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扬:希特勒:用宪政打倒了宪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6 次 更新时间:2015-06-21 14:18

进入专题: 希特勒   宪政  

张明扬  

不是每一个“全民偶像”都有如此不堪的过去。1928年5月,当希特勒的纳粹党第一次参加国会选举仅获得2.5%的选票时,那个时代的任何人恐怕都不会想到,仅仅两年后,希特勒就成为了德国选民的宠儿,而到了5年后的1933年,这个维也纳的流浪汉竟然成为了魏玛共和国的总理。

这5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疑,希特勒可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选举神话,一人一票的普选不是“操纵”二字可以概而言之的,而希特勒上台前的纳粹党也的确成为了国会第一大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用希特勒的上台来攻击民主体制的“认贼作父”和无效低能也是谬以千里,这么说吧,希特勒上台前从未获得德国“绝对多数”民意的支持,纳粹所谓的第一大党也就是30%多“相对多数”的水平,多数德国民众当时对希特勒是疑虑恐惧有加的。希特勒最后的“成功”固然是有民意的基础,但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阴谋和党派恶性斗争结出的苦果,比如,在政治理念上按说和纳粹水火不容的德国共产党在客观上也为希特勒的上台贡献良多。这,应该不能简单说成是民主的失败吧。

如果说1928年的希特勒还是一枚政界的纯屌丝,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给了他一次绝佳的翻身机会。在这场危机中,本已先天不足的魏玛共和国方寸大乱,脆弱的民主体制已经落到了被全国人民鄙夷的境地,把危机直接归罪为“正在失败的民主”。最可笑的是,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元帅——一战中的战争英雄,是个众人皆知的保皇派,这位“反体制”的体制大佬没有迎回德皇复辟的唯一原因可能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1930年9月,选战高手希特勒第一次掀开了他选举神话的大幕。在这次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640万张选票,占总票数的18%之多,与两年前的2.5%相比简直是场史诗般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在国会中占据了107个席位,与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已差距不大,身后则是在“资本主义危机”中也得益不少的德国共产党。此时,纳粹党的政治定位非常清晰,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既得利益群体的抗争者。

这次选举之后,加入纳粹党顿时成为最大的政治时尚,特别是在德国皇太子宣誓入党之后。当时纳粹党中很多激进派要求借机发动暴力革命,夺得全国政权,但清醒的希特勒在此时竟然做出了“走合法议会斗争”的关键表态,坚持在宪法框架内通过选举夺得政权。

希特勒的确也是这么做的,而纳粹党在之后一年多的地方选举中的确也是望风披靡。1932年1月,希特勒面临着一个重大人生抉择,是否要参与同现任总统兴登堡的总统大选。问题是,连一世骄狂的希特勒自己都知道,面对兴登堡这个神话式的英雄和政治偶像,自己几乎是必败无疑。如果参选失败,岂不是对自己刚刚营造起的选举神话的一大重击?但如果不参选,岂不是要落得个不战而逃的懦弱形象。希特勒最后的决定是:发扬“亮剑”精神,明知不敌,也要上。

在1932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希特勒启动了“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宣传运动”,用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的说法,“他们在大小城市的墙上贴了100万张彩色的大字招贴画,散发了800万本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特刊,一天之内举行了3000个大会,在德国选举中第一次利用了电影和唱片,在卡车上巡回放送”。据说,希特勒一共进行了空前绝后的209场演讲,而冲锋队方阵则呐喊高歌的行进在德国的街道上,将整个国家淹没在海报、标语和旗帜的海洋中。

与演讲狂人相比,年逾八十的兴登堡老先生就进行了一次演讲,在讲话中不点名的批评了希特勒,“我为责任所驱,必须防止这种人当选”。但这一次显然也足够了,在3月的大选计票中,兴登堡获得49.6%的选票,大大领先于希特勒的30.1%,票数多了700多万,而共产党候选人台尔曼则是13.2%。但希特勒还算是成功了,由于没有人得票超过半数,他成功的将兴登堡拖入了第二轮选举。

第二轮选举前,希特勒展开了著名的“飞越德国”旅行,在一周内访问了二十一个城市,劳碌程度大大超过现在美国选战中的候选人。但是,选举结果还是毫无悬念,兴登堡最终获得了近2000万选票(53%),而希特勒则是1300多万张(37%),成功蝉联任期七年的总统,当然,没有人认为兴登堡可以活到任期结束。

对于落选的希特勒来说,事实上这又是一次空前的选举胜利,选票从两年前的18%上升到了37%,几乎翻了一倍,或者这么说,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成为了希特勒的拥趸。

仅仅三个月后,纳粹党又在1932年7月的新一轮国会大选中获得了举世震惊的胜利。纳粹党共获得了1370万张选票,在国会中获得了230个席位,一举取代社民党(133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德国共产党则以89个席位巩固了自己作为第三大党的地位。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纳粹党此时还远不是国会的绝对多数,国会的席位有608席,纳粹第一大党的地位,更多是因为选票在其他党派中四分五裂,实际上大多数德国人(63%)仍然是反对纳粹的。

当时的政治形势是,作为国会中三个“反民主反体制”的政党,纳粹、共产党和民族党的席位加起来已大大超过了国会的半数。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可笑的悖论,在政治理念上,德共和纳粹固然是天敌,在街头上,双方也是打得不可开交,流血冲突层出不穷;但在议会政治上,双方却是某种意义上的盟友,都矢志最终推翻议会民主制,希特勒在暗地里和德共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他党派特别是社民党,双方甚至还联合组织过罢工。

而对德共来说,回过头来看也是希特勒上台的祸首之一。德国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即使到了希特勒夺权的最后关头,仍然坚持这种愚蠢的主张:第三国际的天敌是第二国际,先要摧毁德国社民党,摧毁社民党的工会。用威廉.夏伊勒的话来说,德共的理论是:虽然这样做会导致建立纳粹政权,但这个政权是暂时的,最后会促成资本主义的崩溃。法西斯主义是垂死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之后,就是共产党的世界了!

不过,对于希特勒来说,他无往不利的选举神话要定格于此了。37%,如果说希特勒夺权之路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植于民意基础之上的话,之后则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使然了。

1932年的德国政治已是一片混乱,要不是兴登堡的存在,德国的民主体制可能在此时已然崩溃了。兴登堡本人非常讨厌希特勒,其中也不无容克贵族对这种街头政治暴发户的天然敌视,因此对希特勒的组阁也是百般阻扰,先后任命了两名非常缺乏政治竞争性的总理。在混乱的政治局势下,德国的国会竟然又遭到了解散,选举,又来了。

此时不仅是德国民众,就连以选举起家的纳粹党此时也是疲态尽显。在1932年11月进行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举神话出现了第一次退潮,与7月那次选举相比,纳粹失去了200万张选票和34个国会议席,民意支持率从37%下降到33%。

尽管此时纳粹仍然是德国第一大党,但从理论上来说,希特勒已经失去了通过竞选夺得全国政权的最好机会,神话一旦破灭,便应是溃败的开始。

但结果是,仅仅两个月之后(1933年1月),希特勒突然实现了上台的理想,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这就更证明了,民意和民选在希特勒此时的上台中已不是唯一因素,甚至已不是主导的因素。但是,必须阐明的是,希特勒被任命总理的过程是“合法的”,事实上,要不是兴登堡个人的厌恶,希特勒在宪法框架内早就可以成为总理。

1933年1月30日,这被德国历史学家认为是德国的历史转折点,希特勒如若不是在这一天被兴登堡任命为总理,那么,德国和今天的世界一定是另一番景象。关于这一历史事件是否可以避免的讨论在德国国内已是不计其数,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兴登堡和德国的保守势力担心德共上台所导致的共产革命,因此被迫选择了希特勒。

准确来说,成为总理并不能视为希特勒独裁者生涯的开始。此时,德国不仅有议会民主体制,更有一个希特勒此生从未战胜的“敌人”——兴登堡。事实上,当时很多人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选战高手,他的总理生涯将和前两任一样极其短暂。

不过,希特勒对此的回应是:“一旦我进入政府,我就不打算离开,除非我们成为尸体被甩出办公室”(1945年4月,希特勒在柏林的地下室中旅行了诺言)。上台仅仅一个月后(1933年2月),德国就爆发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希特勒借此机会颁布了旨在打击德共的“保护人民和国家”法案,德共终于品尝到了与希特勒“长期合作”的苦果。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由此在无孔不入的“宣传”中深信不疑:如果他们不在选举中将票投给纳粹,德国共产党就可能上台颠覆国家,没收所有人的财产。

现在,我可以说,在这之后的民主选举,全部要打上引号,绝对属于被操纵的选举了。1933年3月5日,在希特勒一生中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那天,希特勒和纳粹党又获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选举胜利,获得了1700多万张选票,比上次选举增加了500多万张,但是,仍然只占44%。可以这么说,在一次国家权力介入的,有操纵嫌疑的选举中,仍然有一大多半德国人民没有将票投给希特勒。

至此,便是希特勒选举生涯的终结。终其一生,这位选举大师事实上从未获得半数民意以上的支持。

加上纳粹党的盟友民族党,希特勒政府在国会中仍然获得了微弱多数,但这对于“独裁”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德国宪法,在民主体制下确立“独裁”地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国会多数。

  为此,希特勒必须“搞定”兴登堡。希特勒选择3月21日作为国会的首届开幕式日期,这一天正好是1871年俾斯麦主持德意志帝国首届国会开幕的日子。在“波茨坦卫戍部队教堂”这个老帝国时代圣地举行的开幕式中,据说“保皇党人”兴登堡感动的老泪纵横,他在身穿旧式军服的帝国遗老们的见证下,在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麦魂灵的注视下,第一次对希特勒付出了全部的信任。

从这一天开始,兴登堡所代表的保守派势力以及军方就从反对者成为了希特勒的支持者。

下面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在3月23日进行的国会表决中,希特勒获得了国会超过三分之二的授权:将立法权、预算权缔结条约权等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利悉数“移交”给希特勒内阁,为期四年。

从此时起,你才可以说希特勒具备了一个独裁者的权力和基本特征。但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有诸多违宪之处,但希特勒仍然是在宪法框架内,通过议会表决,而不是武力,“合法”的获得了国会赋予的独裁者权力。你可以说希特勒的上台并非出于民意,但希特勒的夺权过程迄今为止基本是在宪政框架内完成的,充其量,是用宪政结束宪政罢了。威廉·夏伊勒对此的总结相当精彩,“议会把宪法权力交给了希特勒,从而实行了自杀”。当然,德国议会此后仍然存在着,充当着希特勒咆哮的传声筒,与第三帝国“与国同休”。

希特勒从来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在获得独裁者权力之后的两周之内,他就完成了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废除了德国各个邦的单独权力和议会,“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统一了德国”。

接下去,当年造就希特勒选举神话的那四分五裂的政党们甚至也丧失了存在的权力。1933年6月,继德国共产党之后,魏玛共和国的缔造者——德国社会民主党解散,德共最后终于和天敌“同归于尽”了;1933年7月,两个中产阶级政党——天主教人民党和中央党在两天之中接连宣布解散;另外一些小党在7月左右也都解散了。

还有希特勒的盟友——民族党,没有民族党,希特勒是决不能掌握政权的。然而,民族党的解散甚至还要早于那两个中产阶级政党,早在6月底就已宣布解散,冲锋队已占领了它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

解散政党,这算是在宪法框架内的么?此时讨论这一问题已没有太大意义,独裁者的时代完全“不适合”用宪法讨论问题,我们所知道的是,国会对此毫无反抗。

1933年7月14日,在造成了“一党制”的既成事实之后,希特勒颁布的一项法律宣布:纳粹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凡是组党者,则处以三年以下的徒刑,或6个月到3年的拘禁。

在这段暴风骤雨的政治清洗中,德国最后能制住希特勒的人——兴登堡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在那次激动人心的国会开幕式后,他已经决定用人不疑了。1934年8月2日,享年87岁兴登堡逝世。仅仅三个小时后,德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总统的职位已经取消,总理和总统合二为一。

从那之后,希特勒就成为我们最为熟悉的“元首”了。用哈夫讷在《解读希特勒》中的说法,那时,大概有90%以上的德国人都支持他了吧。

    进入专题: 希特勒   宪政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6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阑夕,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