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变动中抓住新机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7 次 更新时间:2015-05-22 15:44

进入专题: 全球金融  

巴曙松 (进入专栏)  


过去30年,中国企业只要聚焦全球最有活力的中国市场需求,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多元化,就要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

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利用全球非常宽松的货币条件,进行海外融资,加大杠杆。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达国家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寻找更高收益产品,全球资金向新兴市场流动的比例上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金融危机后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占比从金融危机前的略高于10%上升到接近50%的水平,大量资金流向东亚和拉美新兴经济体。

展望未来,全球的互动影响在加强,国际金融格局在重构,美元走弱走强都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进入相对动荡的时期。在全球经济高度依赖于美国这一“单引擎”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比以往更容易担忧全球增长前景。美国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也倾向于认为,在持续复苏了六年后,2015年应当是进入下半场了。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中国的国际金融影响力上升,客观上提出了全球金融布局的新课题———从全球范围内把握产业链重构。

我国现在是经济体量大国、全球制造大国、全球贸易大国、全球投资大国。201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60万亿元,同时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超当年日本GDP的两倍;2014年我国制造业净出口继续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2014年中国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2014年出口占全球份额12.2%;2013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7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是发展中国家最大投资东道国,同时,201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7%,投资规模达到902亿美元。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居民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数跃升至全球第二位。过去30年,中国企业只要聚焦全球最有活力的中国市场需求,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多元化,就要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

国际货币体系的中期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就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进行全面评估,可能7月形成初步报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转型的配合

新常态下,我们国家一直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转型的配合。

一方面要盘活存量。

通过并购重组、存量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速过剩产能淘汰,释放产能过剩行业吸纳和沉淀的货币资金。2015年,通过并购等途径推动过剩产能的消化在不同产业中已经出现。同时创新驱动的内部转型趋势,也需要金融资本的跟进支持。

我国制造业产能大致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扩张,产能利用率从2011年开始回落,由于一些人为的保护政策,这些过剩产能的消化过程已拖延3年。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过剩行业再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在减少。此外,政府对淘汰过剩产能的决心很大。因此,一些产业去产能的谷底时间大约在2015年开始逐步出现。

另一方面要用好增量。

银行投资用的钱是公众的储蓄资金,它的资金操作一定偏于谨慎和保守,很难拿着这些钱去投资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冒险。根据二八法则,银行只能满足20%企业的贷款需求,它们多是高信用、低风险,而剩余80%的企业的融资需要,基于风险评估,银行是不能满足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想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来扶持、激励处在发展路上的新兴产业创新,显然不现实。所以,我们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识别和分散金融风险,为处在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美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十大权重股发生了由“重”到“轻”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早期,权重股前十名中有七家是石油公司;上世纪90年代后期,前十名中石油行业仅剩埃克森一家,生物制药、IT业企业开始崛起,微软称霸;到了2011年,前六大企业中IT企业就占了四家。

当前,分行业的采购经理指数景气差异很大。我们正处于破坏性创新阶段,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逐年增加;传统行业逐渐衰退,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逐渐下降。我们要推动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完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例如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型股权交易市场,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融资需要,这对于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金融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1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