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养生有道 长寿法天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71 次 更新时间:2006-10-11 11:14

进入专题: 张岱年  

人民网  

贤妻相伴养生有道 长寿法自天地精神

◆对于养生之说并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顺其自然。

◆勤洗澡是长寿秘诀。

◆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德者延年。

张岱年先生(1909—2004年)字季同,别名宇同,1909年5月23日生于北京翰林世家,原籍河北省献县,尔后划归沧县。其父张濂先生乃是清光绪时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即张申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将张老和钱锺书先生并称为中国的“国宝”;而且其兄对张老的学术道路有着重大的直接影响。

在兄长的影响下,张老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喜欢思考人生宇宙这样的大问题。和许多小孩子不一样的是:张老打小就不喜欢玩,除了读书思考没有别的爱好;也许这预示了他今后不平凡的人生。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张老因为不习惯学校的军事管理,一周后转入北师大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冯让兰女士,后来他们结为夫妇。由于才华出众,张老毕业后就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自此以后张老一生都在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事业。他28岁时便写出了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纲》,解放后转入北京大学工作,如果不是“反右”和“文革”耽误了他20年时间,张老一生的成就应该更加辉煌。他是中国哲学家的泰斗之一,不但是有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也是令人景仰的国学大师,他的为人和品格有口皆碑。2004年4月24日凌晨2时50分,张老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律衰竭,救治无效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三医院逝世,享年95岁。如果不是95岁时连续两次摔倒,如果医院对张老照顾得更周到一些,张老应该还会更长寿。然而天生身体较弱的张老,心脏又不大好;他又从不注重体育锻炼、保养身体之类的事情,为何会得以高寿?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解开这个让人困惑的谜。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平淡日子却是养生

◆ 张老曾对人说过,他生平有两大长处,其中之一就是胃口好:吃什么都觉得香,

◆ 张老的第二件法宝就是睡眠特别好。

◆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大多数老寿星共同的养生良方。

张老和许多国学大师一样,对于养生之说并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顺其自然:张老认为衣服可以保暖,饭菜可以保胃,房子能住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多余的。张老把自己一生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追求精神层次的超越,所以他鄙视对于物质过分追求的人。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一辈子不管荣辱兴衰,张老始终都过着简朴的生活:荤食吃得少,平时主要是以蔬菜为主,常年如此对于吃饭从不挑剔;喝的是最廉价最常见的白开水,穿的是中山装,出门靠步行;连住的地方都是窄得不能再小。而且张老的生活起居特别准时,很少打破规律,常年四季如此,一般的人恐怕难以忍受这种枯燥平淡,但是张老坚持了一生。而且除了做学问之外,再也找不出张老别的什么爱好出来了。然而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像张老这样既没有体育锻炼,也没有养生偏方的人,一生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从不追求健康长寿的人反而得以高寿。除了好胃口好睡眠之外,张老也没有别的什么特异之处,那么他的长寿经到底从哪里取得,这就需要对张老的平淡日子做一番养生研究了。

1.好胃口兼饮食营养

张老曾对人说过,他生平有两大长处,其中之一就是胃口好:吃什么都觉得香,也能吃。据张老的学生回忆:

上一次见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天,我从美国回国探亲。那时先生已经88岁了,但还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头脑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边大口地吃着红烧牛肉和炒海参,一边还说很香、很香,只是听力差多了。他开玩笑说,现在得对我大声疾呼了。张老平时的生活水平和普通的北京市民没什么两样,可能更低。胃口一直很好的张老对于饮食方面从不挑剔,更无讲究;用孔夫子的话可以说是,“一箪食,一瓢饮”就足矣。吃饭不过是米饭加平常蔬菜,有时也吃张夫人包的饺子;喝水不过是白开水而已,真是粗茶淡饭简单到了极点。惟一讲究的恐怕只有卫生了。因为张老夫人特别爱卫生,二老到了九十多岁还不愿请保姆,一则是不愿麻烦别人,凡事更愿意身体力行;二则也是觉得自己做更卫生些。

当然张老在吃的方面也有他的最爱:像酱肘子和童子鸡是他多年来的嗜好,有时学生或朋友去看张老时,也不免“投其所好”;张老也喜欢年糕、糯米甜饭、粽子这类东西,但是吃得不多。糯米本身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制成粽子后不但热量高,还含有不少的蛋白、脂肪与碳水化合膳食纤维;而且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都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端午过后一般是夏季最热的月份,人们上火、中暑现象时常发生;此时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不过以糯米为主的粽子食多后会伤脾胃,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小孩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尽量少食。年糕味道可口营养丰富,能够健身祛病;尤其对于增强体力及耐力很有益处,因为年糕的热量是米饭的2?5倍。体弱者早晨把年糕泡在豆浆里吃,不但能够增强体质,并且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而晚饭时吃一点年糕,对于老人夜间尿频有帮助。但是年糕水分少,不容易消化,容易生痰,因此也不宜多吃。

若仅从表面上看,张老的饮食实在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更看不出和养生有很大的瓜葛;但是实际上,在张老并不起眼的饮食里,却能找出他健康长寿的部分原因。喝白开水吃营养蔬菜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

(1)白开水

张老偶尔也喝点茶,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喝白开水。说起来,张老先生习惯喝白开水其实是迫不得已,当时他在江西鲤鱼洲接受所谓劳动改造,张岱老在《八十自述》中说:在劳动时,两手都是泥土,喝水不易,于是养成习惯,早饭后喝一大杯,即参加劳动,午饭前一大杯,午眠后一大杯,晚饭前一大杯,各段中间不喝水。这个习惯仍保留至今。张老先生自己肯定都没料到,实际上这倒是因祸得福了。因为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味道不怎么样的白开水却是健康饮料的首选品。而且张老先生一天中喝四大杯水也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尽管这种养生的想法于张老也许是无意识的。

一般人对于饮水都不够重视,以为饮水就是为了解渴;而实际上饮水里的养生学问很大,饮水与人体健康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必须有水的参与:它是人体运送营养物质的载体,也是人体组织之间摩擦的润滑剂;同时水可以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能溶于水中,代谢废物依靠水便可清除到体外;水还能调节人体体温。使之不会波动太大。

所以首先要保证人体的摄水量。饮水不足会导致人体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运转,从而引起疾病和衰老。一般而言,正常人的摄水量是每天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这个数字是有科学根据的:人一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00毫升,加上排便、呼吸和皮肤上蒸发的水,每天消耗的水量大概为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得到的水大约为1000毫升左右,考虑到摄水量和消耗量至少应该平衡,所以是1.5升,成人可以饮用2升。当然喝水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如运动量和天气等。正常人多喝水对健康的影响不大,只是引起排尿增多;而并不像有人担心的那样会引起肥胖,但最好是适量而止。

另外某些特殊人群,对于摄水量要格外小心。如中暑、膀胱炎、便秘、皮肤干燥和感冒发烧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能适度缓解病情。此外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所以也可适度增加摄水量。喝水时应注意一次饮水不要过多,以免造成消化道和肾脏的负担。而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不宜多喝水,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剧;他们应该谨遵医嘱饮水。所以张老先生一天4大杯(折合起来约为六七杯左右)是恰到好处,因为他的心脏功能较弱,不宜多喝水。

第二是保证饮水的卫生和健康。现在喝的东西尽管五花八门,广告也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真正具有保健价值却很少,除了绿茶,最“原始”的白开水其实是健康之源,可惜许多人受不了它的淡而无味,而是偏向于喝口感好的饮料如果汁、可乐等。但实际上长期喝这种饮料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含糖饮料会降低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所以饮料不宜多喝,每天应该控制为一纸杯左右,而糖尿病人和肥胖人士最好不要饮用。而备受人们青睐的纯净水和矿泉水也不是万全之策。且不说纯净水和矿泉水卫生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即使是卫生达标了,长期饮用这种水对于人体还是不利的。因为水作为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含量非常低,长期饮用容易造成人体营养失调,尤其是平时饮食的营养结构原本就不平衡的人,危害更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牛奶、豆浆、包括各种汤尽管营养不菲,但是都不能代替白开水。因为它们虽然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但同时更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糖和盐分,饮用过多则会增加对水的需要。而咖啡、浓茶都有提神作用,但是茶宜淡喝,咖啡最好不要上瘾因为咖啡会导致对钙的吸收不好,长期喝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另外咖啡的利尿作用,多喝还会引起体内缺水。

所以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既是最经济,又是最健康的饮用水。它不含卡路里,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且根据专家的确认,饮用煮沸的自来水很安全,一是现在我国使用的自来水都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二则自来水的硬度对于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最主要是白开水的作用非凡:不仅特别解渴,最容易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调节体温,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进人体免疫能力。

不但如此,饮用温度在25℃—30℃左右的凉白开,功效更加不同凡响。这个温度不会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更主要的是它能提高脏器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疲劳素”——乳酸,可以消除劳顿振奋精神。另外,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饮用凉白开,对预防感冒、咽喉炎和其他皮肤病功效显著。难怪凉白开被俄罗斯、美国、日本的科学家誉为“复活神水”。日本医学家在一次老年病防治调查中发现: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由于连续5年每天清晨喝凉白开,其中有82%的老人面色红润,牙齿坚固,精力充沛到每天可以步行10公里。我国营养学家提醒家长,儿童饮料的首选应该是凉白开;我国台湾地区的营养学家也提倡学生上学时带上一大瓶凉白开,尽量少喝饮料。可见饮用凉白开值得国家普及,经济又健康。家里应多准备凉白开,尤其在温湿度较高的夏天,细菌容易繁殖,一旦饮用不干净的水就会腹泻。但凉白开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当天喝最好;同时也不要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以免失去生物活性。喝白开水也应该注意喝法得当。一般人习惯口渴时痛饮一番,匆忙之下把许多空气也吞了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尤其是肠胃弱的人,喝水时最好是一口一口慢慢咽。另外把握好喝水的时间最好在两顿饭期间;同时睡前要少喝,因为多喝会使眼皮浮肿,甚至半夜跑厕所,影响睡眠;睡后则要多喝,因为睡眠后人体大约流失450毫升水,清晨空腹起来喝白开水不但及时补充了水分,而且有益血液循环大脑清醒。由此看来,尽管张老一天喝四次水是当时情形所迫,但是却挺符合养生之法的。

(2)营养蔬菜

张老先生从来没有刻意追求长寿,尽管张老对于中医中药颇有研究。据张老的爱子张尊超先生回忆,他之所以能做父母亲晚年的私人保健医生,起源就在于张老自幼给他讲解中医知识。在吃的方面,张老既不讲究形式,也不讲究味道;凡是夫人做的他都喜欢吃。据张老的儿媳刘黄女士说:

好在他们(张老夫妇)对吃饭穿衣要求不高。尤其在吃的上面,几乎没有要求。不过这么说似乎也不对,严格的说法是,对口味极不讲究但极其讲究营养和卫生。大吃胡萝卜、白薯、玉米豆类、芹菜。在我家能够见到世界上最奇异的菜谱:用清油烹一下上述植物及纯瘦肉,略加酱油煮成一锅一日三餐皆如是。张尊超对此的说法是:“妈做的饭越来越像中药了。”我婆婆对这个评价十分欣赏,朗声一笑,坚持不辍。

看来奇异也十分简单的菜谱,以素为主,辅以荤食,倒是荤素相宜。只是这几样简单的植物其实并不简单,张老营养健康的秘诀就藏在它们里面了。不妨一样样分析一二,张老的长寿方子也就开出来了。

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的家常蔬菜。数百年前,李时珍就称之为菜蔬之王,并认为它是养眼蔬菜。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每天吃两根胡萝卜,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萝卜,对预防心脏疾病和肿瘤有奇效。胡萝卜之所以有如此功效,是因为它营养丰富。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较多的钾、钙、磷、铁等无机盐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尤以红色胡萝卜中含量最高。

胡萝卜素对于人体的营养健康非常重要。它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维护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因而可以延缓衰老,养肤养发,是名副其实的美容菜。另外,胡萝卜素中的β—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原)不但能调节细胞内的平衡,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而且因为其抗氧化作用,对于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的抑癌作用显著。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胡萝卜的主要功效在于为人体提供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在人体小肠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在植物性食品中,胡萝卜维生素A的含量最高。胡萝卜是明目菜,主要是维生素A的功劳,尤其对于夜盲症疗效显著。因为维生素A可以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合成,从而使人眼睛明亮。维生素A还能保护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对于抑制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感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效果显著。尤其是长期生活在空调和城市污染环境中的人,由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细菌病菌容易侵入体内繁殖,所以上班族更应多吃胡萝卜。张老极少生病住院,连感冒也不大患;90岁了视力依旧不错,也许和他长期食用胡萝卜不无关系。

但是,现在人们吃胡萝卜时大多是生吃,或切成丝和粉丝等凉拌等;实际上都不够营养。β—胡萝卜素存在于胡萝卜的细胞壁中,生吃时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只有切碎煮熟后细胞壁破碎,β—胡萝卜素才能释放出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而且温度再高营养也不会受损失。但是注意醋会破坏β—胡萝卜素,所以千万别放醋。第二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都属于脂溶性物质,只溶于油脂中,因而其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率与油脂配给量成正比。吃的时候可适度放植物油炒食,或者放一些肉丝和胡萝卜一起炖、炒;由于胡萝卜素容易被氧化,选用压力锅炖的话,能减少胡萝卜与空气的接触,使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高达97%。张老先生家的胡萝卜也许味道之美减少了一些,但是从养生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有营养价值的。

有人担心多吃胡萝卜会导致维生素A过量中毒,其实大量摄入胡萝卜后,除在皮肤脂肪积累使之呈黄色外,而且一旦停用就会消失;其他毒性基本没有。但是女性要谨慎对待胡萝卜,千万不可多食胡萝卜。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研究表明:过量的胡萝卜素会影响卵巢的黄体素合成、分泌量减少;容易引起月经异常经期紊乱,甚至造成不排卵导致不孕。

芹菜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芹菜有旱芹和水芹两种,我国南方便产味道鲜美的水芹。

中医认为芹菜味甘辛无毒性凉,能归肺肾经,清热利水。据测定芹菜中的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高1倍,铁含量为番茄的20倍左右。另外芹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C、糖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以及人体不可缺少的膳食纤维等。芹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颇高。中国古代医学文献认为芹菜: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不但能明目和养精益气,而且有补血健脾,止咳利尿等功用。由于芹菜的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芹菜素有“厨房里的药物”、“药芹”之称。

中医临床表明,芹菜是治疗高血压和因高血压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有效药物,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根据芝加哥大学研究实验表明:芹菜中含有3—丁基苯酞的化学物质,每天吃两棵芹菜,一周内患者的血压可以由158/96毫米汞柱下降到118/82毫米汞柱,是治疗高血压的良方。但是要达到芹菜降压的最好效果,最好是生吃。每天两次,每次20克,一周内效果会非常显著。芹菜在预防癌症方面也是能手。伞科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等,在重要抗癌性食物里名列前茅。芹菜等含有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香至素及酚酸,它们能阻碍癌症发生及扩散。我国南方产的水芹对于预防肺癌更是专家,它能部分抵消烟草有毒物质对肺的侵害。一般每天食用60克水芹,预防肺癌的效果就不错。而芹菜中的膳食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还有预防大肠癌之作用。难怪张老到了老年根本没有任何癌症的困扰,其夫人亦是如此。

芹菜的茎叶中含有芹菜甙、佛手甙、内脂、挥发性的芳香油等成分,香味诱人,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健胃,并有祛痰和降压利尿等作用;可作为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小便热涩不利、月经不调等症的食疗。芹菜叶中丰富的纤维素和叶绿素有助于消除体内累积的毒性物质。由于芹菜的钙磷含量高于一般绿色蔬菜,在镇静和保护血管、增强骨骼方面效果更好,可以预防小儿软骨病、小儿佝偻症。芹菜中含有一定量补骨脂素的成分,可预防牛皮癣。此外,芹菜对痛风、糖尿病、贫血、白带过多等妇科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可见芹菜的确是药效非同一般。而人们习惯吃芹菜时去掉叶子,其实这等于将营养药效去掉大半。因为芹菜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茎,经营养专家的测试表明,芹菜叶有10项指标超过了茎:其中胡萝卜素是茎的88倍;维生素C是茎的13倍;维生素B1是茎的17倍;蛋白质是茎的11倍;钙超过茎2倍。常吃芹菜叶,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经常吃些芹菜,可以及时补充自身所需营养,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尤其在寒冷干燥的天气,芹菜有助于清热解毒、祛病强身。肝火过旺、皮肤粗糙者及经常失眠、头痛者可适当多吃点。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由于芹菜药用功能较强,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其次在强烈日光下暴晒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因为芹菜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另外,男性不要连续多日食用,因为多吃芹菜会抑制睾丸酮的生成,减少精子数量。

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和秘鲁,约公元16世纪初传入我国。玉米中丰富的赖氨酸,不仅能抑制和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玉米对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及糖尿病等疾病也有明显疗效。而玉米油中的维生素E,能非常有效地溶解、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健康营养油”。

玉米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是因为它含有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可以抗细胞衰老并且延缓脑功能减退。所以秘鲁山区和格鲁吉亚这些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玉米都是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1984年,我国新疆英吉沙县的著名老寿星吐地沙拉依老人已经135岁,是当时我国年龄最高的寿星;他的饮食主要是吃玉米面。可见玉米确有长寿的妙处。吃鲜玉米和熟玉米各有好处,张老家选择的是加油煮后食用,这样就能更好地吸收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等营养物质,因为它们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溶于油脂中。而玉米黄质属于抗氧化维生素,对于肺部健康非常有益。营养丰富的豆类不但减肥功效良好,既能保证人体蛋白质的供给,而且血中胆固醇指数与脂蛋白浓度都明显下降。许多豆类蔬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对人体健康益处很多。如豇豆富含蛋白质、糖类、磷、钙、铁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尼克酸,食物纤维等,其中以磷的含量最丰富。豇豆性平,不但健脾补肾益气,而且有养胃的功效。而四季豆能滋五脏、补血补肝、明目,防治脚气,亦可令肌肤保持光泽美丽。豆类的其他神奇功效,可以参看梁老的养生篇。薯类的养生功效亦在梁老先生的文章里介绍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张老长期食用这些集营养和药效一身的蔬菜,对于他的健康长寿有着深远的影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借鉴而行。

2.睡眠是宝,泡澡更好

对于老年人而言,即使百事顺心,而如果患上失眠或者睡眠不大好,他也会觉得痛苦或者烦躁。除了好胃口之外,张老的第二件法宝就是睡眠特别好。这也是他曾经引以为豪的生活长处。不但晚上的睡觉,张老的午睡也很好。午睡对老年人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充电法”,尤其夏天晚上睡眠一般不足时。午睡对防止中风及心脑血管疾病乃至抗衰、延寿、美容都有好处。对于张老这样几乎从不搞体育锻炼的老人,饮食和睡眠都没有麻烦顾虑,这的确是他生活的法宝。

睡眠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而且是维持生命重要的重要手段,这从时间也可以看出:人生1/3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促进生长发育、机体康复;而且对于保护大脑、增强免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睡眠对于长寿的重要性,其他任何方式都难以替代。难怪专家认为健康的三宝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

科学研究同时还表明睡眠的时间、环境、质量、姿势都和长寿关系密切。根据美国和日本众多相关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为7个小时左右的人最长寿,少于6个小时和多余10个小时的都容易短寿;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规律高质量的睡眠,这些乃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这就要求做到:入睡快,睡眠深,无起夜;起床快;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果高,不困倦。当然睡眠也和个人具体情况相关,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睡眠时间,应该根据个体情形决定睡眠时间。

而睡眠不足或者质量不好,则会给身心造成许多伤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容易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因为睡眠不足时,白血球的数量减少,对抗外来病毒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同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失调:正常情况下,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会下降,使人很快入睡。睡眠良好的话,皮质类固醇的量在夜晚会慢慢上升,直至天亮达到最高。但是倘若连续几天睡眠不足,皮质类固醇的量不能照常恢复到高峰值,人也会萎靡不振。睡眠不好还会导致中壮年人脱发和白发。中医认为:头发的不良状况都与肾虚有关,而造成肾虚的最大原因就是睡眠质量不高:如失眠症、睡眠浅易醒,不良的睡眠习惯等。

近年来,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专家指出这与睡眠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睡眠不足会使中枢神经变得比较活跃,它会抑制胰脏功能,使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从而容易导致糖尿病。熟睡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它不但是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激素,同时也能控制人的脂肪与肌肉的调配水平;如果睡眠不足的话,就会抑制能感觉身体饱胀的雷普婷激素的分泌,人总是想吃东西,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食品,以致引起肥胖。而且科学研究还表明:失眠症一般伴随有神经官能征、抑郁症等更加严重的疾病。可见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而根据俄罗斯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雅各布·列文先生的调查表明:大概有40%的人由于工作压力以及感情问题导致睡眠质量不好;还有71%患有睡眠失调的病人认为白天遇到的各种压力直接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而一般情况下,个体每天至少要休息5个小时,才能基本恢复体力。对此专家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有助于质量高的睡眠:早上按时起床,晚上睡觉前3个小时不进食,适量的体育运动,睡觉前洗个温水澡;尽量保持最好的睡眠姿势如头卧东面西,人体右侧卧;保持卧具的卫生合理;等等。

勤洗澡是长寿秘诀。因为洗澡不仅仅是为了卫生和舒服,更有利于保健:它能使身心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泰国卫生部调查了该国150多位年龄超过100岁的老寿星后发现,他们都有每天刷牙两次,洗澡两次,而且保持室内清洁和衣物干净卫生;并且每天喝6至8杯水,每天有6至8个小时的睡眠。

经常去澡堂温水泡澡的话,比在家里洗浴功效更好。不仅能清除污垢,更能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力。北京以前澡堂林立,现在那种旧式的澡堂已经不多了。一般都是宽敞高大的公共浴室,里面设有休息间,每位顾客都有小床和箱柜,还有按摩师傅和修脚师傅为顾客服务。这种澡堂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看过杨绛先生《洗澡》的人应该对这样的澡堂子印象深刻。

张老大半生的住房条件都不大好,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搬进了漂亮的大新居,但是张老多年的习惯一直没有改掉,那就是到澡堂去泡澡。张老之所以喜欢到澡堂泡澡,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洗完澡后可以躺在小床上静养神气,喝点热茶出出汗;二是修脚师傅可以剔除脚上生的肉垫儿和茧子,走路就方便多了;三来泡澡可以享受足疗、按摩之功效。张老九十多岁依旧去澡堂泡澡,由于去得多,澡堂那些师傅都认得他,得知他如此高寿,对张老也就格外热情。长期泡澡对于张老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中医学认为,洗浴的机理在于助阳通阴,温通经络,使气血得热则行,以协调阴阳,恢复人体阳气。长期温水泡澡更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通则不痛”,而身体上许多的小毛病自然就小事化了了。脚部按摩或者足疗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古人云:“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中医特别重视对脚的锻炼保养,脚部号称人体“第二心脏”,脚部有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不但消除疲劳、疏通血脉,调理内分泌系统,而且可以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对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效果特别显著。热水泡脚是最简便、最有效的保健法。如果坚持每天在40℃左右的水中泡脚一刻钟,而且不断按摩涌泉穴和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不但可以极大地缓解头痛,而且对降血压也很于益处。“天天泡脚,胜吃补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现代上班族长期伏案工作和久坐办公室的人很多,运动又不够,身体经常不坐则卧的话很难恢复阳气的温养,容易疲劳、虚胖,阴阳不调。尤其体质偏阴的人,更应该多泡澡或足浴。

当然泡澡时也应当注意细节: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最好在38—40℃左右的水温洗浴,并且应当避免澡后突然到寒冷的地方;血压过低时不要洗澡,因为水温较高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使人的血管扩张导致虚脱;酒后最好别洗澡,酒精会阻碍糖原的释放;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甚至低血糖昏迷;饭后不宜立刻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还有劳动后应当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昏厥。

3.生活好习惯终生伴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大多数老寿星共同的养生良方,张老也不例外,相伴他一生的好习惯有不少是值得现代养生族借鉴的。

张老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勤于用脑,这是他自幼就养成的。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张老自幼就不大爱玩,连下棋都不喜欢;只是喜欢读书和思考。张老自少年时就“静默好深湛之思”,“每日晚上独自沉思一两个小时”,“思天地万物之本原”,遂养成致思之习。张老曾对人说:“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这样,如果有问题没想清楚或是没有想出答案来,就会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然不是天天废寝忘食,只是偶尔如此,天天废寝忘食,人怎么受得了。”这种勤于思考反复思考的习惯张老保持了一生,他九十多岁时,依旧坚持每天看4个小时左右的书,并且以此为乐。长期坚持适度用脑对于大脑和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这也是国学大师们共同的养生秘诀,在此我们毋须赘述。

第二是“一饱一倒”,这也算是张老逆道而行的养生小诀窍。常言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但是张老却是饭后就卧床休息。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张老解释说他躺着是为了养胃。原来进食后,人体全身的血液会流进消化器官以助消化。此时肝脏的血液流动趋盛,而脑部血液流动则趋缓。如果饭后稍卧自然对消化和血液循环有益。难怪张老的胃口那么好,看来养生必须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实行。建议养生者饭后静养半个小时后,再出去散步,对身体更好。

第三就是张老一生的生活很有规律,并且没有任何不良习惯。张老既不喝酒也不抽烟,也极少熬夜工作。每天大约七八点左右起床,按时吃饭,也按时休息,很少打破正常的起居时间。除了看书读报,做学术研究,感到累了就在屋子里散散步;没有特别的体育锻炼或者健身运动,除了每天出去买菜走路。

第四是:“忘年忘寿,不刻意追求;任其自然,不贪畏生死。”这是张老的养生格言。他说这是儒道两家对待生命的共同态度。张老有一个学生患上冠心病后,老担心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张老开导他说:冠心病并不可怕,不必担心,如冯友兰先生早就心脏不好,但他一直工作到95岁的高寿,去世也并不是在心脏病上……就如我吧!我也早有了心脏病,但也活到这样高龄了。所以只要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冠心病是不必担心的。

张老的身体除了心脏比较弱,晚年听力不大好之外,其他状况一直不错,平生只住过三次医院:一次是60岁时在北大医院,一次是90岁左右在协和医院,这两次都和心脏有关,但都平安痊愈;最后一次如果不是张老两次摔倒,他肯定不会去世得这么早。当别人问张老怎么看待生死问题时,已经九十多岁的张老笑着回答说:

宋代有一个哲学家叫张载,他说:活着的时候,努力按着道理做事,死后就能得到安宁。我认为他这个思想很深刻。其实,也无所谓安宁,死了也就完了。有生必有死,这是一个必然,这是自然规律。庄子也说过,在生的时候尽力做好,死,顺其自然。反正一个人无论活到多大岁数早晚要死。

而别人问他害不害怕死时,张老又一次笑着说:

我就是希望死不要太痛苦,平平安安地就死了,那就好了。北大有个老教授活了83岁,得了肺癌受了半年罪才死。我的老兄张申府死的时候什么痛苦也没有,得了感冒才两天就死了,活了93岁。

由此可见张老对待生死的超然态度,大凡哲人智者对待人生生命都是以自然平和之心面对,既来之则安之;不会杞人忧天考虑生死,更不会有点病就担惊受怕。这样反而赢得了老年养生的最佳心态,哪能不长寿呢?

二、百年修得共枕眠:伉俪情深好得福寿

伉俪情深相濡以沫,非常恩爱互相扶持帮助,成为张老身体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按照我国1982年的人口普查发现:当时上百岁的老寿星共有3700余人,而其中的寿星鸳鸯约就有500多对,可见美满婚姻早已成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根据日本对离婚人士的研究调查发现,和拥有美满家庭的人相比,离婚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都比前者要少得多:男性一般少活12岁,女性一般少活5岁。与之相类似的,韩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和没有离婚的人相比,离婚男性的平均寿命要少10.2年,女性要少7.8年。看来要想延年益寿,除了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外,也必须维持美好的夫妻感情,才能拥有好心情、好身体,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从目前来看,长寿老年人除了在生活上具有良好的习惯之外,大多数夫妻和睦精神愉快。生活上的关怀体贴,精神上的安慰支持这对健康长寿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张老夫妇结婚七十多年来,伉俪情深相濡以沫,非常恩爱互相扶持帮助,成为张老身体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老和张夫人的婚姻是门当户对。张老出生于翰林世家书香门第,而冯让兰女士也是国学世家的大家闺秀,其表兄正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张老当时曾同时被清华和北师大录取,后来因为他不习惯清华的军训生活,就转到北师大读书;正好和当时在北师大就读的冯让兰女士成为同班同学,巧的是他们俩正好又是同年出生的。1932年冯让兰女士毕业后在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师,两年后回到北京。张老由于不喜欢上课,学分不足所以比冯女士晚一年毕业,接着被清华大学聘为哲学系助教。1934年张老因慈父不幸突然去世,张老忧伤过度以致伤了身体;只得辞去清华教职,住在城内北京图书馆宿舍,用读书来排遣忧思。此前,张老和冯女士在冯老和张老之兄的共同的撮合之下,俩人一见倾心定下婚约。

1935年,他们顺理成章结为伉俪,此后的70年里,他们一直恩爱如初,琴瑟和谐,是别人眼里艳羡的才子佳人。幸福的新婚生活使张老身心愉快,在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张老身体和精神很快康复,他一生里程碑式的著作《中国哲学大纲》就在此时完成。

谈到爱情观时,率直的张老说道:“我认为爱情首先是专一,你不能同时去爱两个人,否则要闹矛盾。一个人一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问和事业上。”

这种简单却又难以坚持的爱情,张老和他的夫人却坚持了70年!这的确是一个不平常的数字:按照结婚纪念日的说法,60周年为钻石婚;但是张老夫妇早已的爱情婚姻却早已超过了钻石的坚韧和宝贵,更重要的是,这也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爱是绝妙神奇的分子,它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化反映相联系的一次情感爆发。英国科学家发现,当人坠入爱河,爱人或被人爱时,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在爱人身旁会有一种幸福感,它来源于大脑和垂体分泌出的物质,这些物质令人有欣快的感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甜蜜的爱情,可以增强机体适应性,平衡各方面的生理机能,从而延缓衰老。而现代生理和心理学的家研究证明:夫妻恩爱,双方幸福感强烈,心境开朗愉悦,可以减少恶性情绪的刺激,不但使有益人体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分泌大量增加;还能将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调节各个器官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自然有益健康。同时愉悦的精神状态也能将身体内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抵抗疾病的产生或者蔓延,有益于长寿。相反如果夫妻之间长期不和,老年丧偶或终身不娶嫁的老年男女,倘若心情经常郁闷忧伤或者感到孤独,不但会紊乱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功能,引起内脏器官功能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且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心血管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张老一直认为自己自结婚七十年来,能够战胜曲折的命运,走过人生的许多坎坷,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这些都是与他夫人真诚的爱和无私的奉献密切相关。张老曾经脸色歉然地说道:老伴对我帮助很大,我写起文章来什么也不管,生活全靠老伴来维持。原先身体好时我还帮助买菜。这一点和冯友兰不一样,他一辈子没有买过菜。他只看书、写文章、上课,家务全靠老伴。现在我也买不动菜了,全靠老伴了。老伴和我同岁,可身体比我好。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完全可以写文章和做学问。可她却为我放弃了。为我牺牲了一切。

张老的学生、人民大学著名教授张立文先生对此曾经颇有感触地说过:“做学者的夫人是非常辛苦的。”不但要承担生活的重担,而且可能还要忍受清贫简单的生活,尤其在现代的物质社会里,一般的女性恐怕难有能够坚持70年的。张夫人的奉献精神,不仅是她对张老一生的深情眷顾,也是她个人伟大人格的昭示。

天有不测风云,1939年张夫人突患心脏病,从此一直在家养病很少出来活动。此时张老对张夫人却非常照顾,自己亲自上街买菜做饭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张老说:“我每天早晨我去买菜,菜市场就在下面,很近。早上、中午我做饭,两个人的饭菜简单。夜晚请了个钟点工,每天2小时,帮我们做晚饭。”

钟点工也是二老八十多岁后,在子女的一再要求下才请的。刘黄女士曾经多次劝说二老雇个保姆,以便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因为张老的房子比较小,后来其子没有和父母住一起)。但是二老坚决不肯,他们也不是请不起,而是实在不愿意麻烦别人;钟点工只是做一下卫生;后来雇的钟点工才给他们做饭。上了90岁后,张老的身体不行了,无法取奶买菜取报纸了;此时也是90岁的张夫人却奇迹般的可以出去买菜做饭了,一直坚持到她2004年年底摔倒之前。张夫人非常爱卫生,尽管只是给张老做一顿午饭,但是她会非常认真耐心地调配。据时常照顾张老夫妇的人回忆:一到备饭的时间,她(张夫人)就抓上两把米,放在一个平盘里,坐在桌前仔细地挑拣米中的沙子或谷糠,挑完再认真冲洗,然后用两个小碗装好洗净的米,盛上水,放在笼屉上蒸熟。菜也是先摘净,再洗好。每顿饭使用过的碗筷,都要用水煮一煮,代替消毒。张爷爷也特别爱吃张奶奶做的饭,而且从来不挑剔。

据张老的学生回忆,平时有朋友或学生来拜访张老时:

岱老和师母双双站在门口,开门迎接。师母总是亲自泡茶、端水,准备好糖果糕点。走的时候,师母总会将一把糖果放在我们的口袋,好像老奶奶疼小孙子似的。无论是泡茶的杯子还是切水果的小刀,师母总是先用开水烫过才使用。

张夫人一般从不参与张老与客人的谈话,直到张老听力有些问题时,张夫人才坐在一边担任双方的翻译。张夫人留给别人的印象是永远贤淑优雅,笑容可掬十分慈祥。平时张老在书房看书,张夫人就在客厅戴上眼镜看看报纸什么的。

张夫人牺牲自我照顾张老的生活起居,而张老对自己夫人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有一次,张老先生参加一次宴会,最后上的面点是红薯饼;张老夹起一块,用餐巾纸小心地包好放到上衣口袋;有人好奇地看着他不知老先生要做什么,原来是张老舍不得自己吃,他淡淡地说:“带回家让你师母也尝尝。”哲学大师一句普通的话令在座者感叹不已。现在的夫妻大多不会这么做,一则是想象不到做不来,二则恐怕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张老做起这样的小事却无比自然,又十分令人感动。他和夫人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恐怕是别人很难学得来的。张老的孙女对一件小事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奶奶说吃的药苦,爷爷好像没听见,可下午我爷爷就不见了,回来的时候往桌上放了一包糖,是特别棒的巧克力,也不说话,后来奶奶自己看见了,问他买糖做什么,爷爷说,你的药苦。爷爷每次买东西都给自己买好多食品,可那次就买了一包巧克力。那天风特别大。

张老的侄女张燕妮女士也为张老夫妇间的深情感动,她说三叔三婶结婚近七十年来: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到了晚年更是相濡以沫,感情弥笃。记得有一年到三叔家,我摸三叔的手有点凉,就问是不是感觉冷,三婶在旁边解释说,三叔老了手老是凉的。三叔听了跟我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年轻的时候她的手总是凉的,现在她的手倒热了。”一边说一边呵呵地笑。

这些点滴的生活细节,珍藏着张老与其夫人之间感人的深情记忆。两位老人的确实现了中国爱情的最高境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不是山无棱天地合那种,也不是甜言蜜语萦绕耳边的那种;由于张老生性比较木讷,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默默相对无需言却又充满暖暖温馨的恩爱夫妻。张夫人摔倒之后,只能躺在床上;此时张老特别着急,除了吃饭睡觉,平时就是在张夫人的床边陪着她。

2.人间至情,生死相依

只见张爷爷快步挪至她的床前,深情地问:“怎么样了,还好吧?”张奶奶一脸疲倦,没有说话,张爷爷弯下腰轻轻地给她拉了拉被子,然后慢慢地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也不说话了。一个躺在床上,一个坐在椅上,两个人都闭着眼,相伴着,沉默着,时间仿佛凝固了。

这种相依为命的深情之境,不能不令人肃然动容。据刘黄女士回忆:

两个老人携手走过70年风风雨雨相濡以沫的岁月,感情至深。虽然我公公已经95岁,但按照他的身体状况,还是走得太突然了,他一直生活自理,拒绝别人帮忙。倒是我婆婆从12月26日摔伤后,一段时间里一直卧床。从我婆婆病后,我公公每天都要坐在她的床边陪伴。每天晚上临睡前,他都要握握我婆婆的手,对她说“See you tomorrow”。一次很晚了,张尊超劝爸去睡,他坚持要去我婆婆的房间,“我还没和你妈道别呢!”有几次,我婆婆的病有变化,他便忧心忡忡、焦灼不安。每次见到我们回来,第一句话就迫不及待地诉说,“你妈一天都没睁眼”或“你妈一天都在昏睡”。表情很无奈和无助。

住在三院心脏监护室时,我公公一直要回家,他对我说:“我没病,回家听听广播、看看报、跟你妈说说话,我就好啦。”

赵咏华《最浪漫的事》曾经传唱大江南北,张老和张夫人之间的感情正好对应歌词里写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张老和张夫人之间这种美好的感情不但成了他们的爱情佳话,同时也对两位老人的延年益寿产生了重要影响。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也需要真挚深厚的爱情。老年人有自己的语言、爱好兴趣和生活习惯,但是谈情说爱,互敬互爱绝非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无论在生活还是精神上,都比年轻人更需要来自配偶的关心体贴,更需要夫妻间的情爱,相依相伴。爱情和婚姻不仅生活要素之一,也是决定人的健康的重要因素。爱情是永葆青春的灵药,不会因年老而衰颓。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说:“多年来,医学界忽视了爱情是防治疾病、助人长寿与健康的重要因素,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而且酒是越陈越香,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爱情,越发难能可贵。将年轻时的海盟山誓坚守到底,不仅令自己的配偶感动;也会使自己心神愉悦,使夫妻都能更加健康长寿。许多老年夫妇之所以高寿,夫妻相依为命是重要原因;而且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越长,越有助于健康长寿。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对7000名居民长达9年的研究证实,孤独或夫妻长期不和的人容易衰老。

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也并非如此。张老和夫人的生活也极其简朴,凡是到过张老家的人,无不震惊张老夫妇朴素简陋的生活条件,感叹国学大师的清心寡欲和安贫乐道。尽管别人一再劝说张老找领导换一套大点的房子,张老都从来没有心动过;直到最后三年才搬进学校安排的新居。两位老人从不为物质利益计较,对人友善;只要自己做得到的有求必应。张老和张夫人共同历经沧桑磨难,经过大风大浪,能上能下,宠辱不惊。一辈子都是从从容容,过着单纯的生活:高尚的精神,简单的物质。这样的人岂能不长寿?张老因为连续摔倒两次过早地去世了,但是谁也不曾料到,2004年4月30日张老的追悼仪式刚刚结束之时,张老的夫人冯让兰女士却在家中悄然逝世,享年也是95岁。

常在小说电影里听新婚夫妇海誓山盟说: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没想到张老夫妇如此深情,在一周内就相继去世,实现了许多人羡慕却难求的最美的爱情誓言婚姻梦想!张老的儿媳刘黄女士回忆说:

2003年底,婆婆因骨折卧床后,公公变得忧心忡忡。他对我说:“我现在做不了什么了,给你妈治病全靠你和尊超了,不要怕花钱,好好给你妈治。”婆婆经常躺在床上安慰他别急。那时候我一直在担心,万一婆婆有什么意外,公公怎么承受得了?没想到,他却走在了前面。此后,我们对婆婆严密封锁消息。然而,她还是紧随着去了,前后相距仅一周。但愿张老夫妇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们美好的生活!

三、天地精神长寿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历尽毕生心血研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树立了他在学术上的丰碑,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张老学术常青、生命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他心中没有负累没有愧疚,加上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宽至此当然对身体健康自然是百益而无一害。

◆ 张老仁慈宽厚的胸怀正好应了仁者长寿的古训。

张老多次提到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到发展延续的主要精神就是《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同时张老也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必将是我们民族现代振兴的基础。对此,张老解释说:

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因此《易传》一方面讲厚德载物,一方面讲自强不息,就是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又要有宽容的态度。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张老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行有恒”作为自己的自律格言。张老将中华传统精神美德化为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动力和要求。他曾经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品质和感情是做学问的基础,现在人们很少从这个基础出发了”。但是张老自己却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大家对张老的人师风范一致认可。

刘黄女士对张老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修养体会很深:

我公公十分热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古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成为他研究学问的主旨,更是他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如果说,“自强不息”更多地表现在他对学术造诣的无止境的追求的话,“厚德载物”就更多地表现在他的品德和为人上。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处世的宽厚和实在,他待人极真诚,这不仅仅来自他的修养,也来自他生性的厚道。

可见张老的确将这种精神融入他的为人和工作、生活和生命追求之中,成为大师智慧和品德的楷模。张老在各种困难环境中,发愤图强,坚持学术救国;历尽毕生心血研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树立了他在学术上的丰碑,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张老学术常青、生命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张老还十分偏爱张载在《西铭》中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发自内心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更是将厚德载物发挥到更高一层境界。老子曾说:“德可以延年。”张老的长寿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1.自强不息精神常在

与冯友兰在一起张老很早就进入哲学之门,除了他的长兄张申府先生的引导,更主要的是他个人的好学勤奋。张老似乎是为读书而生的,自幼年起没有沾染任何恶习,对世俗娱乐一无所好。也不喜欢玩;只是一心一意看书思考写文章,而且将此作为他毕生的事业奋斗,永不疲倦的学术研究就是张老的生命脉搏。

1988年,与张老深交几十载的冯友兰先生在《张岱年文集·序》中评价张老说:“盖张先生真正是一位如司马迁所说的:‘好学深思’之士,对于哲学重大问题‘心知其意’。”

当张老还是一个高中生时,他就显示了卓尔不群的智慧:他发表的长短不一的文章包含了他个人早期的哲学观点,并引起了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冯友兰先生等的密切关注。冯老先生以为他“必为一年长宿儒”,后来听说是个学生时十分惊讶。张老在27岁时便完成了他一生里程碑式的大作:《中国哲学大纲》。抗日战争期间,蛰居北京的张老在极为艰窘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学术研究;由于长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后来不得不半途中止。

1957年,性情耿直、直道而行的张老不过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带上“右派”的帽子。但是张老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争取在困境中寻找做点与学术相关的事。但张老也觉得他一生最为遗憾的事就是被冤枉的20年里没有好好做学问。他感慨地说:“可惜呀!20年中我什么工作也不许做。从50岁到70岁,20年里光阴虚度。咳咳……从70岁到90岁又做了20年的工作,可惜精力差多了。”但是在这20年里,张老不但要忍受远离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而且还得忍受地狱般的煎熬:莫须有的罪名,同事、学生和不少小人的落井下石,朋友的疏离冷漠,被下放,被迫参加各种运动,被红卫兵抄家,被人逼,被人整得要置于死地……20年里的辛酸苦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难以体会!张老也想过自杀以死抗争,但想到死也不容易:死了就成了“自绝于人民”,孩子还小,妻子又没有工作;如果自己走了,一家大小就更惨了。所以张老惟有默默地忍耐,再忍耐。关键时刻先贤大师们给了张老生活的勇气。张老的学生后来说:“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孟子,这时,他常常默诵孟子的话语。孟子高标的大丈夫之浩然正气,给了他在绝境中活下来的勇气。”

生性顽强的张老,在遭受苦难时不但会以自强不息的信念不断自勉;而且胸襟开阔,虚怀若谷的张老,也不会将自己的委屈挫折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休;宇宙的浩瀚无形,哲学家的睿智和超脱,使身处逆境的张老反倒心境开阔,超身境外。这可以从1969年9月张老在江西部阳湖畔的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回忆可以看出:

到鲤鱼洲之后,哲学系与历史系共组成第八连。住大草棚。初到鲤鱼洲,参加运石子、编草帘、插稻秧、修水坝等劳动。因年过六十,遂编入老年组,从事种菜劳动……鲤鱼洲土地是红土,有雨是泥,无雨如铜,泥地很滑,我经常摔跤,有一次滑倒,伤了左胫,痛了一百天才好。八连常让老年人值夜班,夜间坐在草棚外守望。我经常值夜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一片宁静,颇饶静观之趣。仰望天空,星云皎然。多年以来住在城内或近郊,房屋比栉,很难观到星斗,今一片空阔,仰望天空,北斗在目,另有一番情趣。

“四人帮”粉碎后,举国欢庆,张老也终于在1979年得到精神上的解放。此时的他虽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是20年来蕴藏在张老内心的力量似火山般爆发。短短7年里,张老共撰写了200余万字的论文,进入他人生第二次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对于一个耄耋老者而言,没有非凡的毅力和恒心是写不出来的。到了九十几岁时,张老还每天坚持看书思考,难怪刘黄女士说:

从我结婚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公公的大书桌上,许多年如一日,永不间断地堆满了相识的和素不相识的人送来和寄来的书稿、论文稿,压一把沉甸甸的黄铜尺,上面镌刻着四个字:“自强不息”。他早早起来,就伏在那上面,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批改文章,包括批改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并写出意见。曾经读过一篇学生后辈写的文章,说起我公公为他的论文作批点,赞道:“那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精到的学术论著!

张老不但做了一辈子学问,也教育了一辈子人。他对于学生关心照顾有目共睹,他对学生的负责更是为人称道。张老教学非常卖力,有时真的可以用拼命来形容:张老会边吃药边上课坚持几个小时之久!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甚至是拼命精神,正是张老学术生命常青的缘故,也是他的生命精神支柱。同时一辈子都在从事着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松紧相宜,张老的健脑运动也可谓坚持了一辈子,直到张老去世时,头脑思维还很清晰。这些都是他长寿的催化剂。

2.厚德载物仁者长寿

1992年,张老与时俱进曾提出建设新时代道德规范的“九德”:公忠、仁爱(任恤)、信诚、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九德”的基本内涵和原则是助人为乐、忘己济人、舍己救人。张老一生都仁怀坚持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张老的为人是有口皆碑,跟张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张老不但是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更是言少德多、淳朴宽厚、以礼待人的谦谦君子。张老的老友冯友兰先生曾这样评价张老的为人:“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张先生可谓律己以严,高自要求也。”

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张老是研究价值论的,他认为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金钱财产之富、官位权势之贵可称之为“世俗价值”。而高于“世俗价值”的就是“哲学价值”,例如道德就属于“哲学价值”之列。在张老看来,身体事小,失德事大。他在《中国哲学大纲·人生论》里说:“其身殁矣,其道犹存,故谓之不朽……夫形体故自朽獘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但是德却成全了张老的长寿。清代方苞在注解《论语》的“仁者寿”时曾说:“凡气之温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容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姑曰仁者寿。”这段话刚好可以作为张老长寿的一种注解:张老极少生气,温文尔雅;他待人平易近人,不论平辈晚辈一视同仁;他宽宏大量,对伤害他的人既往不咎;张老更是出了名的寡言少语,但常常一语中的。引用张老学生、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方立天先生的话说:

我想先生事业心强,事业有成,内心充实,喜悦;心态平和、平静、平淡,精神健康、超脱、高尚;生活规律,饮食适度,无任何不良嗜好,这些可能是保持健康的主观因素。

(1)不计名利直道而行——心宽益寿

张老一生蜗居陋室,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观;而且他非常反感特权和过度的物质享受。生活中的张老是个恬淡平和、视名利和物欲于无的哲人。刘黄女士说:如果要我总结对我公公婆婆人生特点的感受的话,倒是有两个字:“从容”。这种从容是一种心态,而非仅仅表现为行为作派,它来自无欲无求的单纯。我很向往但发现自己学不来:他们对生活太缺少要求了。

张老对于吃不讲究,对于穿更不讲究。张老的朋友学生来看他时,时常也带些高档衣物;但张老要么束之高阁要么送人,他常年四季穿的是卡布料制的中山装,还有北京人称“大傻鞋”的棉布鞋。张老的住房在21世纪才真正得到改善,但没过两三年他就去世了。在此之前。张老的住房都极其狭窄,书堆得满地都是,走路必须绕行;客人一多只得站在门廊里。家里的家具也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20世纪80年代,也曾有领导为张老调整住房,但张老却从没动心过。在物质上张老吃的可谓是草,但他奉献的精神食粮却是牛奶。张老的一生可谓是富贵于我如浮云。

张老淡泊明志,从不追求富贵利达。他早年的力作《中国哲学大纲》命运多舛,几经波折历经46年后也即1982年,才得以署上“张岱年”的真名;但是张老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从不计较虚名。在生活中,他完全是直道而行,秉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来为人出世。“直道而行”出自《汉书》,指做人爽快、率真、坦荡、正派,不曲、不掩、不假、不邪的态度。1957年,张老因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张老的爱子张尊超先生回忆说:

当“右派”后,不让父亲教学,做史料工作,同时却被要求写教材,还要“试讲”以“接受审查”,他孜孜不倦地准备教案、写出讲稿,认真地为别人“试讲”。看他熬夜写教材,母亲很不平,对他说,又不让你上课,写出教材也不让属你的名字,你这是何苦呢?父亲说,我不要名,就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了,这是我的责任。

至于那些针对张老形形色色的批判,张老真的是懒得理会它们!他依旧是我行我素,管他春夏与秋冬,张老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直道而行的个性。正如他的学生所言:

先生的确有由“自知”而来的一份自信与傲骨。虽然他昔日的同事与学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批判他,但是,他不仅一篇也不读,连看一眼都不屑。北大的小报已经送到门口了,老伴已经读了,但他还是不读,一个字也不读!

张老根本不去计较这些所谓批判,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他以超然的智慧保持自己内心的评判标准,所以他才不会被挫折击倒,不会被整日挨骂挨批苦恼忧愁。相反张老以直率开阔的胸襟对待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他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批梁批冯之时,他没有发表任何攻击梁老、冯老等的言论,批孔时他讲孔子时也是实事求是、没有妄语。所以张老他能够挺过生命的一劫,并且在“文革”后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文革”结束后,张老恢复了名誉和待遇。他的一位弟子谈到经历历次政治运动的冲洗,感觉自己就像河床上的鹅卵石,“取象于钱,内方外圆。”张老听后久久不语,尔后手书“直道而行”赠与学生,可见他的刚正不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张老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有人说张老这下可以发点财了。实际上。张老对于稿酬从来就不放在心上,有时他自己要求不要稿费,别人一定要和他商量,他就说按最低标准给吧。有人没有和张老商量,就借他之名在外面为自己做事,张老知道后也并不追究。张老一生光明磊落,君子坦荡荡;没有曲意逢迎、也没有落井下石,只有厚德待人;他心中没有负累没有愧疚,加上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宽至此当然对身体健康自然是百益而无一害。

(2)关爱世界宽容他人——德者延年

当别人问及应当怎样为人处世时,张老答曰:

做人,应有独立的人格,同时还要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仅仅是爱国,还要时刻想着对社会尽一定的义务。为人处世,不要老想自我,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可有可无。张老觉得自己做不来政治上的事,所以青年时代就立下了学术救国的志向,他一生自愿放弃了物质享乐的追求,只想让他流淌不息的思想凝固下来化成巨卷,传示后人,振兴民族和国家。有学生曾问张老是否后悔解放后留在大陆、以致荒废了20年学术生命,张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金岳霖老先生的一个故事:1972年知道美国总统访华的消息时,金老说我们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为了“重建文化,再铸国魂”,张老尽心竭力,乐以忘忧,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关爱是张老一生的奋斗动力。

季羡林老先生曾评价张老说:“独对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绝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只要张老在家,淳朴谦和的他不论谁来拜访,都会以礼相待。张夫人会端上热茶,告别时张老和夫人必送客人到楼下,挥手再见。由于张老的学术威望很高,但却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也不知道拒绝别人;每天索序的人都是络绎不绝,认真严谨的张老有时顾不得休息,赶着给别人写东西。以前在北大哲学系时,为了不影响张老身体;系里特别写了字条请别人不要在休息时间打搅张老,但是张老一次也没有贴过;张老的儿媳在家门上贴的字条也是形同虚设。有的人甚至不考虑张老的身体,提出一些对老人很荒诞的要求:例如有陌生人要求张老签名后,还要把书寄回去。对此张老很着急,他没能力寄回给别人,后来刘黄女士答应帮他去寄,张老还一再叮嘱别把书弄丢了。对待素不相识的人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对自己的朋友学生了。

张老对学生,不仅学习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生活上更是问寒问暖、慷慨相助。他常留学生在家吃饭不说,如果学生给他送了东西,他必给钱还说谢谢,或者亲自登门回拜、回赠礼品;即使是自己的儿媳帮张老夫妇买了东西,他也必会说谢谢。张老多次不声不响地照顾家里有困难的学生;以近茶寿的张老不顾自己年迈有心脏病的身体,冒着危险给学生送书;他搬家时再贵重的东西都舍得丢掉,但他学生送的一盆普通的海棠花却舍不得丢,带到了新家……难怪张老的学生感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张老仁慈宽厚的胸怀正好应了仁者长寿的古训。

“反右”和“文革”期间,张老不少朋友、同事、还有学生要么整过张老,给他安置各种莫名其妙的罪名;要么落井下石、党同伐异,见了张老如同逃避瘟疫一样;除了金老先生、熊十力先生和周礼全先生等少数朋友还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张老招呼之外,其他的不乘人之危就不错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曾经伤害张老的人几乎没有人向他道歉过;但是张老并不在意。张老的学生曾建议:把那些对张老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在《张岱年文集》里作个附录;张老却说,过去的事就算了。一句淡淡的话宽恕了伤害张老二十年的人,难怪有人说宽容是人间最伟大的爱!连这样深仇大恨都可以放得下,又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张老开阔的胸襟,也是他长寿的火花石。如果张老没有连续摔倒两次,如果他住院的待遇更好一点,也许我们今天还能亲身体会大师的音容笑貌,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惟愿张岱年老先生千古!

张岱年学术链接

张岱年先生(1909—2004年),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31年以《关于老子年代的一个假定》成名,其后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上发表大量文章。1933年在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被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助教。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与清华失去联系未能南行,遂应聘到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任讲师、副教授。1946年重返清华大学,在哲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先生在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至今。“反右”斗争和“文革”中20年一直遭受政治迫害,1979年恢复名誉和待遇。从1980年起,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还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伦理学会顾问,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职。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岱年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先生中学时代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大学时,他大量研读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同时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等唯物主义著作。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先后撰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且作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并提出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哲学创新的新思路。在方法上,综合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在理论上,结合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1935—1936年,完成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奠定了先生在学界较高的学术地位,此书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1942—1944年间,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自我完整的哲学结构。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完成《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两本书。20世纪80年代,除了部分旧著再版外,先后出版了《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合著)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先生在文化内涵、文化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其“综合创新论”,得到学界的普遍赞同。张老一生执教前后近70年,他培育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如今都已是国内大学、研究机构的顶尖人物、栋梁之才。

张老的主要作品有:《张岱年全集》(共8卷)、《张岱年文集(共6卷)》、《中国哲学大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求真集》、《玄林评儒》、《真与善的探索》、《文化与哲学》、《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张岱年学术自传》、《宇宙与人生》和《直道而行》等。

张岱年健康小辞典

泡澡法:一是洗完澡后可以躺在小床上静养神气,喝点热茶出出汗;二是修脚师傅可以剔除脚上生的肉垫儿和茧子,走路就方便多了;三是泡澡可以享受足疗、按摩之功效。

洗浴的机理在于助阳通阴,温通经络,使气血得热则行,以协调阴阳,恢复人体阳气。长期温水泡澡更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通则不痛”,而身体上许多的小毛病自然就小事化了了。中医特别重视对脚的锻炼保养,脚部号称人体“第二心脏”,脚部有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不但消除疲劳、疏通血脉,调理内分泌系统,而且可以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对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效果特别显著。热水泡脚是最简便、最有效的保健法。如果坚持每天在40℃左右的水中泡脚一刻钟,而且不断按摩涌泉穴和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不但可以极大地缓解头痛,而且对降血压也很于益处。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最好在38℃—40℃左右的水温洗浴,并且应当避免澡后突然到寒冷的地方;血压过低时不要洗澡,因为水温较高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使人的血管扩张导致虚脱;酒后最好别洗澡,酒精会阻碍糖原的释放;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甚至低血糖昏迷;饭后不宜立刻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还有劳动后应当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昏厥。

    进入专题: 张岱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2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