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5 次 更新时间:2015-08-29 07:56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君如 (进入专栏)  

2004年4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过了八年时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我一开始就是该工程的协调小组成员和第一批重点教材《科学社会主义》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后来又被聘为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程参与了这一工程。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十分艰辛,但非常值得。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它首先是一项理论建设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工程,指的是“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有组织的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工程,指的是一个团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我们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具有目的性,二具有组织性,三具有协作性,四具有时间性或计划性,符合上述广义的工程定义。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工程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课题组集体协作和攻关的产物。就编写教材来说,从课题组成立到提纲编写,再到教材撰写和最后审批出版,经过了严密的立项审批程序,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经历多次讨论修改,经过各主管单位党组审议,经过工程咨询委员会的反复审议和组织专家反复审改,最后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创新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围绕这一目标,八年多来,工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巩固党的理论阵地,团结和凝聚广大理论工作者等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理论工程。

第二,它是一项灵魂建设工程。首先,这一工程的重要落脚点是铸炼人的灵魂的高校教育。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中央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注意到某些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某些学科领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弱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淡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文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到高校文科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工程实施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次,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工程计划组织编写100多种专业课教材,特别是43种工程重点骨干教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我国高校的教材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工程咨询委员,以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孜孜不倦、辛勤工作,为编写铸炼人的灵魂的教材,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它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铸炼人的灵魂的工程中,关键又在老师。我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无论是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还是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编写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这一切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来付诸实践。如果一名教师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在课堂上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么,工程的各项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全国各高校教师和各单位社科研究工作者参与工程的各项工作,并在参与中受到锻炼提高。通过几年来的工程实施,进一步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提升了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工程还在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到西部地区了解国情,到革命老区体验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理解,组织一部分教师出国考察开拓视野,深入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状。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安排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到中央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一个月研修培训,直接听取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授课,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了解中央重大决策的背景、过程、内容和意义,并进行实地考察,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学骨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工程在推出大量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为工程深入开展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八年多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让这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结出更为灿烂的思想果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传播,是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职责。


进入 李君如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chenp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8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12年03月29日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