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昭祺:柳词对苏词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2 次 更新时间:2015-03-27 11:56

进入专题: 柳永   苏轼   用字遣词   题材结构  

邓昭祺  

自从宋代以来,不少词评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柳永词和苏轼词的风格截然不同:柳词属于婉约一路,苏词属于豪放一路。柳永一直被视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而苏轼则被视为豪放词派的创始功臣。这些古代词评家差不多一致认为柳词不及苏词,因此他们把二人的词放在一起评论时,没有引起过重大争论。不过自从当代学者陆侃如和冯沅君在他们的经典名著《中国诗史》里说:“苏轼在早年或曾一度学过柳永。本来当十一世纪中叶,苏轼的少年时代,柳词正风靡一时,苏轼受柳永的影响也是很有可能的”[1](P520),就引起了一场“国际性”争论。首先,当代澳门学者曹树铭认为苏轼并没有受过柳永词的影响,他在《苏东坡词序论》里说:“陆冯二氏不详考东坡之生平,径以十一世纪中期柳词盛行,东坡学为柳词。又不详考疆村丛书本卷三之每一词作,竟以为全系东坡所作,而为东坡受柳词影响之见证,过矣!”[2](P35)加拿大学者叶嘉莹却以为柳词在某些地方曾经给予苏轼若干启发和影响,她在《灵溪词说•论柳永词》里说:“且陆、冯二氏只据其‘婉丽’之风格,便以为苏词‘或曾一度学过柳永’,亦不过是貌相之言,然而如果因此就如认为柳、苏二家全无关系,则又不然……苏轼所赞美之柳词‘不减唐人高处’者,亦即正为他之有得于柳词之处。”[3](P155-156)可是国内学者刘石却不同意曹树铭和叶嘉莹二人的意见。他在《苏轼词研究》里说:“叶、曹二先生条驳缕斥,理直气壮,然而却使人疑窦丛生,未敢遽同。”[4](P138)愚见认为,苏轼是否曾经向柳永词学习,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过我们在下结论前,似乎应该对所有现存的柳词和苏词作深入研究,看看它们是否有相同、相似或者相承的地方。笔者在这篇文章里,从用字遣词和题材结构两方面,对柳词和苏词作一些分析比较,从而尝试解决苏轼曾否学习柳词这一问题。

一、用字遣词

苏词在用字遣词方面,有一些地方和柳词相同或相近,下面分类举例说明,在每一个例子中,先举柳词,后举苏词。句子后面的数目字,是该词在唐圭璋编的《全宋词》(香港:中华书局,1977)第一册的页码。

(一)柳句与苏句完全相同

整句柳永词和苏轼词完全相同的情况并不多见,笔者从《全宋词》中,只能够找到下面两个例子。

1.腻玉圆搓素颈(《昼夜乐》)15

腻玉圆搓素颈(《满庭芳》)278

2.江山如画(《双声子》)28

江山如画(《念奴娇•赤壁懷古》)282;江山如画(《念奴娇•中秋》)330

(二)柳句一部分与苏句一部分完全相同

柳永词中有一些句子的大部分,与苏词句子的大部分,用语完全相同,这些相同的部分,甚至出现在句子相同的位置。这种情况有下列十多个例子,在其中一些例子里,有时整句柳词构成苏句的主要部分(例4、5、14),或整句苏句构成柳句的主要部分(例8)。

3.昨夜扁舟泊处(《六幺令》)44

昨夜扁舟京中(《西江月•送别》)285

4.天外征鸿(《倾杯》)51

天外征鸿寥唳(《水龙吟》)330

5.月华收(《采莲令》)23

渐月华收练(《沁园春》)282

6.正月华如水(《佳人醉》)22

门外月华如水(《南歌子》)293

7.相将归远(《破阵乐》)28

相将归去(《行香子》)326

8.尽日独立斜阳(《临江仙引》)48

独立斜阳(《哨遍•春词》)307

9.彤云收尽(《望远行》)43

暮云收尽(《阳关曲•中秋作》)311

10.遥认南朝路、晚烟收(《瑞鹧鸪》)50

晚烟收(《江城子》)320

11.先敛双蛾愁夜短(《菊花新》)38

不用敛双蛾(《菩萨蛮》)303

12.月明风细(《醉蓬莱》)29;(《爪茉莉》)54

月明风袅(《水龙吟》)277

13.十里荷花(《望海潮》)39

四面垂杨十里荷(《浣溪沙》)317

14.一夜长如岁(《忆帝京》)49

那堪玉漏长如岁(《蝶恋花》)328

15.淡烟笼月(《十二时•秋夜》)55

淡烟笼月绣帘阴(《江城子》)329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25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蝶恋花》)328

(三)柳句和苏句的词组相同,词序颠倒

有一些柳永词句和苏轼词句所用的词组相同,只不过词组次序前后颠倒。

17.厌厌病绪(《定风波》)21

病绪厌厌(《蝶恋花》)328

18.惊回好梦(《六幺令》)44

好梦惊回(《蝶恋花》)328

19.心性温柔(《少年游》)33

容态温柔心性慧(《减字木兰花》)323

20.皓月清风(《玉女摇仙佩•佳人》)13

幸对清风皓月(《满庭芳》)278

(四)柳句和苏句用语基本相同

有一些苏轼词句的用语,和柳永词基本相同,只不过其中个别字眼大同小异,或者词组的次序不同,或者句子的结构略有分别。这一种情况的例子比较多。

21.负你千行泪(《忆帝京》)49

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雨中花慢》)329-330

22.蝇头利禄,蜗角功名……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凤归云》)45;皓月清风(《玉女摇仙佩•佳人》)13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幸对清风皓月(《满庭芳》)278

23.嫩脸修蛾(《两同心》)19;天然嫩脸修蛾(《尉迟杯》)21

嫩脸羞蛾(《雨中花慢》)329

24.更回首、重城不见(《采莲令》)23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南乡子》)290

25.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采莲令》)23

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祝英台近》)329

26.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21

明朝酒醒知何处(《鹧鸪天》)288

27.旧事前欢(《慢卷紬》)21;旧约前欢重省(《倾杯》)51

旧恨前欢(《祝英台近》)329

28.前欢云雨分散(《阳台路》)28

云雨未成还又散(《临江仙》)328

29.熏风解愠(《永遇乐》)25

一夕熏风来解愠(《木兰花令》)327

30.轻细好腰身……红脸杏花香(《少年游》)33

轻盈红脸小腰身(《南歌子》)294

31.一叶扁舟轻帆卷(《迷神引》)44

一叶舟轻(《行香子》)303

32.惟有枕前相思泪(《满江红》)42

一枕相思泪(《蝶恋花》)328

33.梁尘暗落瑠璃琖(《凤栖梧》)24

梁上暗尘飞(《临江仙》)287

34.玉箫声断(《笛家弄》)16;风箫依旧月中闻(《临江仙》)45

风箫声断月明中(《鹊桥仙•七夕》)294

35.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倾杯》)51

露寒烟冷蒹葭老(《水龙吟》)330

36.垂杨绿映(《夜半乐》)53

朱颜绿发映垂杨(《浣溪沙•忆旧》)317

37.银烛下、细看俱好(《两同心》)19

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301

38.容态尽天真(《少年游》)135;表温柔心性(《红窗听》)45

天真雅丽。容态温柔心性慧(《减字木兰花•庆姬》)323

39.苇风萧索……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满江红》)41

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满江红》)281;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蝶恋花》)301

40.残梦断、酒醒孤馆(《满江红》)42

孤馆灯青……旅枕梦残(《沁园春》)282

41.歌响行云止(《长寿乐》)51

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减字木兰花》)323

42.天涯行客(《倾杯》)51

天涯倦客(《永遇乐》)302

43.陇首云飞,江边日晚(《曲玉管》)17

江边柳,陇头云(《行香子•冬思》)303

(五)柳词和苏词句意或句式相近

有些苏词句中用语,虽然只有小部分和柳词相同,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太大关联,但是句子的结构或整个句子的意思,和柳词相差不大。

44.言语似娇莺(《昼夜乐》)15

笑语如莺燕(《蝶恋花》)301

45.天真妖丽,自然标格(《满江红》)41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荷华媚》)319

46.洞房记得初相遇……一场寂寞凭谁诉(《昼夜乐》)15

记得画屏初会遇……人前深意难轻诉(《蝶恋花》)328

4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39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南歌子》)293

48.襟袖依约,尚有余香……夜永怎不思量(《彩云归》)36

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奈何酒后思量(《雨中花慢》)329

49.知送谁家归信……万里归心悄悄(《倾杯》)51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水龙吟》)330

50.瑶台绛阙……沙堤路稳,归去难留(《瑞鹧鸪》)49

道山绛阙知何处……骑鲸路稳,约相将去(《水龙吟》)277

苏轼词里出现大量和柳词完全或部分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或句式,这个现象无论如何不会是巧合的。如果我们说苏轼在运用词这种体裁来叙事抒情时,一点也没有受过柳词的影响,似乎颇难令人信服。

二、题材结构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少人认为它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名作在题材和结构方面,似乎受过柳永一首怀古词的启发和影响。为了便于讨论,让我们先据《全宋词》把柳永的《双声子》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迻录在下面: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柳永《双声子》)2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82

两首词的上片都是以写景为主,下片则叙述史事和抒发作者的感慨。柳词里的“江山如画”四字,同样在苏词出现。柳词用“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慨叹历史文献徒然记载着英雄人物的事迹,苏词则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慨叹古往今来英雄人物已成历史陈迹;两首词都用了“风流”一词来形容古代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柳词在过片用了“想当年”几个字,而苏词的过片则是“遥想公瑾当年”。两首词的篇章结构都是采用“今-昔-今”或“现在-过去-现在”的模式。柳词和苏词都是从眼前的景物写起,中间缅怀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最后以回归现实作结。柳永目睹茫茫的斜阳暮草,想起古人的流风余韵,因而在词的结尾表达了无尽的哀愁;苏轼有感于古人的英雄事业,转眼即逝,因而在词的结尾发出生命短促、人生如梦的喟叹。柳永这首《双声子》被誉为长调怀古的“首创”[5](P115),苏轼开始用长调写作怀古题材时,如果受到它的启发和影响,是一点不足为怪的。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使用长调叙写羁旅行役的词人,正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6](P58)据当代论者统计,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题材的词,占柳词总数一半以上。这个柳词的特点似乎对苏词产生过影响。据朱疆邨《东坡乐府》的编年,苏轼现存的第一首长调是《沁园春》,而这首词所写的正是羁旅行役。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此词在内容、结构和用语等几方面,都和柳永的一首长调——《轮台子》有相似之处。为了便于讨论,现在先把两首词并列如后: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柳永《轮台子》)35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苏轼《沁园春》)282

两首词写的都是作者大清早赶路时所见、所思、所感。柳词上片主要写旅途所见景物。“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词的开始是写词人好梦正甜,却被鸡啼唤醒的情况。苏词上片也是主要写早上征途跋涉的情景。“孤馆镫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词的开始同样是写词人在梦中被鸡啼惊醒的情形。柳词跟着推开一步,从自己早行所经的艰苦旅途,联想到自古以来求仕的人所必经的长安道。苏词也是跟着推开一步,从自己赴任的路途联想到人生的道路,因而发出长年寡欢的喟叹。柳词下片写作者回首往事,慨叹自己辛苦劳碌,到处漂泊,最后以盼望重过千金买笑的生活来强作纾解。苏词下片也是写作者回首往事,抒发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感慨,最后以饮酒取乐来强作纾解。

这两首词的用语,也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柳词里有“好梦”、“鸡唤觉”、“霜林”、“长安”、“孤村”、“劳生”、“欢少”、“驱驱”(即“区区”)、“千金”等词语;苏词里也有“梦残”、“鸡号”、“晨霜”、“长安”、“孤馆”、“劳生”、“鲜欢”、“区区”、“千端”、“千字”等完全相同或意义相近的词语。如果说苏轼在开始运用长调来叙写羁旅行役的见闻和感想时,曾经参考过柳永这首题材相同的慢词,因而《沁园春》的艺术结构、细节安排和遣词造句等各方面,在在都留下了一些可以追溯到柳永《轮台子》的蛛丝马迹,这个推断应该颇合情理。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苏轼不但有一部分词在题材结构方面和柳词相近,而且还有一首词显然是从柳永一首同词牌的词变化出来。《全宋词》总共收录了两首《戚氏》词,一首是柳永所作,另一首是苏轼所作,其它宋代词人都没有使用过这个词牌填词。为了便于讨论,让我们先把这两首词抄录在下面: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35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叙,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绮霞(《全宋词》“渐”下误重一字)、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熳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苏轼《戚氏》)296

《戚氏》这个三叠的词牌,是柳永所创制的长调。蔡嵩云的《柯亭词论》说,柳永原作用笔“极有层次”,“第一遍,就庭轩所见,写到征夫前路。第二遍,就流连夜景,写到追怀昔游。第三遍,接写昔游经历,仍落到天涯孤客,竟夜无眠情况,章法一丝不乱。”[7](P146-147)据宋李之仪《跋戚氏》所记,苏轼的《戚氏》词是于定州宴席上应歌妓邀请而填写的,内容写西王母设宴款待巡行至其宫阙的周穆王。徐本立《词律拾遗》说:“第一段叙巡行,第二段叙宴饮,第三段叙歌舞,层次亦复井然也。”[8](P409)可见苏轼的《戚氏》,和柳词一样,也是“极有层次”。苏轼填《戚氏》时,大概只有这首柳词供他参考,所以极可能受到它的影响。

两首《戚氏》词有颇多相同或近似的地方。首先,让我们看看两首词的韵脚。柳词所用的韵脚,共有九个和苏词相同,它们就是第一阕的“天”、“烟”、“然”、“山”,第二阕的“年”、“浅”、“娟”、“绵”和第三阕的“连”。其次,柳词第一阕第九句用“当时”开头,苏词第一阕第九句也是用“当时”开头;柳词第一阕第十四句用“正”字开头,苏词第一阕第十四句也是用“正”字开头;柳词第三阕第五句用“留连”结尾,苏词第三阕第五句也是用“留连”结尾。再其次,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说,柳词的第一阕的“正”字,第三阕的“遇”字、“念”字和“对”字,“皆领格,宜用去声”;[9](P177)苏词在相应的位置上也是用了去声的“正”、“命”、“渐”和“望”字。当代学者孙康宜认为“领字”是柳永对词坛的最重要贡献之一,[10](P177)因为“领字”使得慢词的结构和小令截然不同。柳永提升了“领字”的地位,使它“成为词史的重要分界点”。[10](P137)我们不难从苏轼的《戚氏》词里,看出苏轼也深谙“领字”的技巧,并且能够运用自如。又其次,龙榆生说,柳词第三阕第二句“当少年日”和第十三句“对闲窗畔”,都应该用“上一下三”句式;[9](P177)苏词在相应的位置也使用了“献金鼎药”和“望长安路”两个“上一下三”句式。

此外,另一位当代学者聂安福指出柳永《戚氏》铺叙句式方面的三个特点:第一,“并列式四言句的大量使用”,这一点也见于苏词。第二,“对偶句的大量使用,而以四言对句为多,如‘栏菊萧疏,井梧零乱’等”;苏词也有很多四言对句,如“绛阙岧峣,翠房深迥”,“画楼隐隐,翠鸟翩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等。第三“连贯式句群的使用,或以虚字、短句领下数句”,如“正”字领“蝉吟败叶”三句,“长天净”领下二句等;或以数字、短句结上数句,如“惹残烟”结上二句。苏词也有这种句式,如“正”字领“迢迢丽日”三句,“瑶池近”领下二句等;或以数字、短句结上数句,如“倚霏烟”结上二句。[11](P153)

以上几点,足以证明苏轼在使用《戚氏》这个词牌填词时,曾经参考柳永原作,对原作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能够“细加玩味”,“有所领悟”。[9](P177)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苏轼对柳词有颇深的认识,并且在他自己的词中,借鉴了柳词的部分用语、内容、结构和艺术技巧。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苏轼剽窃柳词,因为苏轼在运用这些取自柳词的材料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艺术经营,浑化无迹地将它们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直到今天,学者还在争论苏词究竟有没有受过柳词影响,正好说明苏轼妥善地处理了这个继承前人作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20世纪经典学术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曹树铭.苏东坡词[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刘石.苏轼词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5]谢桃坊.柳永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陈廷焯著,屈兴国校注.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3.

[7]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8]万树着,懒散道人索引.索引本词律[M].台北:广文书局,1971.

[9]龙榆生.唐宋词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孙康宜(Kang-ISun).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TheEvolutionofChineseTz'uPoetry:FromLateT'angtoNorthernSung)[M].李奭学译.台北:联经出版社,2001.

[11]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进入专题: 柳永   苏轼   用字遣词   题材结构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8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