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国际形势变迁与中国外交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32 次 更新时间:2015-06-06 23:52

进入专题: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  

阎学通 (进入专栏)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教授4月24日晚作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国际形势变迁与中国外交变革”为题作讲座。广外副校长何传添及法学院外交学系、国际政治系的教师、学生和来自其它高校的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广外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周方银主持。微信公号“国关前沿通讯”委托同学对阎老师讲座做了笔记,“世界和平论坛”微信公号现发布经阎老师核对后的讲座实录:


  我的讲座首先从问题开始。刚才有一个同学问我关于博士论文选题的问题。可能绝大多数的同学,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是从导师入手的。他们认为导师一定比学生知道得多,导师让我研究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其实,真正的研究,不应该从导师入手。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导师不一定能回答。如果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导师能回答,答案已经存在了,那么学生再去研究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导师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如果你的论文,导师都看不懂,这才说明你的导师的培养是成功的。事实上,导师只是给学生提供经验的,导师告诉学生如何写论文,但不意味着导师一定知道学生要研究的问题的答案。回答问题,要靠你自己。
  那么,今天我就从问题开始入手,回答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我先给大家提一个什么问题呢?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这种性质的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其他国家所面临的环境,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今天,我会给所有向我提问的同学赠送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这本书是2013年写的,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这本书刚刚出版的时候,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判。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有两个:第一个观点是,中国到2023年将会成为一个崛起的超级大国。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而其他国家不是崛起的大国,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最主要区别。正因为中国是崛起的大国,而且是崛起很快的大国,所以到2023年,中国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第二个观点是,由于我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在今后的8年中,即到2023年,只有中国和美国将是超级大国,不会存在第三个超级大国,也就是说,那时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两极格局。
  然而,我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而且批评来自各个方面。比如,坚持韬光养晦的人说我是骄傲自满、不自量力,他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邓小平坚持“韬光养晦”的原则,也对中国不利,“出头的椽子先烂”,那样的话美国一定会把中国作为其遏制对象。左派的学者也反对我,他们认为,我们就是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我们怎么能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呢?只有帝国主义国家才能成为超级大国。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中央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说了,“你怎么还能说世界将会成为两极化呢”?这没有和中央保持一致。右派的学者也不同意我,他们认为,我们就是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超级大国对中国没有好处,我们为什么要当超级大国呢?总之,我几乎没有看到有人支持我的观点。甚至网上有人说,“阎学通正在面临着一个现实的检验,十年以后的历史,将会证明阎学通是错误的,看他将来如何面对事实!”
  然而,目前这本书已经写了三年了。刚才有同学很认真地看了我的书,发现至少在前三年中(2013年—2015年),还无法证明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我也有30%的成功可能了。我希望一年一年地坚持,至少能坚持6年,至少有60%的成功可能。但是,我现在后悔的是,我当时的预测太保守了,胆子太小了,事实比我预测的走得还要远!我这本书就是研究十年之内的事情,从2013年到2023年。我曾开玩笑说,如果2023年12月31日之后,再有事情与我这本书里面说的不一样,就与我无关了。我这里做的是一个趋势判断,今天我在这里谈论的是,三年以后发生的事情,与三年以前发生的事情有何不一样?
  大家或许注意到,在刚刚召开的万隆会议中,在照全家福的时候,印尼总统佐科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安排在自己的右手边。大家或许知道,我们国家的习惯,与国际习惯不一样。在我们国家,是“左为上”,左边要高贵。但国际习惯是,右边最为高贵。佐科将习近平安排在他的右手边,将安倍安排在他的左手边(你要注意到,北京APEC召开的时候,安倍仅仅被安排在了第二排,地位还不如韩国总统朴槿惠)。
  或许,上面一张照片还不能说明问题,而另一张照片可能更有说服力。二十国集团会议中,在拍照的时候。东道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将习近平安排在他身边而将奥巴马安排在了习主席的外侧。这说明,阿博特对习近平的重视,要超过对奥巴马的重视。原因是当时澳大利亚对美国不太满意。当时奥巴马刚刚与中国领导人在北京达成了关于减排的框架协议,而奥巴马想继续在减排问题上发挥国际领导力。而澳大利亚当注重的是经济问题,希望在经济问题上得到美国的支持,但却事与愿违,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因此对美国不满意。
  如果第二张照片还无法令人信服,或许你还可以看第三张照片。在“10+6”东亚峰会上,当时中国去的是李克强,二把手,美国去的是奥巴马。而东道主缅甸总统吴登盛将中国总理李克强安排在右边,将奥巴马安排在左边。
  上述三张照片就可以说明问题。在三年以前,你们能想象到,开这样的国际会议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在合影时会被安排在美国领导人前面吗?三年前,这种国际会议中,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当东道主是别的国家的时候,可能把中国领导人放在美国领导人前面吗?即使我们的外交部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争取到这种待遇。因此说,国际社会是非常“势利”的,各国都崇拜实力,你有实力,他就尊重你,你没有实力,他就不尊重你。甚至说,你在这一问题、这一领域中有实力,他就在这个领域尊重你;你在那个领域中没有实力,他就在那个领域中不尊重你。因此一些小国想出了如下办法,使得东亚地区出现了“二元结构”,各国在经济上靠中国,在安全上靠美国。刚才我介绍的会议,都是以经济问题为主的会议,如果说召开以安全为主的国际会议中,中国未必与美国能取得平起平坐的地位。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性质,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崛起的大国”。崛起的大国,是指能够缩小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差距的国家。谁能告诉我,在今后的十年中,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呢?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被预测比中国快的印度。我们先不说军事,因为军事上各国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事实,我们现在只讨论经济。现在,有经济学家计算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保持美国的1.5倍,就可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例如,假如美国的经济增速是3%,我们只需要4.5%,就可以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何况我们的速度是7%。印度、俄罗斯的GDP都是2万亿,这两个国家,只有当经济增速是美国的8倍的时候,才有可能追上美国。也就是说,当美国的经济增速是1%的时候,它必须保持8%的增速,才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当美国的经济增速是2%的时候,它必须保持16%的增速,才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这可能吗?因此说,其他国家与美国的经济总量,只能扩大,无法缩小。国防开支也是类似的道理。目前,全世界国防开支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家,只有中美两国。唯一有可能与美国缩小差距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国防开支正在逐渐增长;而根据奥巴马的政策,美国的国防开支的原则是,只减少、不增加。
  因此,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中国正在拉近与美国的距离,而其他国家正在扩大自己与美国的距离,同时也在扩大自己与中国的距离。这就好比,在同一个班里,当一个同学的成绩逐渐上升的时候,那么比这个同学更优秀的同学,都会将他视为敌人。因为,这个同学很快就要拿奖学金了,对其他人是一个威胁。而成绩逐渐下降的同学,则肯定人缘不差。
  那么,比中国强大的国家,愿意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吗?当然不愿意。比中国弱的国家,希望中国变得更强大吗?如果它是你的小兄弟,吃你的援助,受你的保护,它就会希望你越强大越好。如果它是你的敌人、竞争者,他就不愿意你强大。因此,崛起大国一定会面临“崛起困境”。当你越是强大的时候,你面临的压力就越大。当中美两国之间缩小差距的时候,你希望两国关系会变得很好,那是不可能的。
  过去,有人批评我,这是“零和思维”、“冷战思想”。但这种批评缺乏道理。打个比方,班里面两个同学,当你是80分,他是95分的时候,他不会认为你是威胁;当你变成了94分的时候,他就会认为你是威胁,他会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就与美国之间存在一种结构性矛盾。美国要防止中国超过美国,防止美国主导的一极格局被终结,防止世界出现两个超级大国。前几天,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万隆发言,他说“以后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主导世界了,任何一个国家想主导这个世界,我们都应该反对”。当时,电视评论员说,“大家都知道克里说的是谁,显然指的是中国”。这说明,美国人已经非常紧张。美国已经相对衰落,它担心中国超过美国,它不愿意与中国并列第一。这就是结构性矛盾,这不是“零和思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即两极化的问题。在接下来的7年中,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只有中国可以,并且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也将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两极化的格局,出现两个超级大国。当中国已经成为两极中的一极的时候,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不结盟政策,是从1982年开始执行的。有人说,“不结盟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特性”,我觉得这很奇怪,好像“1982年之前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似的”。这种政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关系。我想说,不结盟运动不是中国带头搞的,这是50年代由南斯拉夫、印度、埃及几个国家搞的。当时它们面对的是一个两极格局,整个世界被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了。它们不愿意自己受到欺负,因此决定不和任何一个国家结盟,目的是提高自己与两个超级大国谈判的价码,提高自己的回旋余地。因此说,不结盟运动,就是弱国勒索两极格局中两个超级大国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在1982年我们也采取了不结盟政策。
  但是,在未来的世界中,中国即将成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中国即将变成其他不结盟运动国家所勒索的对象了。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国合作的对象了,而是要成为其他国家应对的对象、勒索的对象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就好比,一个分数不断上升的同学,与一个分数不断下降的同学,在班里的人缘,是不一样的,分数上升的同学的人缘会越来越差。2013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沉寂了多年的不结盟运动重新在伊朗召开会议。不结盟运动为何又重新兴起了?原因很简单,在一极格局时代,中小国家没有选择,只能投靠美国,没有其他选择。现在两极格局又来了,中小国家又可以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勒索了。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因此现在,我们对国际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人做什么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例如,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我们多买一点石油,就会明显地影响世界石油的价格。我们现在是“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会变贵;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会变得便宜”。正如官方所说,“我们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正在明显上升”。眼前,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个大的发展战略,这一定会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我们给这个国家钱多一点,给那个国家钱少一点,都可能会给自己找来很多麻烦。很多人以为,随着我们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我们的能力就会增强,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等你能力增强的时候,你自己的利益也会相应拓展,你自己的目标也会变得更加远大,你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会相应增加。所以,随着我们实力的上升,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会增加,我们的困难也会更大。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也是这样说的。打个比方,本科毕业论文不如硕士毕业论文难,硕士毕业论文不如博士毕业论文难,有人统计说“博士生中得忧郁症的占70%”,因此博士论文你要“做好得忧郁症的准备”。我们国家走到今天,没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可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创造过一个成功崛起的战略,能够为我们所用,我们必须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我们是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崛起,无论是罗马帝国、大食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美国,都与现在的时代不同。而且,我们是在一个计划生育时代崛起的国家,全国都是独生子女,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国家。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模式,我们是不知道的,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的概念,在家里不需要和别人进行竞争。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我们自己的发展和我们自己的政策,是影响国际环境的最主要的变量。中国内部的因素,要比中国外部的因素,更能塑造中国的国际环境。我们对其他国家承担责任,就是在对我们自己负责,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中国国内因素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要大于外部因素对我们国内的影响。第二,我们中国自己国内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的人都关注中国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观,中国将用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中国的国际秩序。因此,我们提出什么样的国际观念,都会影响其他国家对我们的看法。他们会根据中国提出的观念,来判断中国人想要干什么,以及中国人想要世界干什么。也就是中国是否要恢复“朝贡体系”,我的学生周方银教授专门写过一些文章,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中国落后的时候,没有人认为我们做某一件事是正确的;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中国人做什么,所有人都会认为我们是正确的。例如,今天,麻将在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与中国的崛起、中国人走向世界有关。
  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我们国家的性质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崛起的大国”的特殊性质。第二,我们国家所面临的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受到我们自己的政策的影响。第三,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我们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而不是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思考,自己该怎么应对这些困难。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想逃避国际事务,已经做不到了,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决各种国际问题,以及如何参与各种国际事务。
  问答环节
  1. 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化,好还是不好?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相似之处。在过去,人们对天文学、物理学的理解,也不是科学的,也是后来逐渐变得科学的。以前,人们是用宗教、迷信来理解天文学,后来才用科学的手段来认识宇宙。同样,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从不科学到科学逐渐发展的。人类的行为虽然是由自己决定的,彼此不同,但在一个社会中,很多人的行为是相似的。比如,今天晚上,为什么你们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听我的讲座?我们要研究的是这种共同的现象,尽管我们学校1000个人可能只来了200多个人,那么我们就研究这200人的共同现象。国家也是一样,尽管每个国家都是不同的,但各国之间也是有相似性的。多数国家,在多数情况下,行为有相似性。不用科学的方法,我们无法增加知识,我们只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不可靠的猜测之中,无法深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 如何防止中美之间发生冲突?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中美之间不发生战争,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并不是说要防止中美之间发生冲突,而是说要防止中美之间发生战争,防止打起来。夫妻俩人之间都难以避免冲突。冲突和合作的基础,没有冲突,就没有合作。两个人之间有冲突,才有合作的必要,才要预防冲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如果能够不与美国这个守成大国之间发生战争,这已经就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按以往的道理,肯定会发生战争,以前的崛起国与霸权国都发生了战争。不发生战争,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
  3. 如何让世界接受中国?
  这个概念也是比较笼统的。想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接受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事。人类几千年,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大国,能被所有国家接受,这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一个世界大国,只能是让全世界多数国家接受自己。因此,我就反对“外交无敌友”的观点。因为,当一个国家与所有的国家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的时候,我们只能丢掉更多的朋友。当你不区分敌友的时候,你只能把更多的朋友变成敌人,因为你没有朋友。要让世界接受中国,不仅要坚持“亲诚惠容”的原则,还要明确——与谁亲、与谁不亲,让谁受惠、不让谁受惠,对谁诚、对谁不诚,宽容谁、惩罚谁。如果采取这样的策略,我们可以保证让世界上多数国家接受我们。我们要让一部分国家受惠,让它们得到安全保障,其中惠及周边是最重要的。
  4. 中国是否应该放弃不结盟,如果结盟,应该与哪些国家结盟?
  这位同学,可能是已经看了我的一些文章。我过去曾经建议中国与俄罗斯结盟,但现在两国都已经明确表示,两国要“在不结盟的原则下,建立战略伙伴网络关系”。因此,近期看不到两国结盟的可能性。其实,我们周边的国家,都可以与它们结盟。但问题是,我们是以大利小,还是以小利大。如果以小利大,我们与任何国家都无法结盟。因为,当我们以弱国的身份与别国结盟的时候,别人会认为,我们是在欺负人家,认为我们是在占别人的便宜。如果我们以大利小,让别人占我们的便宜,那么结盟就比较容易实现。有人认为,结盟应该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但这是不现实的。拿巴基斯坦举例子,我们对巴基斯坦的帮助,远远大于巴基斯坦对我们的帮助。如果非要双方平等互利,这是不现实的,巴基斯坦没有那种能力。如果想结盟,就要让周边国家认为我们是一个可靠的大国,我们要以大利小。正如孟子所说“小事大以智,大事小以仁”。
  5.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个问题要看你如何定义。如果你把中华民族的复兴理解为“让每个人都有宝马”,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做不到的。中国政府做不到,美国政府也做不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没有乞丐、没有穷人、没有两极分化的,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并不是说这不好,而是说这是做不到的。如果将这个概念进行物质化的理解,这一定是难以实现的。
  6. 如何让周边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有美好的愿景和期待?
  我觉得周边国家的老百姓,更多的指望的是它们本国的政府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不是指望中国政府为他们做些什么。这就好比,中国人主要是希望中国政府为自己做什么,而不会指望美国政府、日本政府为我们自己做什么。即使我们给他们天天送钱,但如果他们本国政府无能,他们老百姓也无法从中受惠。外国百姓应该不会抱怨中国政府没有让他们获得什么。这就好像,中国老百姓不会抱怨美国政府无法让我们获得什么。
  7. 我们中国从自己的角度制定的政策,能否赢得东南亚国家的尊重,能否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
  我的理解是,中国能不能让东南亚国家觉得自己可靠,并不取决于中国能为他们提供多少经济帮助,取决于中国能为这些国家提供多少安全保障。当我们明确告诉他们,我们无法保障它们的安全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让它们信任中国、依赖中国。要想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就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但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重点都是经济合作,而安全合作比较少。
  8. 中国有很多国内问题,我们能否真正成为超级大国?
  的确,我们面临着很多国内问题,如贫富分化、造假严重、环境污染,但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样的国家是超级大国?如何定义?60分的同学算优秀,还是99分的算优秀?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标准,确定什么叫做超级大国。多数人认为,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算超级大国,这是不准确的。多数同学,特别是90后,只经历过美国独霸的时代。今天,中国是不是超级大国,是取决于除了中国以外,是否还有一个国家能够追上美国,能否比美国更强大?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国家,而且你发现别的国家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就会知道,中国是除了美国以外的第二个超级大国。只有中国正在追上美国,而其他国家又同时拉大了与中美两国的差距。并不是说,只要不如美国,就不是超级大国。这样想100%是错的。因为你无法解释,冷战时期100%不如美国的苏联也成为了超级大国。
  9. “一带一路”对欧美有什么影响?这是否会挤压美国的海上霸权?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远的事情,从中国到欧洲距离很远。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对这件事不上心的原因。崛起就是实力、影响力同时向外扩张的过程,如果它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崛起大国。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讲印度、俄罗斯、巴西不是崛起大国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崛起过程中一定会对美国进行挤压,因此美国才有了“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平衡的就是中国,即维持美国的优势。
  10. 东南亚的中小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东南亚的中小国家,它们既不希望中美两国打起来,也不希望中美两国完全合作。它们希望,中美之间矛盾不断,但不要打起来,不希望两家和好。我们并不是要让东南亚国家考虑我们有什么想法,而是要让它们认为,中国比美国更可靠。靠中国比靠美国得到的便宜多。当东南亚国家认为,从中国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从美国那里获得的多时,它们一定愿意与中国合作。当它们从中国获得的东西,要比从美国那里多时,你想让它们不与中国友好,都是做不到的。国家就是追求利益的。
  11. 如何定位“国安委”?
  “国安委”应该是一个国家安全协调机构。我们目前缺乏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国安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2. 您如何预测2016年之后的大陆—台湾关系?
  我认为,蔡英文的做法,与陈水扁不一样,她会吸取陈水扁的教训。因此,蔡英文上台后,它与大陆发生战争的风险,要小于陈水扁时期,大于马英九时期,处于两者之间。冲突肯定是有的,但战争可能性不大。一旦发生战争,美国一定会卷入,这取决于中国是否下决心要与美国打一仗。
  13. 中美两极格局出现后,会否导致冷战重现?
  很多人以为,两极格局与冷战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二者不同。冷战的结束是在1988年,当时里根到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互换了中导条约批准文本,并且1989年戈尔巴乔夫与老布什在马耳他会面时,双方宣布不再将对方看作敌人,并且宣布冷战结束,美国不再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冷战指的是,军事战争与代理人同时发生,但又不真正打起来的状态。今天的乌克兰问题,双方就是代理人战争。两极格局,指的是实力对比的概念。并不是说,两极格局一定会导致冷战,两极格局也可以是和平时期。冷战的发生,有其必要条件,我们要关心的是冷战的必要条件。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核武器,核武器使得两个核大国不敢进行战争,只敢进行代理人战争。第二个条件,冷战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死敌性的对抗,是源于观念,而不是源于物质利益。今天叙利亚的教派冲突,就是源于宗教意识形态之间的仇恨。冷战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现在中美之间有核武器,但双方不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要矛盾,而是大国之间国家利益的矛盾,因此冷战重现的可能性不大。
  14. 英国加入亚投行,是不是说明国际社会已经在中美两国选边站?
  我同意这个说法。这次英国没有与美国商量,就宣布加入亚投行,使得美国很生气。我看到过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英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英国的制造业已经几乎没有了,英国依靠的是金融,而今后英国就指望着中国政府能够在伦敦设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如果将来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那么英国就可以获得重要收益,可以有利于当地人的生活。据说,美国人曾经指责英国人没有与美国商量。但英国人这样回答,他们说自己对美国依然是忠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要犯明显的错误。这说明,国际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个二元的格局。冷战时期,是地缘政治上的两极格局;而在今天,则是事务领域里的两极格局,经济、安全两个领域是分开的。
  谢谢大家!

进入 阎学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9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