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场》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1 次 更新时间:2015-02-02 12:55

郝志东​   谢泳 (进入专栏)  

序一

郝志东(澳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刘晨在刚注册就读澳门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学位时,告我说自己的第二本书正要出版,问我能否为他写几句话。所以有了这段文字。

其实,我在确定招生时,询问了几位大学教授,看是否有合适人选推荐。他们感到有一些困难,说现在似乎想读博士的人不是很多。人们变得比较犬儒、比较实用主义、比较没有理想。是的,理想值多少钱呢?或许刘晨的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本书的第一辑讨论读书。在似乎没有多少人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读比较严肃的书的时候,在实体书店似乎在逐渐消失的时候,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作者认为读书是通向独立与自由之路,读书可以修缮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可以摆脱孤独,避免扯淡,读书是自我教育的手段,可以启蒙,促人反思,是人生悲剧的避难所。当然这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第二辑讨论记忆,尤其是对家人的回忆。回忆是被被选择的,而且是不完整的,但回忆又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说要多想想以前那些好的事情,少想那些不好的事情。这也是一种理想状态。或许我们对不好的事情的回忆和对好的事情的回忆一样多。

第三辑讨论生活。生活同样复杂,青春、爱情、人和人的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或许是生活中最复杂的关系了。我们总是试图了解它,理解它,但是有的事情可能是永远无解,即使“面向大海”,可能也无济于事。爱的政治学、爱的社会学,再多的沉思,在面临这么多敏感的人和事的时候,也变得那样无能为力。那么让一切变得简单就能解决问题吗?简单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理想呢?

第四辑讨论人物,有韩少功、吴毅、韩寒、谢泳、刘老石等,他们的工作与追求,他们的为人,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当然主要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就像刘老石所追求的乡村建设那样,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令人满意的成果。不知理想何时能够实现。

第五辑讨论死亡。有人说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或许是吧,但是有人活得岁数大,有人活得岁数小,有人死得悲惨,有人死得自然。所以或许即使死,人和人都是不平等的。但是缅怀故人,彰显他们的优良品行,来和那些活着的时候欠了世人太多债务的人做些对比,正如刘晨在这里所做的那样,或许可以找回来一些公平。这或许也是理想。

上面这些理想,下场的好坏或许不容易说清楚,但是恐怕还是要坚持。正如唐吉珂德和风车打仗、鸡蛋碰石头,又如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一再试图将巨石推上山顶,失败再推,再推再失败,循环往复,永远无法成功。但是在唐吉珂德和风车之间、在鸡蛋和石头之间,在西西弗斯和诸神之间,正直的人们似乎还是选择和前者站在一边。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说,“在一座高大坚实的墙和与之相撞的鸡蛋之间,我永远都站在鸡蛋一边”。或许在现实世界,唐吉珂德的豪侠和仗义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必需品,社会需要西西弗斯那样锲而不舍的人,在鸡蛋多次撞向大墙之后,或许大墙可以想想鸡蛋为什么这么执着。

这本书所追问的事情,是更多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更多的人思考之后,在更多的人站在唐吉珂德、鸡蛋和西西弗斯一边的时候,或许就是理想实现之日。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有自己的梦,不是吗?


序二

谢泳 (厦门大学教授,作家)

我和刘晨至今没有谋面,他是研究社会学的,我是研究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文学史的,他如何想到让我一个完全的外行来为他的新书写序,我一时还没有想明白,也没有问过刘晨。

刘晨在某报当实习编辑时,曾网络采访过我一次,主题是谈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印象中,我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但这篇访谈后来可能没有刊出,我也没有再去过问,但我对刘晨提出的问题有相当的信任度,我以为他观察问题的方式和提问的角度,显示了他对学术的热情和学术基础扎实的能力。因为这点因缘,我决定答应为他的新书写一短序。

我读了他发过来的一部分文章,感觉刘晨是一个真正热爱学术关心社会的青年,在他这样的年纪,能保存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和思考,相当难得。以我个人对他一些文章的阅读判断,刘晨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流于对一般社会分析的简单接受,他能在随时变化的当代社会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有志于学术事业的青年最可宝贵的素质。在刘晨这样的年龄,学术思想倾向本身似并不重要,无论左右,或者大量接受何种思潮的影响,我以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一定要出以自己独立的观察和内心的真实感受,特别是对一个将来有可能从事关于当代社会变革研究的青年,在学术思想中树立不趋时,不媚俗的学术良知是最重要的。

胡适过去说过,中年人做学问是本份,而青年人做学问应当鼓励。胡适这个判断是建立在青年人在诸多诱惑中能选择学术相当不易基础上的,我认同胡适的判断,所以我也赞赏刘晨的选择。

人生相遇有很多偶然因素,我写这篇短序的时候,才知刘晨将要到澳门大学社会学系读博士了,而他的导师郝志东先生恰好是我的同乡和老朋友,而此前志东兄还非常真诚地约我为他推荐真正热心学术的青年。志东兄选择了刘晨,我相信他的判断,我也相信刘晨能珍惜这个学术机会,不负重望,成为未来中国学界的后起之秀。

2014年10月23日于厦门


《理想的下场》刘晨/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2月版

进入 谢泳 的专栏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42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