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耶 病国耶——兼谈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74 次 更新时间:2003-07-11 09:29

进入专题: 燕园时评  

吴祝元  

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首次突破三百万辆大关,达到325万辆,其中轿车私人购买量超过100万辆。中国也由世界第八汽车生产大国上升为第五汽车生产大国。面对wto的严峻形势,中国汽车工业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全国整车生产厂家由原来的129家,逐步归并为3+x的格局,即由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再加上北汽,江淮,南汽,江铃,广州本田,庆铃等6到9家中型骨干汽车厂组建的的新格局。产销两旺的中国汽车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纷纷进军中国,我国的汽车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资热潮:一汽在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东风公司在同法国雪铁龙合资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长期全面合作,上汽在同德国大众合资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合作。还有北汽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合作,南汽和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合作,广州和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合作,重庆庆铃和日本五十菱的合作等等。中国汽车工业呈现了一片合资声。

现代“拿来主义”和中国汽车工业艰难攀登的“大学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泰斗孟少农曾说过,能造载货卡车是小学水平,能造小轿车才是大学水平。从上世纪 八十年代起,中国汽车工业的仁人志士,就为了发展中国的轿车工业而殚精竭虑。曾有一家具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的汽车厂,自主开发出一种外型很小巧美观的小轿车,我们估且叫它“大公主”吧,在首批投放试用中,有几辆车才开几个月,车窗就掉下来了,再开几个月,车门也掉下来了,再开几千公里,车身就象散了架一样,到处裂缝。这种车谁敢开,谁敢买?还有一件记忆很深的事是,十几年前曾陪同几位领导前往神农架林区,用了两辆小轿车,一台是日本的皇冠车,一台是上海的桑塔那,两辆小车奔驶在林区的沙石土路上,扬起几丈高的灰尘。开了一个多小时停下来休息,两辆车的车身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但打开后备箱就大不一样了,皇冠车里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而桑塔那的后备箱里却狼籍一团,里面的灰尘比外面车身上的还要多。这仅仅是个和安全关系不大的,比较简单的密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桑塔那汽车的产品质量,是前任朱总理在上海任市长时,着力抓的一件事,他一直强调要“坚持高标准,不搞瓜菜代”,严格质量标准。结果桑车的质量尚且如此,可见中国的汽车工业要达到“大学水平”是多么艰难。面对需求广大的中国轿车市场,汽车厂商能走的捷径就是采用拿来主义,寻求同外国大汽车公司的合作,拿一个成熟的轿车产品回来,迅速抢占市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这种合资热的推进下,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产品由早先的几十年一贯制〔几十年只生产一个汽车品种,如解放牌汽车〕,发展为两三年推出一个新产品,再发展为一年推出几个新品种,发展到今年中国的汽车行业已能做到每周推出一个新款轿车。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在购买汽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能方便地买到质量更好的,维修服务更方便的,价格相对更便宜的汽车。当然合资的好处还能说出很多。

说是双赢,到底谁赢,只有天知道

国外大的汽车厂商乘着这股合资热,带着它们的先进技术和大笔资金大举进军中国汽车市场,他们当然不是来扶贫的,他们所谋求的是自己的产品如何迅速占领中国汽车市场,如何在中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双赢。说是双赢,毕竟存在着一个谁赢得更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常常令我困惑。例如东风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得到业内人士称道的技术引进项目--和美国康明斯公司合作的柴油发动机制造项目。应用美方的技术,东风公司很快造出了马力强劲,质量优良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而且非常畅销。为此,东风公司首先支付了一笔很高的技术引进费,还有一条协议,在十年合同期内,东风每生产一台康明斯发动机必须支付美方50美元技术转让费。50美元虽然不多,但按十年合同期内东风公司生产100万辆发动机算,就得支付美方5000万美金的技术转让费。再算另一笔帐,据有关资料说,美国辛辛苦苦生产出一台汽车,再辛辛苦苦在欧州市场上卖出去,才能净赚10美元。这5000万美金就相当美国要造出500万辆汽车,并在欧州全部卖出去才能赚回的利润。还可以再举一例,东风公司和法国雪铁龙合资的神龙项目已历十多年,但合资产品中高技术含量的关键保安件,至今难以实现国产化,要生产汽车就得从法方购买这些关键零件,听说买这些零件的价格比欧洲市场上的零售价都要高出30%,甚至一到两倍。法方始终认为同神龙公司的合作是令人满意的,是很合算的。因为即使神龙公司不赢利,法方也能从零件销售中拿回丰厚的利润。那么从这些情况看,到底谁赢的更多一些,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最近,中国汽车行业还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那就是 东风公司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长期全面战略合作。为此东风公司一次引进日资10亿美元。而东风公司是以其优良资产作价85亿元人民币,对等地和日产合资。一次引进外资10亿美元,这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东风公司也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东风和日产的合作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称赞。但能不能说东风公司就大赢了呢?东风公司进入合资公司的优良资产难道就值85亿人民币?我们不仿也算一笔帐,合资前东风商用车库存约一万辆,按每辆平均13万元算约合13亿元,库存零配件1亿元,股份公司轻型车库存4万多辆,合2.5亿元。总部和生产工厂两级仓库常年库存原材料20亿元。2万多个生产作业点上的在制品算10亿元。风神轿车和备件库存1亿元。“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的技改投资20多亿元,这样算下来就有67.5亿元了。还有作为东风公司主要家当的2万多台设备,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几十个先进的加工中心,几百万平方米的厂房,这又值多少钱呢?当然这只是资产的简单相加,计算净资产时还要减去负债。另据东风汽车报9日报道,东风商用车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50亿元,而商用车公司只是合资公司中五大版块之一。(原属东风公司的教育、医疗和后勤服务行业已全部划出)试问,何以五大版块的资产总和还要比商用车一家少近70亿元,真是咄咄怪事。这个帐到底是怎么个算法,何以相差如此巨大,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不是实在太多了一点。我们再算一算合资以后的帐,合资出资,自然要双方分利,东风和日产是今年七月正式合资运营的。规定按资金到位的情况分利。去年东风公司赢利57亿元,今年的形势又好于去年,按全年60亿元赢利计算,日产今年的资金到位少,分利可能要少一些,就算8个亿元。明年日产的资金将全部到位,合资公司的阳光轿车也将会大批量投放市场,效益一定会高于今年,按年赢利70亿元算,日方可分利35亿元。这就是43亿元。后年合资公司将会赢利更多,日方只要再分利40亿元,日产就可以在三年内全部收回投资。合资期是50年,今后47年日产就包赚不赔了。这还不包括日产大批量向合资公司出售用于装配阳光轿车的汽车零配件的利润。我所以不厌其烦地算这些帐,就是想证明,在同中国汽车公司的合资合作中,外国洋老板是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的。那么我们中方为什么就不能向外商索取更多的优惠和更高的回报呢?

合资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合资为我们国家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和新产品,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 我国的汽车市场,拉动了汽车消费。这是兴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是,合资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尤其在轿车领域,除开装了外国心脏(发动机)的红旗还算国产轿车外,其余几十种轿车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产品,甚至打的就是外国品牌。外国老板也凭此在中国大赚其钱,甚至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应该引起人们警惕的。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爱国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国初期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起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改变了旧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现代拿来主义确实可以加快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外国品牌的汽车大肆占领中国的汽车市场,必然制约中国民族品牌和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壮大。对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是不利的,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是不利的。愿我国汽车界的精英们能早一点认清这个问题,并切实抓出成效来。

合资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批党内富人

从上面资料看,在合资的过程和结果中,中国方面是明显吃亏的,也是很不平等的,其中的原因我不知道,也不能乱说。但在合资企业中,中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是很高的。据说,合资公司中本部长以上的干部年薪是8万美金,这个收入同外国汽车公司比并不高,在国内也不一定能全兑现,我们估且按能兑现来说。8万美元年薪,就是一个人年收入7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各种补贴,年中,年末奖励以及灰色收入,年薪可达100万元。试想一个党员干部干上十年,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成为拥有1000万元身价的大富翁。很难想象拥有如此高身价的富人,会自愿让穷人来共他们的产,也很难想象这些拥有千万元身价的富人会高兴地欢迎弱势群体来共享他们的财富。写下以上这些话,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良知,是对长远民族利益和民族前途的担忧,也许我这话说的太早,也许完全是我杞忧,但愿如此。我衷心地拥护改革开放,拥护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衷心地祝愿我国繁荣富强,祝愿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高歌猛进,发扬光大。

    进入专题: 燕园时评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25.html
文章来源:燕园评论首发(www.yypl.net)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