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中产阶层壮大与否关乎改革成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8 次 更新时间:2014-12-10 15:09

进入专题: 中产阶级   改革成败  

党国英 (进入专栏)  

此轮改革,虽然要触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部领域,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中心目的。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中共中央新一届全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全面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公布,第一只靴子落地。第二只靴子,就要看改革措施能否不被歪曲走样地推行。

静下心想,改革成败的标志很多,但最要紧者,是中产阶层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国民中的最大群体。全会决定要形成国民收入分配的“橄榄形格局”,即是此意。但中产阶层发展壮大,意义远超分配格局调整。

中产阶层有几个特点:一是成员自认中产,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二是成员依靠自己拥有或使用的财富形态,享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多为独栋房屋),保持与人为善的良性心态。三是经济收入稳定,恩格尔系数一般在20%左右,衣食无忧,富有活力。四是他们对公共事务关注度高,乐善好施,自觉维护社会公正与法治。五是尽管他们主要是受雇佣者,但在劳资关系中拥有话语权,资本对他们不再拥有绝对权力。

中产阶层壮大的路径堵塞,国家大抵没希望。过去几十年的确成绩巨大,但如果向前看,最大的隐忧是中产阶层壮大的政策环境并未相应变好。多年来,城市房价上升令人瞠目结舌,一般人家买一套单元楼房就可能掏空父母爷奶的储蓄,遑论获得独栋房产!另者,官方数据表明,2006年至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人们的吃饭成本在提高!此种情形发生,惟中国农业竞争力不足所致。这几年农产品价格高企,主要农产品原料的进口乃至走私入境的压力显著上升。仅这两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离中产行列越来越近?此外,中产阶层在参与切身公共事务的制度条件,尤需大力改善。

所以,改革迫在眉睫。但改革举措真正落实好、不走偏,需要顽强的改革意志与清醒的局势把握。

这次全会的改革决定虽然用了“全面”这一定语,但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府简政放权,是调整公权与私权关系,是善政运行的必要条件。朝此深耕,给中产阶层更大的私人空间,才能为更重要的政改提供基础。改革方向明确,人们有耐心等待。只要决策者审时度势,陆续推出政改举措,在改革的特殊阶段,中产阶层心中的社会认同,可以变现为对当下改革的认同。

比如,真正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就具有“一石多鸟”的功效。劳动力市场放活,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建立,会为农地适度集中创造条件;两者相加,家庭农场会崛起,农业竞争力有望提高,农民也会进入中产阶层。农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国人实际收入提高,是城市中产阶层崛起壮大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完成这项改革要降低城市房价,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改变支农体制,处处触动既得利益,绝非易事。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最怕在旧体制惯性下让改革胎死腹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要在土地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才能入市交易,这个安排无可厚非,否则会有乱象发生。但是,如果土地规划与管理体制不变,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难于登天。这个紧箍咒不除,不会有中产壮大,民众也难以分享改革红利。以土地要素市场化确保消费需求的释放,后30年的内需就将迎刃而解,中国再迎接30年的快速增长,不算狂言妄语。

改变土地规划与管理体制的前提是改变观念。理论上说,每个家庭都需要独栋住宅,但养得起住宅的是中产阶层。单元楼房的产权特征是土地共有,且这类住宅拥挤,不适合中产阶层的需求。但这类住宅养护成本低,地处市中心,能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不面对这种需求差异,继续把土地资源捂在政府官员的手上,会逼迫有条件的中产人士“逃亡”国外。

从资源上说,中国大陆约140亿亩的国土,适合人类居住的有60亿亩国土,就不能找到7000万亩土地,满足城市约2亿个可能的中产家庭的独栋住房需求?事实绝非如此。人口密度高于我们,人民住房条件、农业竞争力、耕地保护好于我们的国家,所在多有。

理念必须改变。让中产阶层有自己的独栋住房资产,让中产阶层有通畅的渠道关注国事,坚持自己的各项权利,改革才会有充沛的动力。国家是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人民政府,城镇化要全方位地以人为本。

经济改革说到底是一个产权变迁的故事,全面改革说到底是一个权利兑现的过程。让这个故事充满人情味,它就会有圆满的结局。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产阶级   改革成败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1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周末,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