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军: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56 次 更新时间:2015-06-28 17:57

进入专题: 全球化   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  

文军 (进入专栏)  


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

“全球化”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因此,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同住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开始,便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序幕。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我们才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全球化进程给世界现代化发展及其战略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尽管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来临不久,但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全球化早已奏响了宏伟的前奏。我们考察一下全球化的历程,便可以得出世界现代化的起步是在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中才启动的,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以及由此所带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首先是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当时处于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极大地刺激了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世纪末,世界市场以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这样一个全球化范围为标志最终得以形成。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已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全球交通手段迅速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轮船的出现,航速也大为提高,欧美间的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多条大运河陆续开通, 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同时,铁路密布全球,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1888年欧洲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通车, 1903 年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 1910年从阿根廷至智利横贯南美的大铁路修通,以这些铁路为主干,全球交通网业已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牢固建立以及由此推动的现代工业的兴起,以强大的力量把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到了20世纪初,这种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变得更为明显,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用3000余万人的死伤,2700亿美元的损失为代价,换来了一种世界性格局。尔后的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内,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第二次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素有“世界政府”之称的联合国的成立等一系列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变,彻底结束了人类历史的孤立时代和多中心时代,代之而起的是全球性社会的初步形成。自此以后,现代化的浪潮迅速波及全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运动。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互动,信息、物资、资金、人员的流动,不仅增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了解,加强了全球整体的意识和作用,而且其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方面,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经济交流的发展则是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和协作化要求,尤其是跨国公司迅速扩张成为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和载体。跨国公司以需求为前提,以利益为导向,而需求的增加,市场的扩大,客观上要求它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突破地域限制,同时这也是跨国公司利益导向的体现,因为它不仅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规模效益,而且还可以取得区位优势。这种外在压力与内在冲动使跨国公司迅速扩张,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突破地域限制,走向了全球,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

再过几年,20世纪的帷幕就要落下,就是在这20世纪剩下不多的几年中,全球化进程又有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的全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欧洲共同体的进一步强化为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扩展,拖了七年之久的关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终于达成了协议,使这个世纪之交确实成了历史的关节点。回首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全球化与现代化同生共长的历程,至少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交通全球化。全球性社会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500年前哥伦布冒险走过的70天的航程, 今天的喷气式客机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了。如今,世界各地不仅在海洋、陆地、空中已形成跨国界的交通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使传统的地域性活动转向全球性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航天技术的发展还把人类活动的范围推进到了宇宙空间,地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村落,人们从“地球村”到太空旅行也不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了。

2.信息全球化。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今天,以无线电话、电视、电脑、人造卫星等现代信息手段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已使全球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同时知晓一切。这种信息传播、处理的共时性,不仅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进程,而且也大大缩短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动范围和创造能力。如全球最大的信息互联网络(Internet)的诞生已为世人所瞩目,目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已达4000万至7000万户,并且正以高达162%的年增长率递增,估计到2000年互联网将在全球普及。

3.经济全球化。当前,世界上显现的大趋势就是市场经济已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金融和贸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再次扩展使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长。这些跨国公司的机构及活动形成国际交叉,组成了全球性的市场和经营网。据统计,1992年全球3.75万家跨国公司中,有海外子公司20万家,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 从经济实力来说,已占资本主义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的50%,技术转让的75%,技术开发经费的90%,此年度跨国公司在海外销售额达5.5万亿美元,比世界各国商品出口额4000亿美元还要多得多。今天, 以市场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具有了更强大的穿透力,可以整合、改造、重塑地球上的生产、经营、流通、消费诸方式,而且随着这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获得国际市场以及国际性的资金与技术的合作,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

4.科技全球化。科学的全球化早就由于F=ma,E=mc[2] 这样的公式为全球所普遍接受而出现了,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技术的高度综合和理论与应用的一体化。这不仅使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而且也把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学术活动与工程活动结为一体,从而大大缩短了理论转化为生产的时间。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客观性、普遍性和无国界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跨国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为了进一步加速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技术的传播,频繁的科技交流和技术转让使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必不可免地要融合到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之中,知识技术已愈来愈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了。

5.竞争全球化。由于发展条件的有限性,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同时都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市场而实现同等程度的发达,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自我的超前发展,就不得不借助于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动用内部所拥有的一切力量,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技术以及其它一切能够藉此与其它国家相抗衡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其突出表现便是综合国力的相互对比。这种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而且必然包括军事力、科技力、文化力、精神力和政治力等诸多方面,并且已经打破了个别对立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与竞争,走向了全球,寻求更加充分和公正的竞争。

6.观念全球化。全球化不仅把每个人变成社会的一员,使其具有现代的法理意识和理性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社会历史视野,人们彼此之间都成了生活在同一“地球村落”、联系紧密、利害攸关的“村民”。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人们将必须时时、处处以全球整体意识的观念为着眼点,即必须同时具有地理上的全球性、思维上的整体性和预测上的未来性三重性全球观念,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划时代的社会大变革。这种放眼全球、关注未来、提高自我整体竞争力观念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各国面向全球化时代的当务之急。

7.国际性社会问题全球化。全球化带来的并不只是富足、安宁和幸福,还会带来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机器人与自动化的威胁、资源与能源的短缺、人口爆炸与粮食危机、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科学技术对人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种族冲突不断发生、恐怖主义盛行、毒品犯罪猖獗、艾滋病蔓延等一系列国际性社会问题。这些由全球性发展所引起的危及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其在性质、规模和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全球性的意义,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通过全球人民共同努力,各国精诚合作,方能缔造出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


二、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化进程有了重大进展,这不仅改变了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现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社会历史视野,尤其是全球性社会的初步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即各民族、各个国家全面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国在现代化发展观念上也逐渐发生了改变,表现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转变和本质性进展。

1.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战略是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工业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因此,这种现代化发展战略又常被称之为“增长第一战略”。但到了70年代,它却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评。首先,它几乎不考虑经济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浪费。其次,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自动实现诸如平等、就业等社会目标。再次,以这种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战略偏离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并不能保证人民真正得到幸福。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代表社会、科技、政治、家庭和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个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发展过程。这正是70年代后形成的多元社会化发展观。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对社会现代化整体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突破了社会现代化就是经济现代化这一狭隘的观念,从而把现代化看作是全面的协调发展过程,以实现由单纯经济增长向全面社会发展的升华。

2.从以物的发展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现代西方社会首先表现为庞大的资本世界和商品堆积。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首先感到的是货币紧缺和商品缺乏。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决策层和普通人自觉不自觉地首先把注意力放在积聚货币资本和增加商品上,自觉不自觉地在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社会政策上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偏颇之中。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关系上,人们往往只重视货币资本;二是在商品价值与人的价值比较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商品价值;三是在发展内容方面,人们又往往只重视经济物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其实这种发展战略和社会政策都只是以“物”的发展、“客体”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因而,只是社会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为主体的发展、人的发展所提供的一种物质手段和前提。而人的发展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不论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分享成果时,真正的发展都应将人置于价值的中心和参预的中心,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发展的唯一目标。它要求社会平等、区域间和国际间的平等,关心未来的生存以及注重现在,这正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从追求一时繁荣的发展到可持续的发展。由于传统发展战略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追求目标和推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地强调发展中的经济目标,片面地强调发展的速度和追求一时的繁荣,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忽视了自觉地调整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合理比例。回首近半个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传统发展战略虽然曾将人类的历史文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将人类逐渐地引进了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时代。尤其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已变得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和深刻了,人类已到了一个必须选择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努力建立起与人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时机。其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并且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自此以后,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人类告别传统发展战略,走向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从被动依附性发展到自主内源性发展。5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下,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只是个时序问题,只要按照西方现代化道路发展并汇入全球化进程的行列,通过经济增长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因而,它们往往以追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战略目标,结果大都导致了对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上的严重依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失衡现象。“内源发展战略”就是针对这些社会矛盾而逐渐形成的。其基本内容包含两方面的主要要求:就模式来说,它必须基于人民的文化本性从内部形成起来的;就最终结果来说,它必须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和渴求来为人们服务。 内源发展战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二个中期计划(1964 —1989)中被列为向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的发展战略。它强调发展内容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自主性,并尤其重视“人民的文化本性”和传统的价值标准在发展中的地位。这对破除发展中国家长期被动依附性发展局面,推进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自我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5.从传统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传统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人是自然主人”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趋向于单向的显示人类征服自然获得的经济利润,忽视自然资本的亏损以及对自然发展的维护,致使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有了正当化和合法化的理由。这种反自然的发展方式只能用修修补补的方式来对待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问题,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现代生态文明认为这种不计自然成本、不维护自然发展、以牺牲自然发展为代价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现代生态文明观主张“人是自然的一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区域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强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自然发展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认为只有三者不可或缺的发展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现代生态文明观强调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主张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以实现从“无自然的人类发展”向“有自然的人类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变。

6.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到全球性发展。在传统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中国家,甚至认为现代化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事。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推广和加深,全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绝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而是影响世界和平安定的最重要原因。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也绝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原因所致,它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长期掠夺和廉价使用地球资源、进行环境剥削造成的。还应当看到,随着国际性社会问题全球化的泛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仍然存在着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的任务。尤其是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 环境与发展, 作为80年代以来全球共同面临的三大挑战,迫使西方发达国家除了研究它们自身的发展问题之外,也不得不利用其优越的条件开始对这些全球性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

今天,我们可以毫不讳饰地说,面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大发展,任何一个致力于实现或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国家,如果试图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去寻求所谓的独自发展,必将被排除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行列之外,从而最终走向落后与倒退!


原文来源:《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05期 第92-95页

进入 文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化   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9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