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Kahn:越来越近的亚投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8 次 更新时间:2015-03-27 17:11

进入专题: 亚投行   金融机构  

Robert   Kahn  
目前,申请加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国家越来越多,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根据目前的进展,亚投行本月底意向创始国将达到35个。外交关系协会的高级研究员 Robert Kahn表示,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是对现有国际机构的一种不满,也希望借此在亚太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尽管理论上,美国加入亚投行将是非常积极的一种应对,但实际上国会基本不会允许美国加入的。采访编译如下: 为什么G7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决定很重要? 2014年秋,美国政府曾公开强硬地劝阻其他国家不要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让许多人始料未及。很显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主导的多边贷款机构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有所顾忌,而且在任何时候,美国国会都不太可能同意美国加入其中。奥巴马政府曾努力打消了很多国家加入亚投行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德意这几个美国传统盟友加入亚投行的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显示了美国对亚投行的立场正陷入空前孤立。 什么促使了这些国家加入亚投行? 对这些欧洲国家而言,与其袖手旁观,不如参与进来,以确保亚投行的运营与其他国际组织保持一致。同样,新机构也被寄予希望,希望其能率先与其他多边组织合作项目,消除有关亚投行内部管理的初步担忧。对于英国的加入决定,美国最初表示了失望:“我们很担忧这种不断迁就中国的趋势,这不是与一个崛起的大国相处的最佳方式” ,但美国很快就放下了其强硬的立场,声明每个国家都有选择加入或不加入亚投行的自由。 在亚太地区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国、日本和韩国还没有加入,它们的顾虑是什么? 人们普遍担心亚投行会降低标准去选择项目,或者基于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向选择性投资项目,但中国政府表示不会发生这些情况。另外,也有顾虑认为新的融资机构,是对已有机构和运行不畅的全球治理结构的挑战。但目前毫无疑问的是,美国是反对亚投行的少数派。 中国的主导地位是否会使其在亚投行里有一票否决权? 像其他区域性银行一样,中国作为主导成员国,会在亚投行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尽管美国认为中国对亚投行的决策会有一票否决权,但中国政府否认了这一点。 亚投行的成立对其他多边金融机构有何影响? 亚投行是其他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还是有力竞争者?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协议能达成,那么亚投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共同为项目提供融资就很明智。尽管最初有所保留,但世界银行还是核准了亚投行的创立,并在2014年10月创立了“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为弥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缺口铺路,而这个基金就能较为容易地与类似亚投行的机构进行合作。 随着亚投行的快速扩张,标准弱化、项目选择不当、为借款国俘获等风险也会随之加剧。一个成功的亚投行,需要具备内行的专业知识、实地的应变能力,以及足够强大的治理机制来防止基于出资国喜好选择投资项目。亚投行是否能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通力合作,避免各自行事?我们将拭目以待。 美国应该怎么办? 不少人呼吁美国也应该适时加入亚投行,但我对此有很多担忧:首先,国会不可能批准美国加入以中国为主导的银行,即便是争议更少的IMF改革方案,美国国会到目前为止仍不愿批准。而且,奥巴马政府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过程,在国际经济议题上需要任何政府可以动用的政治资本。 即便国会考虑了加入议案,最终通过仍有大量风险考验,比如一旦中国被归为汇率操纵国要受到惩罚,这就会导致该法案不被奥巴马政府所接纳。如果美国加入亚投行却在之后不信守承诺,这样也会很麻烦。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是美国不再对亚投行持反对意见,允许其他国家自由加入,任由亚投行或兴或衰。

    进入专题: 亚投行   金融机构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与合作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8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