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春晚是否失宠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9 次 更新时间:2015-02-20 21:29

进入专题: 春晚   主流文化  

黄涛  

原题:春晚失宠折射主流文化吸引力的下降

羊年春节将至,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相关的话题又将吸引亿万人的关注。然而,从颇富争议的“三不用”,到张靓颖、张杰、鹿晗等一批拥有大量青年粉丝群的明星被剧组剔除,哈文领衔的春晚团队要使逐年下降的春晚收视率在今年改变其愈发失宠的事实,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大多数中国人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春晚早已成为一种节日符号。而作为一个垄断推介权、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产品,观众对于春晚态度的嬗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主流文化吸引力的消长。

始于1983年的春晚,对于当时文化生活匮乏的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场视听盛宴。晚会的轻松趣味,使大众能从往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神经紧绷中释放出来,如围坐在同一火炉旁,同享节日应有的安乐祥和。春晚每年的如期而至,使之成为越来越多人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与百姓回归“过日子”的社会常态交相呼应。

春晚影响力滚雪球般的扩大,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民众物质生活的丰裕并进齐驱。对于中国这个蓬勃发展的大政府国家,人们目光所及之处,权力与金钱必将追随。官方开始有意把春晚打造成一个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塑造大众集体意识的政治课堂,将意识形态掺入娱乐联欢。而春晚作为一年一度、万人瞩目的稀缺资源,也成为了人们试图一夜爆红或是日赚千金的名利场。随着春晚负载的内容愈发超出了一场娱乐晚会的应有范畴,它本身也越来越“四不像”,对它的负面评价也纷至沓来。

在权力和名利的双向围攻之下,使春晚之所以成为大众精神食粮的根本——艺术追求和娱乐精神——不再是春晚筹备者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场迎合官方口味、以“宁可不出彩,绝对别出错”为红线的晚会,与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品味渐行渐远。在这背后,是有关部门出台文件对晚会的价值导向及节目内容进行的限定和多轮严格的节目审查;是演员们竭力将政治宣教嵌入说学逗唱的弄巧成拙,和媚俗地植入网络语言的画虎类犬;是各方势力为求出镜打通关系、挤占优秀节目空间带来的劣币驱良币;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地将娱乐精神置换为损人文化,将自己的声名远播建立在对弱势群体尖酸刻薄的嘲笑之上。

近年来,春晚的明星、舞台、包装可谓豪奢,但颇具公众口碑的节目却寥若晨星。人们对曾经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的小品直至今日仍津津乐道,可见将晚会亮点乏善可陈仅归咎于多元化时代的众口难调,委实站不住脚。

当春晚汇聚了众人的目光,但它却无法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时候,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们以互联网为依托,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娱乐形式——吐槽春晚。这一兼具狂欢性、互动性、娱乐性、传染性的全民游戏自诞生后,便倍受年轻人热捧。年轻一代试图摆脱春晚的无聊和节日应有的热烈气氛带来的反差,在网上抱团对春晚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以狂欢和宣泄摆脱精神虚空,获取感官愉悦。这反映出在这个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春晚同样需要被市场所评价和选择的时代,它已丢掉了诞生时唯我独尊的光环,而成为全民戏谑的对象。

春晚失宠的背后,是国家的主流文化与民众日益多元化的审美情趣之间渐长的落差。以官方主导整合资源打造一台全国性的晚会,造就了它在80年代匮乏社会的成功,也为它在已步入丰裕社会的今天日渐尴尬的处境埋下了种子。春晚如同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若官方不松开政治紧箍,现有条框内再多的改善,对增加春晚的吸引力也多是于事无补。

    进入专题: 春晚   主流文化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25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