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茅:李白杜甫诗中之舞及其意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85 次 更新时间:2015-01-08 22:02

进入专题: 李白   杜甫   舞蹈  

姬茅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诗、乐、舞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书•尧典》、《礼记 •乐记》等对此都有所阐明,而《毛诗序》则集中地、深入地进行了分析:“诗者,志 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古代,诗是配乐可歌的,而 乐又是与舞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故《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韶》是作为乐曲耳闻的;而《荀子》却说“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离骚 》也说“奏《九歌》而舞《韶》兮”,《韶》是既听其曲又看其舞的。诗、乐、舞皆为 人之志、情之表露与宣泄,不过是在不同形态与层面上的展示罢了。从《毛诗序》所言 来看,不舞即不能尽情尽兴,舞似乎是处在表情的最高层面上。有了上述的诗、乐、舞 内在的血肉关系,故古代的诗的宗师之作或著名诗集,其诗大多不仅能歌,而且可舞; 更值得耐人寻味的是,其所创作的诗中也大多会有描述乐、舞的内容或诗句。当然,这 又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乐、舞,尤其是儒学占主导地位促使乐、舞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 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关。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读古代诗时,只注意其言,而少注 意其乐(称做“诗歌”,多少注意到诗与歌的表相关系),绝不注意其舞;在分析诗作时 ,也只注意言之情与志,而绝少注意所描述的歌舞及其意蕴。限于笔者学识,对前一点 的阐述也只能阙如;由于从事的是舞蹈教学工作,对后一点特别敏感,现仅就李白杜甫 诗中的舞及其意蕴作一些浅析。

    诗人之舞

被称为“诗仙”、“酒仙”,浑身皆有“仙骨”的李白,确乎有舞蹈大师的气质、形 态与动作。其《九日龙山饮》云: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如将其配曲而在舞台上演出,那么,诗句的豪放、乐曲的高畅、舞姿的俊逸,三者水 乳交融般浑然一体,形成一幅绝妙的有声的流动画图。九九重阳,登高龙山,明月、黄 花、秋风、豪饮,往昔回忆,醉眼朦胧,像晋参军孟嘉似地醉得不觉风落帽,却比孟嘉 更有诗意地醉看落地之帽,兴之所至翩翩起舞,飘飘然而诉凌云之志。真是言之不足、 磋叹之不足、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人的情志在“黄花笑逐臣”与 “舞爱月留人”的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李白在42岁的时候,曾因吴筠的推 荐而被召至京城长安。他被唐玄宗赐为翰林,一度颇得赏识。但终因其正义的主张与蔑 视权贵、超然不群的性格而受朝廷权臣排挤,44岁时即被变相地放逐出京,旅行于古梁 宋一带和金陵、广陵、宣城(今属安徽省)等地,足迹遍及祖国东南西北。李白56岁的时 候,被永王李璘召为王府幕僚,但不久李璘起兵与其兄唐肃宗李亨争夺 帝位。次年,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先被囚,后被永远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 梓)。59岁遇大赦才得回来,往返于金陵、宣城等处。62岁时则作客于当涂(今属安徽省 )县令李阳冰处,在此地逝世。龙山即在今安徽省,李白想起当年的不幸遭遇,感慨万 千,自然以亲近明月、亲近自然来表达对朝廷权贵、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正是人(上层 统治者)“逐臣”而“月留人”!如此良辰美景、深情厚意,怎不激起李白爽然起舞呢! “舞爱”二字饱蘸了李白胸中的丰富激越之情。有人说李白消极纵酒、放浪形骸,“不 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鹤林玉露》)此论十分 错误;真知李白者,杜甫也。杜甫《梦李白二首》曰:“出门搔自首,苦负平生志。冠 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曰;“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杜甫的诗启示我们,李白的飘逸仙气中,有对社稷苍 生的关怀,有对“冠盖满京华”却遭放逐的揭示,有对“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的 景况的感叹,是充满了不平之气的。“舞爱月留人”中的舞的丰富意蕴应作如是看。

如果说《九日龙山饮》只提到言及舞,而舞的形象还有些抽象的话,那么李白《月下 独酌四首》中的《花间一壶酒》就将言、歌、舞全都融合在一起,而且舞者及其舞姿也 具体、形象、生动。诗云: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人、月、影,言、歌、舞,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要素,如此绝妙地交织与融合在此 诗中,使人叹为观止。从舞的角度来说,通篇皆舞姿——人弯腰取酒于花间,起身一人 独酌,觉孤独而抬头举杯邀月,遂人、月、影成舞台上的三角关系;其中,人是主角, 占主位,不解饮的月与徒随身的影皆因“我”的举动而起变化,“我歌”或舞步、甚至 不移动时,月与影均处徘徊状态,“我”舞动时,不仅月在动,而且影亦因人体之位的 迅速变动而凌乱不堪,“我”醒时三者相交欢、舞成一团,“我”醉后因人的意识暂时 丧失而各分散。此诗写作的时代、社会背景与诗人的情、志与上首相同,故表面上是渲 染“行乐须及春”的情怀,实际是在宣泄对造成诗人寂寞现状(“独酌无相亲”,与月 、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感。当然,诗人的心理是复 杂的。他常饮常醉,而在本质上是世人皆醉我独醒,志大才高,无法融入也不屑于融入 当时的上层社会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只有寄情于酒、 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爱独酌,也爱与月、影“永结无情游”,因为现实社会太冷酷无情 了。另一方面,李白亦深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也并不能忘怀于 世间的功名,故还是“多烦忧”。《月下独酌》中的舞的意蕴的确是丰富而复杂的。

李白并不是专业舞师,但他很爱舞也很善舞(杜甫诗中就写其“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 春”)。他的舞为即兴之作,缘情而起,随兴而动,顺景而变,自然、率真,节奏和谐 ,浑然天成,其舞境界之高是凡俗的专业舞师望尘莫及的。窃以为,李白的舞虽不规范 、精致与系统,是酒兴意兴所至,随意舞动,但却别具一格,蕴意丰富,在中国舞蹈史 上应有李白的一页,而他的不少诗作也应改编为歌舞展演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上。

    伎女之舞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都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峰。伎坊(即教坊)也十分繁荣发达,特别是在开元、天宝时期,不仅梨园弟 子不可悉数,而且歌舞技艺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镜铨》曰:“崔令钦《教坊记》 ;右教坊在光宅纺,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善舞。”教坊发达,专教习歌舞 ,技艺日精。当时的伎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专为皇帝朝廷娱乐;不在宜春院的谓之外 供奉,民间人士亦得享受其精彩表演。唐明皇的侍女即有八千人,而且个个皆能歌善舞 。唐朝的歌舞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是最灿烂辉煌的,独步千古,亦令世界眩目。由于当时 尚缺乏高科技的存真录实手段,今人无以全面、具体地领略唐代歌舞的风采。然而十分 幸运的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 行并序》,使我们能以一斑而窥全豹。

公孙大娘为唐明皇八千侍女之一,其“剑器初第一”,陵离顿挫,独出冠时。剑器为 古代武舞之曲名,有人说是“用女伎雄妆空手而舞”(张尔公《正字通》),有人说是执 剑而舞。解放后四川出土的古器物上,所绘舞者手持双剑,是支持后说的。杜甫在诗中 极其传神地描写了公孙大娘剑器之舞的熠熠风采与巨大的艺术效果: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写公孙大娘的舞先以观众与环境的反应来衬托她舞艺的高超,手法高明至极。你看, 她的剑器舞声名惊动四方,观者排山倒海般踊跃,观其舞均惊讶失色(太绝妙了,似是 只应天上有),连天地也都随着她的剑舞高低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接着用四个排比句 来具体、形象地描绘其舞姿的华彩片断与宏大气势;明灼、准确像羿射落九日,矫健潇 洒如群帝骖龙翔,舞起时迅速与威严若雷霆收放震怒,收势时利落与氛围犹江海凝敛青 光,其舞让人激动不已而又留下了让观众发挥想像的像天地江海般的广阔空间。此诗名 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然写在临颖观其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极少,仅有“妙 舞此曲神扬”等极简单的叙述,而重在写于郾城观其师公孙氏舞剑器浑脱的情况与感受 。杜甫此诗详公孙而略弟子,其深意王嗣奭的《杜臆》早就指出:“此诗见《 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 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众所周知,经过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由盛转衰, 已日薄西山。舞蹈盛衰之变迁,正反映了国家沧桑之变异。

感时伤世,或哀叹国力强盛之不再;或宣示我辈之齐天大志;或述说社会之险恶;或 警示帝王勿陷于欢场之声娱;或排遣逐臣失意之愁怨;或借示被视为异己者的无志,等 等这些与杜甫有同又有异的思绪情感,构成了李白诗中写伎女之舞的底蕴。如“香风引 赵舞,清管随齐驱。……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古风》)“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 ,空余汴水东流海。”(《梁园吟》)“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 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犹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 高奈尔何!”(《乌栖曲》)等等,这些诗中所写之舞,其意蕴均可作如上观。

当然,李白诗写伎女之舞,不少也有单纯写其舞姿优美,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具有高度的愉悦美感的。如《白紵辞三首》其三:“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 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云飞,倾城独立世所稀。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 钗挂缨君莫违。”先写吴地伎女缝舞衣之手工精巧,妆成之后的明丽夺目赛过春晖;然 后写其扬眉转袖像雪花飘飞的舞姿,让人赞叹其人其技的倾城无双;再写边舞边歌《激 楚》、《结风》,使人不觉时光已飞逝、醉乐忘归的绝妙效果;最后落笔于伎女与观客 互动、款款有情地“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全诗49字,却多层次地写出了从舞前 的准备到舞时的精彩再到舞蹈的效果的舞的全过程,而舞服、舞妆、面部表情、手足动 作等也一一展示,使人如身临其境。

李白还有一些写到自然之舞的诗,如《天马歌》中对神奇的汗血马说:“请君赎献穆 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杨师道《咏饮马诗》云:“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弄影而舞于瑶池,正说明马行迅速如舞也。其实,在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看来,大自然的 一切都与人一样,激动(人的情绪之投射)起来也是又舞又蹈的。


    进入专题: 李白   杜甫   舞蹈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23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京)2002年0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