不代表全盘失利。优势并不表示就是胜势,劣势也不表示就是败势。即便是胜势显然,也不能表示你已赢下了这盘棋。最后阶段的小官子收束亦能决定棋局最后的胜负归属。所有这一切都是围棋所独有的。这也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而且,这是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你在任何一种竞技类项目上都是不可能找到的。


因此,虽然人们对围棋的棋道有多种说法,且大多不无道理,但始终我认为,所谓棋道其实就是人们对围棋内在法则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们遵循棋道,就是在遵循围棋的内在法则;人们探求棋道(求道)也就是在探求围棋的内在法则。而棋道的本质则需要用两个词来形容才更为贴切,那就是:变化和平衡。


众所周知,围棋的变化是无穷大。我在前一章里也说到了英国《科学家》杂志对围棋变化无穷大的分析,认为围棋的变化实际上要大到比人类所知宇宙中的所有基本粒子总和相加起来还要大上无数倍。这是多么惊人的分析!所以,人类如想穷尽围棋的变化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围棋又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竞技项目。虽然人们所下的每一盘棋局的变化都可能是无穷的,但其所有变化的过程却都是对弈者动态可控的。这是因为对弈双方的每步棋都在自己的计算力范围内并力图保持局部或全局棋势的平衡,以使之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围棋的棋局也就在对弈双方对这些变化的不断认识和平衡中分出了胜负。


前文我在谈论围棋理念的核心价值时曾分析过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字的含义(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称之为“中和”——作者注)。我理解,这个“中”其实就是一种对围棋(局部或全局)棋势变化的动态控制。如果要说具体些,那么就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一个弈者(棋手),倘对局时能在精确计算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并把握住优劣棋势的平衡,那么他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里说的是棋手对局时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由于棋手的身体疲劳程度、自信心和对局心态等因素,往往与之相差很大。因此,对于棋手而言,无论职业还是业余的,棋道只是他们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或者是他们赖以提高棋力的一个努力方向而已。但是,即便如此,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围棋理念,以及对这些理念的认识程度的深或浅等,对于一个棋手来说,也无论职业还是业余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某个职业棋手,可能在某个时间阶段甚或是某一场比赛中,他能认识到或把握住棋局中那些棋势变化的平衡态势,这时的他就很强大,也是难以战胜的。倘两个同样处于这种良好状态下的职业棋手在比赛中相遇,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向世人或观众贡献出一盘好看的名局来。他们之间的胜负将取决于他们之间在经验、状态、计算能力、模糊识别及判断能力上的差别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取决于他们有无所谓天才地“灵光一现”或愚蠢地“一念之差”。反过来,倘若这个棋手又因各种原因在比赛中认识不到或者忘却了这一点,那么,无论他多么富有经验,无论他平时的计算能力有多强,他的弱点必将暴露无遗,并完全可能被比别人打败。这个道理对于业余棋手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吴清源先生还曾说过,围棋其实是对《易经》的解说,是古人探索和解释宇宙规律与自然法则的一种方式。围棋之道在于自然和谐,就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样,顺天应时,道法自然。这段话说的清淡平和,颇有禅学的意境,但我感觉老先生对棋道的领悟就像高龄的他对人生一样悟得很透。


“道法自然”本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但又历来解释不一的一个论题。照字面理解,道法自然是说“道”要效法(遵循法则于)自然。这里,“自然”一词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如果我们套用棋道作为这句话中的“道”,那么棋道的道法自然,也就是指行棋之道要顺其自然,要符合围棋变化的规律,遵循棋道本身的法则。


但是,围棋棋道的道法自然,并不表示棋手可以无所作为,无须求道。围棋这门竞技艺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变化无穷。一个棋手,特别是一个立志于在围棋的胜负世界里有所创建的职业棋手,在他们看来,围棋的棋道除了要遵循道法自然这样的基本法则以外,还应该包含一些个人修为方面的含义。


与职业棋手不同的是,业余棋手学习围棋,可以争胜负,也可以看淡胜负,因为围棋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娱乐,一种业余爱好,或者最多是一种开发智力和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而已。他们的参与只是证明围棋在一国的普及程度和厚度,对围棋这门技艺的发展没有太多的责任。但是,职业棋手就不同了。围棋于他们而言,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职业,一项他们所从事甚至是所献身的事业。因此,他们有责任去分析棋局的资料,钻研棋型的变化,总结棋手的经验,深化棋理的阐发,提高自身的棋艺,同时向世人大力宣传围棋文化以推广围棋——职业围棋之树所扎根的土壤。这是因为职业棋手对围棋本身的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还有,必须予以强调的是,职业棋手要想提高自己的棋艺,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棋道的追寻之中。否则,再有天赋,也将会一事无成。


关于这个问题,清代康乾时期围棋双圣之一、浙江海宁人施襄夏(号定庵)(另一圣是同为海宁人的范西屏)就曾在他所写的围棋经典著作——《弈理指归—序》中详尽地论证过这个问题。他说,


“弈之为道,数叶天垣,理参河洛,阴阳之体用,奇正之经权,无不寓焉。是以变化无穷,古今各异,非心与天游、神与物会者,未易臻其至也。”


这段话不长,但说明的道理却很多。这里,定庵先生说,围棋之所以成为“道”,是因为其变化(数)与天上星星一样不可计数(叶,这里是相合,表示一样多的意思;垣,本意是城墙、城市,这里天垣代指天上的星星),其棋理则如同河图洛书一般奥妙而复杂,而阴阳之本体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奇正之规则及其相互变通均无不蕴含于内。前两句话好理解,后两句话就需要多解释一下了。


我的理解是,这里所说的阴阳体用,原本是八卦命理之说,中医学上也有借用,如所谓滋阴补阳之药理和肾虚肺热之病理等。定庵先生这里也是借用。他在这里所说的所谓阴阳其实是指围棋的虚与实、势与地的区别,而所谓体用则是指这些虚实和势地之间会依一定的条件而相互转化。即外势可以转化为实地,实空亦会因被破而重新成为虚势。这就叫阴阳之体用。


奇正之经权一句,也是借用,不过是借用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和前些年才发掘出来的《孙膑兵法》对奇正这两种战争态势都有论述。比如,《孙膑兵法. 奇正》篇说,“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军,分也。”而所谓“经权”则是指规则与变化或守常与应变。定庵先生这句话是说,围棋战斗中的正面应战的常规战法叫“正”,出敌不备的隐蔽战法则叫“奇”。攻与防,舍与得,无不如此。比如,围棋常有这样的下法,即局部的“舍”是为了全局的“得”。但棋手的这一战略意图最初都是想秘不示人的,能否成功那就看对弈双方的判断与算路了。这种判断与算路也就叫“经权”。如果成功,即可叫“奇”。如果不成,则依然属“正”。可见,奇正之说是相对的,也是无时不在的。关键就在于棋手的“经权”水平了。


施襄夏这句话的后半段则是说:棋道如此精深博大,变化无穷,古今往来,从无同局,倘棋手不潜心研究这些多如满天繁星般的变化(游,交往也——作者注),不将精力放在对棋理(物,此地指河图洛书,亦指棋理——作者注)的理解和体会上,要想使自己的棋力达致至高层次,不可得矣!


可见,在一代棋圣施襄夏看来,棋道本身的确来自大自然。但是,势与地、虚与实、攻与防及舍与得这些关系(也就是指阴阳奇正)之间的平衡和转换还是需要棋手自己来判断和权衡的。《弈理指归》二卷是定庵四十来岁时所作,正是其棋力最高峰阶段,也是他对棋理悟道最深刻的时期。因此,我觉得,定庵先生对棋道的那种实战性理解和阐述应该更能启发和激励围棋的那些求道者们,特别是那些依然战斗在第一线的围棋职业棋手们。


定庵大师对棋道的阐述也体现了棋道本身的模糊性,但是他对棋道所包含的围棋哲理却说得很透。更重要的是,他还向后世棋手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求道方式,那就是不能心有旁骛,也不能精力它用,而必须将自己的全部心思和才智用到对围棋的钻研上。这就是“心与天游,神与物会”。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我认为,定庵先生所言其实正是围棋棋道的精髓所在。可以说,对于一个职业棋手而言,能否参悟棋道,或能否做到对棋道的追求像定庵先生所说的那样“心与天游,神与物会”,是决定他此生成为一个棋匠还是成为一个围棋大师的最显而易见的分水岭啊!


而对我们这样的业余围棋爱好者而言,围棋求道目的可能与职业棋手有所不同。但是,倘我们能学习和领会这种道法自然的棋道,不也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去更好地感悟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理解“心与天游,神与物会”这句话,即人生需要理想,也需要远大的抱负,你可尽情地去想象,去树立你的理想(心与天游),但是要想达致人生目标,你还得将精力和才智放到你的具体工作或爱好上去(神与物会)才行。


定庵先生,不愧为一代棋圣也!


结语: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谈围棋系列文章到此拟告一段落了。后面我还想撰写一篇谈论围棋之“道”,即谈论围棋棋盘纵横道数的发展演变史的文章作为收束。里面将对中国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的围棋文物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考订和分析,以图得出比较客观且又符合史实的结论,供读者参考。谢谢各位!


(此文摘自于作者《我在伊朗下围棋》一书,华文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进入 史啸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围棋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40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