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梵:挥别中国宪法学的“次殖民地风景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6 次 更新时间:2015-06-24 00:19

进入专题: 林来梵   宪法学  

林来梵 (进入专栏)  

对于一部书而言,时光所能给予的最好待遇,就是再版。拙著自2011年8月刊行以来,承蒙诸多读者的垂注和厚爱,迄今已历四刷,但书中亦有不少缺憾,每念及此,多有惶恐。此度,幸得责任编辑高山先生的惠允与建议,有机会对它进行全面修订,并再付梓。


著作的修订,当如一场思考的翻耕。这一版,除了在各章之中适当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之外,主要是调整了原书的体系,将其第二编《国法秩序的纲领》改定为《国家组织》,同时将《国家机构》一章扩展为两章,一并纳入此编,从而大大充实了有关国家组织方面的内容,使体系中各部分的论述趋于合理平衡,由此弥补了第一版的一个缺陷。此外,还补设了第四编《宪法保障》,专门论述宪法的实施与保障,突出了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经过修订,全书的内容已有较大的变动,但仍保留了原书的那种“讲义录”的体裁与风格。


修订之际,还维护了原书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一是在宪法学之中理直气壮地引入了法学固有的思考方法,即规范法学的方法,而尽力去除那些空洞的政治话语,尤其是大话、套话与假话。但是,从规范宪法学的立场出发,我所做的只是去政治话语化,而非简单的“去政治化”,相反,本书更加重视对政治现象的规范考量。二是考虑到本书毕竟是面向法科初学者的一部讲义,又兼具宪法启蒙读物的性质,为此在表述方面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真正具有可读性。


本书第一版中多次提及的博士生白斌君,如今已成长为一位青年宪法学者了。最近读到他的一本新著,其中的一句话是:“宪法学是有祖国的”。善哉斯言!记得我国法学前辈蔡枢衡先生早在1947年就曾指出:“今日中国法学之总体,直为一幅次殖民地风景图:在法哲学方面,留美学成回国者,例有一套Pound学说之转播;出身法国者,必对Duguit之学说服膺拳拳;德国回来者,则于新康德派之Stammler法哲学五体投地。”其实,在当今中国法学理论中,这副“风景图”已复现久矣,宪法学界亦然,在课堂上,许多学者谈及外国宪法时便眉飞色舞,一旦回到中国宪法的理论问题,则多黯然失色。


有鉴于此,此书的这次修订还特意重视了第三个目标,即进一步确立中国主体立场,修复中国问题意识,努力推动宪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为此,尽管书中不少地方谈到了外国宪法或比较宪法学的知识,但总体上已在有意识地挥别那种“次殖民地风景图”了。


全书修订虽经笔者亲手完成,但也要感谢那些为整理课堂录音、校对书稿文字付出辛勤劳作的数位清华大学的同学,他们是晏翀、马东飞、赵岩和李响。其中,晏翀同学为相关工作的筹划、组织与实际运作付出了尤多的心血。同时,法律出版社及高山先生也为此书的出版颇费神思。并此致铭,以表谢忱!


学问的欢愉与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此时,乘兴翻出二十多年前的一首诗作,改写其中的两行,用以收束本序:

       

我将犁向一片冬天的思想里

它的废墟形形色色


                                                林来梵

                                              2014年12月20日夜






写在前面(第一版序)



近年来,用心从事本科教学,受益良多。2008年和2009年这两个年度,其时本人尚在浙大(光华)法学院任教,先后皆于当年春季学期承担本科《宪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承蒙学校为该课程聘任的助教白斌(现执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等多位研究生诸君的热心支持,讲授内容得以一一录音下来,并由他们整理成一份书稿。恰逢2008年起该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便萌发将此稿校订之后予以出版之意,藉以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一项成果,亦俾便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然此后因本人工作调动之故,原稿的订正未能一气呵成,付梓的计划更被延宕至今。但在断断续续的修订过程中,还进一步吸收了2009年秋季为本科生讲授此课的一些内容,终于形成了本书现在的全貌。


叹中国立宪,迄今已历漫漫百年,却因种种缘由,使作为学问的宪法学之发展,一波三折,备尝艰辛,即使到了如今,仍然可谓是一门最难研究的学科。而且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的宪法学,也是一门最容易使人肤浅的学问,许多在其他研究领域中颇有建树、甚或负有盛名的学者,一旦在涉及中国宪制问题上展开学术言说,便十有八九难逃典型的所谓“法学幼稚病”之嫌。鉴于此,本人从教虽也有一定年头,却踌躇再三,一直未敢贸然独立撰写或主编本科的宪法学教材,平时教学,就选用我国老一辈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先生主编的《宪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但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而言,这多或少地也反映了自己对宪法学所作出的“体系化思考”,也正因如此,将书名定为《宪法学讲义》。此外,作为一部“现场实录讲稿”,本书也以一种活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在课堂上挥洒的性情,为此诚望通过它,能为莘莘学子以及其他具有知性的读者,就宪法学这样一门似乎是严肃的学科,提供一册轻松的、具有一定“临场感”的启蒙读物。


最终成书之际,还当特别感谢当年为现场录音和文字整理付出了辛勤劳作的诸君,他们的名字是:白斌、吴耀俊、王群、陈诚、廖珍珠、骆正言、朱玉霞、陈运生、姚夏军、董旭峰(按照所负责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尤其是白斌君,还为此书的筹划、组织以及全稿的初校,付出了较多心血。


现付梓之际,仍有迟疑。是的,随讲通、讲透,这对授课教师而言,乃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自知与上述的要求仍相去甚远,为此不胜惶恐。且由于本书成稿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虽经认真订正,但纰误之处仍在所难免,伏望读者诸君以及其他大方之家予以教正。


林来梵

2011年3月于清华园

进入 林来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林来梵   宪法学  

本文责编:chenjingzh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7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法律那些事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