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应该包容和善待民间读经运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5 次 更新时间:2014-09-15 20:46

进入专题: 民间读经  

刘伟 (进入专栏)  


近日,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分别发表专题报道,对民间私塾、国学班等现象进行批评和反思,如《人民日报》发表《国学班热:别把国学当“羊头”》,《南方周末》的专题报道《十字路口的读经村》指出,自2004年开始,约有3000家私塾、学堂涌现全国。深圳梧桐山山脚有着全国规模最大的“读经村”。“以后梧桐山的圣贤,得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外拉啦。”但十年后,他们收获了什么?——直接诘问在中国大陆推动儿童读经运动的主要人物王财贵。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摧毁百年、国学刚刚复苏之际,如此严厉的批评,必然引来高度的关注。

对此,中国儒教网主编慕朵生专门撰文《国学教育,国家有责》回应曰,媒体批评社会上“国学班热”乱象丛生、不当牟利甚至是误人子弟,可谓是切中了当前国学教育的一大时弊,值得进行深入的反思,但“当务之急,既要规范民间社会办学力量,更要使国家更好地肩负起自己在国学教育方面的职能和使命。”“儒生文丛”主编任重则直截了当地指出:“按理说,现在社会上涌现的国学班、私塾等等机构传授的内容,应该是国民教育的应有之义,人民日报不去呼吁改革现有教育体系,认真反省政府的不足,反而用这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混淆视听,令人不解!”儒家学者齐义虎则反唇相讥:“民间国学教育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所以我们更希望国家正式的教育体系能把国学教育的羊头高高挂起来。”

自从民国初年官办教育废除读经以来,在新派人物的不断抨击下,读经成为守旧落后的代名词。此后,文化激进主义的浪潮声势浩大,愈演愈烈,将儒家文化的连根拔起,使其声名狼藉。中华民族的慧命悬于一线。“天地闭,贤人隐”,原先那些担当儒家经典义理的贤人选择了深入民间的实践方式,为失落的王官学寻求最后一方栖身之地——民间读经。

许多学者对民间读经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批评态度,危言耸听,上纲上线,将其视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沉渣泛起,却无法否认这样一种事实:民间读经这种看似粗糙的文本传承方式,守住了中华文明的根,有效地抵御了“去中国化”的猖狂进攻,极大地扭转了社会成员的认识,促使许多人抛弃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狂热情绪,以包容的胸怀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真诚的心态拥抱儒学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以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应对风云变幻,以深厚的文化滋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没有民初“废经”,就没有现今的民间读经。

当今世界,文化殖民主义成灾,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正在酝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首当其冲。如何进一步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波谲云诡,境外的敌对势力磨刀霍霍,国内的蟊贼蠹虫蠢蠢欲动,太平世依然是我们最美好的社会理想。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局势比作春秋时代,列国纷争,弱肉强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孟子描述的情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必须及时惩治腐败,任用贤能,救治麻木不仁,以忧患意识唤醒民众的良知,以国家理性重塑民族文化,进而维护自身安全。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中,哪个国家能够坚持到最后,它就会赢得彻底的胜利。文化领导权,至关重要,不可掉以轻心。那些对文化安全熟视无睹的人,要么是冬烘先生,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祖国处于瓜分豆剖的绝境,章太炎振臂高呼,“以国粹激动种姓”,推进民间读经,培养民众的爱国情怀,挽救国家危亡,为华夏民族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今天,我们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兴替存亡,山高水深。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应该做什么?是闭目塞听,抛弃文化传统,任由文化殖民主义肆虐?还是摧陷廓清,高扬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综合创新?大家一目了然。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选择后者。

毋庸讳言,现今的民间读经在从业人员、讲义教材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为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参照和教训。例如,有些国学班、私塾或者社会团体在推动读经运动时出现了佛老杂陈的现象,混淆“经”的本义,使得许多参与者感到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是在接受儒家的经典义理教育,还是聆听佛道的宗教感化;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根本不具备儒家经典义理的基本素养,信口开河,将民间读经和国学班视为赚钱工具,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成为名符其实的奸商市侩。还有许多商家和家长将国学班视为问题少年救助所,不但没有达到矫正问题少年行为的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偏离了经典义理的轨道。这些负面因素就像杂草,杂草必然被割弃,焚为灰烬,化为花肥。民间读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眩人耳目的怪力乱神。如果不良商贾和犯罪组织出于惑众敛财的目的,打着诸如“国学”、“读经”、“传统文化”的招牌,行害人之事,势必遭致道义谴责和国法惩治。他们的恶劣行径与儒家的善世化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本来,民间读经是为了培养经典意识,塑造圣贤人格,为改良世道人心打造一支生力军。从法律意义上讲,人生而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极大,有的人禀赋聪慧,勤勉好学,一点即通,能够承载圣贤家业;有的人先天不足,慵懒厌学,启而不发,无法领略经典义理。因而必须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当然,这已经超出了民间读经和国学班的能力范围。儒家的教育活动,既重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又关注家国天下,小则民间读经,大则经世致用。它营造的是一种全社会学习的氛围,传输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继承的是一种修己治人的传统,向往的是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它完全有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民间读经应当特指诵读儒家经典文本,而非泛滥于各种宗教。它至少包括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少儿读经,就是选择那些适合少儿阅读的经典文本,在不伤害少儿健康、不妨碍正常的生活和不违反当前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推动经典背诵活动;另一种是成人读经,就是选取那些足以砥砺身心、改良世道并能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经典文本,由儒生贤士讲解其中的义理价值,循序渐进地促成理解经典活动。当然,二者之间并非判若鸿沟,有些儿童天资聪颖,极易从诵读经典转向理解经典;有些成人大器晚成,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洞悉圣贤奥义。反复诵读,必须调适身心,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变为恶俗的洗脑广告。

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下的民间读经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鉴别地对待这场“国学热”,谨防被各种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蒙蔽双眼。扶正祛邪,清除虚热,是儒学研究者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民间儒者,突出者如周北辰主持的深圳孔圣堂、段炎平主持的曲阜国学院、邸继文主持的朔州国学会、胡晖莹主持的南通知止堂等民间组织所作的积极探索,值得今人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充分借鉴。

大凡极富生命力的事物,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许多考验和磨练。只要它善于激发内在的生命精神,克服生存危机,突破藩篱,跳出窠臼,就可以开启生意盎然的局面。儒学复兴亦复如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儒学复兴的促成派,而非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儒学复兴是一项浩瀚的社会工程,需要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守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今天,我们推进民间读经,必须直面现实,分辨良莠,经历艰难险阻,尝尽人间疾苦,才能为儒学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民间读经如同幽兰,它或许因为杂草荒芜而黯然失色,但终究暗香袭人。从民间读经到构建现代平民儒学,从礼乐刑政到造福民生,从儒学复兴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走的路十分漫长,但是我们信心十足,以仁、智、勇的精神迎接挑战,战胜挫折,《左传》有云:“三折肱,知为良医”,可与有志于中华文化复兴者共勉。

(作者:刘伟,哲学博士,安徽工程大学讲师)


进入 刘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间读经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91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