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法国缺席中国大阅兵,有什么猫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43 次 更新时间:2023-04-09 11:11

进入专题: 抗战阅兵   戴高乐外交   中国崛起   中法关系  

宋鲁郑  


和索契冬奥会情况类似,将要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似乎也遇到了西方国家的某种“不配合”。继日媒报道美国通过外交渠道要求韩国总统朴槿惠不出席大阅兵的谣言之后,法国驻华大使馆则明确表示,法国总统奥朗德无法出席此次阅兵式。

众所周知,此次前所未有的大阅兵对中国意义极为不同寻常。从现实国际政治的角度讲,中国将以此展示自己崛起后的力量,并通过对历史的铭记剑指日益右倾、不甘心实力急剧衰落的日本。由于长期积弱和对二战胜利的低调处理,中国的历史贡献一直得不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应有的承认。牛津大学政治教授米特2014年末曾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世界欠中国的战争债》一文,称中国在二战期间对同盟国打败日本所做出的贡献从未被完全认可,并且尚未转化为亚太地区的政治资本,因而此次大阅兵,也带有讨回历史公道的含义。所以,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二战的胜利,也是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如果从中国“面子”文化传统讲,主人摆好了迎宾的准备,自然是期待宾客盈门。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此番空前的历史性活动,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国际政治也是现实的,甚至是刺刀上的赤祼祼。远的不讲,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时,欧洲一方面呼吁(实是叫嚣)中国协助“斡旋”——意指中国应该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但另一方面,当访问德国的习主席提议一同访问二战集中营时,却被默克尔拒绝,其理由是不想介入中日之间的冲突。只是令人不解的是,何以西方就认为中国应该介入它们和俄罗斯的冲突呢?

由于价值观差异和无法正视被中国即将超越的现实,中国此次大阅兵极有可能受到西方的冷遇。虽然从理论上讲,中、俄、英、美、法都是二战时的盟友和战胜国,但除了俄罗斯,其他西方国家都将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客观而论,英国和美国缺席并不令人意外。美国要捍卫自己老大的地位,还要利用日本遏制中国。至于英国,我们要知道2009年它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甚至直到2000年,英国在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发表的年度人权报告中还宣称:“英国是世界上惟一既不承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也不承认西藏独立的国家。”让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都如此艰难,在没有直接和重大利益的前提下,怎么会轻易改变轻视中国二战历史贡献的立场?怎么会轻易承认中国新的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今日法国已无戴高乐

然而,一向在西方特立独行、以独立外交确立自己世界大国地位的法国也缺席,则有些令人叹息。这从中也可以折射出法国何以如此迅速的衰落,以致成了《经济学人》眼中的欧洲定时炸弹。

今天的法国领导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都在享受着第五共和之父戴高乐将军的余荫。在国家危机中(军人政变、国家财政破产)再度复出的戴高乐,在执政期间做出了如下历史性决断:重新制订宪法、直选总统、退出北约、独立发展核武器、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与中国建交、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解散法兰西共同体并允许各殖民地民族自决。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决策,放到今天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难度不想即知。然而戴高乐就是做到了。此后的领导人就再也没有胆识和能力做到哪怕任何一项。

所以虽然法国持续三十多年的衰落原因很多,但缺乏有足够魅力和能力的领导人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

今天的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哪个国家能够率先抓住这一机遇,必有无法想象的回报。就如同法国顶住美国压力第一个和中国建交,从而收割了四十多年的外交红利。我也曾一再对法国的学者提议,应该借鉴戴高乐的历史远见和政治勇气,做支持中国崛起过程的第一人,这包括参加亚投行、出席九三大阅兵以及对中国游客免签证。

现在看来,一向敏锐和投机的英国走到了法国的前面。尽管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但把金融做为支柱的英国面对近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利好仍然第一个反水拥抱亚投行,法国和德国在震惊之余也随即跟进。然而首创者与跟进者其收益显然不同,于法国而言,既然总是要加入,何不第一个呢?这其中缺乏的就是政治决断。

回到中国二战胜利大阅兵。应该说,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俄罗斯的参加、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中日对东亚领导权的激烈博弈,整个西方将难以出席这样的盛典。但对于法国而言,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于已经计划今年访华的奥朗德而言,既然要来,何不就在此刻?这不仅再度凸现法国与众不同的国际地位,更能为法国赢得难以估量的而且是长期的国家利益,不仅是即将召开的巴黎气候峰会,更有未来国际新秩序中的优势地位。难道出席大阅兵,其难度要甚于冷战时期法国和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吗?很可惜,已经没有了戴高乐的法国已然非常平庸,既无战略想象力,更无担当的行动力。

失去进取和创意的法国外交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每年境外旅游人数超过一亿,人均消费能力也同样力冠全球,是欧美发达国家游客的三至五倍。据汇丰银行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出境游客将翻番,超过二亿!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海外流动,没有发生非法停滞他国的现象。

所以,各国纷纷修改对华签证政策,大幅度简化手续。英国甚至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和比利时联合办理,以解决本国签证不能去申根国家的劣势。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免签——虽然任何国家都明白,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哪个发达国家能率先迈出这一步,都将获得超额回报——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

从目前看,英国、法国、俄罗斯都是有份量的竞争者。英国优势在于孤悬海外,而且不是申根国家,不会引发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俄罗斯则是和中国关系良好,而且经济上正受西方制裁。法国除了外交传统上的特力独行、经济困难,更重要的它一直是中国游客海外旅游的首选。根据《金融时报》旗下的《中国投资参考》最新年度调查,法国遥遥领先成为中国游客梦想的全球旅游地。实际数字也同样验证了这个调查结果:2014年遥远的法国迎来220万中国游客——和近在咫尺的日本吸引的中国游客不相上下。只是法国缺乏的仍然是政治决断。看来法国在错过亚投行和九三大阅兵之后,也将丧失最后一个搭上中国快车的历史机遇。

今天的法国如同病入膏肓的病夫,急需大刀阔斧的改革。1958年宪法虽然是法国五个共和国中最为成功的,但这部宪法颇有为政治强人戴高乐量身打作之意。许多重大问题并不是通过正常的制度程序进行决策,而是以他的威望和政治生命做赌注进行全民公投。即便通过正常程序,由于戴高乐巨大的支持度,也往往能轻松过关,从而掩盖了体制低效率、极易内耗的弊端。但是后戴高乐时代,体制内生性的问题开始全面暴露,日益不适合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法国虽然一直没有从全球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但并不是没有解决之道:如减少福利、增加劳动时间(包括延迟退休)。但任何在这个方向上哪怕是极微小的改革都会遇到全社会的抵抗,政治人物面对压力一触即溃,草草收兵。前总统萨科奇虽然不敢增加劳动时间,但以加班所得免税的方式鼓励大家多劳多得。然而奥朗德上台之后就连这样小的改革都废除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鲁迅曾批评中国是一个搬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国家,但今天的法国则是即使想要搬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国家。

如果对比几乎同一时期建国的中国,这六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国之初的一人决策、终身制演变成集体决策、任期制。而且这种调整和进取能力一直得到有效的传承。仅十八大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内政的反腐、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自不待言,外交上亚投行、一带一路、金砖银行都是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大手笔。虽然二战胜利阅兵并非中国首创,但对自己而言却仍然是全新的突破。今天的中国,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活力,确实展现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气象。反观法国,几十年来,其58体制则并无多大变化。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指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他虽然谈的是中国,但同样适合于各国。

外交可以视作一国内政的延续,失去了进取和创意的法国外交,恰是法国这个国家的写照。法国缺席中国大阅兵,对中国而言只是少了一种锦上添花的缺憾,却无碍于自己高歌猛进般的崛起和发展。法国则丧失了一次与未来超级大国握手、谋取超额红利进而图强自身的机会。看来高卢雄鸡要想重振,还要等到下一个戴高乐的到来。


    进入专题: 抗战阅兵   戴高乐外交   中国崛起   中法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8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