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传统农业转型何以实现?

——读陈文胜新著《论大国农业转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8 次 更新时间:2015-03-30 21:17

进入专题: 传统农业   农业转型  

张剑  


陈文胜研究员出版了《论大国农业转型》,闻讯索读,新年初就收到了寄来的书,兴趣和新鲜感驱使下,很快读了一遍,苦于一直以来自己读书不求甚解,只得了一个大体印象。

梳理了农业发展理论,书的第二章就是:农业发展方式,国内外相关理论探索。提出了“两型社会”下的农业发展概念和发展路径,即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做,才是做好了“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下的农业发展,我以我的水平认同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发展目标,以及新目标下的实现方式: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资源要素利用方式的转变、以“两型农业”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转变、以农村信息化为突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以及农业“两型”转型的制度创新。总之,三百多页的论述,从事理上系统说明了“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新的目标以及应该落实的内容。

然而,接着书阐述思考,这些该做的事,该落实的内容怎么才能实现呢?从小我们就知道,世界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但是后面应该接下来的一句话没有被说明,就是物质与能量的组合结构在改变。同理,人类从事和发展出来的产业,其基本描述是在人类需求驱使下,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就现有的分析而言,农业产业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种养物的生长条件和人的作用力。种养物的生长条件包括: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种养的品类及生态环境、营养环境。只是大类别下的具体形态有区分,如无机营养成份,过去是天然的,继而是生态肥料,现在是化肥;人的作用力,由最初的几乎无能为力,完全靠天吃饭,到主要靠人力牲畜力,现在是机械力。要素结构的变化,主要也表现在:要素种类的增减和要素权重的升降,尤其是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力的升降。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而现在要进入“两型农业”。原始农业人的作用力微弱,传统农业,人的作用力开始增长,人对要素的认识、利用和组合能力的不断增强,引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对需求目标的适应与满足。

大国农业的转型,也基本依从农业产业历史演变的基本轨迹,原始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两型农业。

中国农业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从要素引入强度来看,应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而这一转变过程,依据人的作用力的强度判断,是不太成功的,这可以从书中所列的一些指标数据可以有个大致判断,尽管中国要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超过世界20%的人口,但中国农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劳动生产较低。2008年数据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同期世界平均值的47%,一半不到,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2%。而且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占到世界总量的30%,每亩年均施肥30. 5kg,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农药每年用量在50-80万吨,利用率只有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里,残膜率达40%,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也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洲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这些数据提示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中国农业生产率这么低?是中国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素质低?是中国农业没有先进技术?是中国农业缺乏现代化或者“两型化”所需要的物质技术要素?显然不是,那原因何在?就在于要素组合的组织者,农民没有在农业转型时期,以其经验和理智形成要素的最优组合。

舒尔茨在《实改造传统农业》、富兰克林.H.金在《四千年的农夫》中都分析了传统农业中,农民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是使其效率最优的。那么为什么转型期间,中国农民没有实现现代农业要素的最优组合?大致原因就在于,中国现时代的农业是政治农业、政府农业而不是农民农业和产业农业,即农业是为了或主要是为了实现政府自己设定的目标,如粮食安全、产量要求以及现在的“两型”要求,而没有把农业培育成实现农业从业者,即农民目标的产业,如经济的功能,可以致富等。所以,在讨论中国农业的发展中,我认为那些对农民权利的确认,赋权的视角,如张英洪的《农民,公民权与国家》里的内容。农业转型何以实现?要素种类及其基于科技的先进利用方式是前提条件,但使这些要素组合优化、并实现农业转型的关键是农业从事者对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实际利用,如果从事农业不能主要实现从事者可预期的目标,则即使有实际转型的思路,也难以有转型的实现,正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样,知道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但如果子女不认可不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会如愿。关于农业,如果“知者”所知不能转化为“行者”所知,则中国农业知行分裂,也就完不成书中提供的转型蓝图。然而,农业能和其它产业一样是一个有尊严的行来和产业吗?一个国家和社会又该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可以使农民从事农业且全身心投入农业而又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这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关于大国农业转型的问题。


(作者系湖南省农委农村三产处处长)


原载湘声报 2015-3-28

    进入专题: 传统农业   农业转型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98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