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黑布伦:幸福及其不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6 次 更新时间:2014-05-02 09:49

进入专题: 幸福  

吴万伟    

 

幸福意味着什么?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曾经非常明显。感到幸福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如果你知道现某人有多幸福,你只要问他这样的问题如“把一切内容都加起来,你对自己的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吗?”

你对生活满意吗?你的感觉如何?这两个问题能告诉我们真想知道的东西吗?

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幸福研究领域从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中冒出来,许多研究者已经拥有了相同的想法。的确,这种“生活满意度”幸福观存在于你可能读到的大部分幸福研究文献。幸福体现着你对自己生活的判断,决定你幸福与否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你决定的。

这是一个吸引人的观点。但是,我开始相信这种看法可能错了,或至少它不能论证我们有关幸福的日常认识。

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最突出发现之一是有多少穷人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通常是大多数,即使在像加尔各答贫民窟等艰苦环境中的人也是如此。最近对埃及穷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请他们解释为什么感到满意,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这样:“一天好,一天坏,能接受坏日子的人才能活下来。”这听起来像是自暴自弃并非幸福。但是如果从生活满意度来看,这些埃及人确实是幸福的。

问题是生活满意度并不真的意味着我们倾向于认为的那个样子。因为你能够合理地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即使你认为生活不好,甚至自我感觉很糟糕。对生活感到满意只是认为你的生活进展顺利,令人满意。你可能认为艰难的挣扎和没有快乐的存在也很好。它当然战胜了死亡,或许你觉得你没有权利向上帝抱怨,也不能抱怨命运的安排。

类似的,你可能满意于艰苦的生活,因为你在关心避免痛苦之外的其他东西。或许你是独裁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你为此承受了很多痛苦,但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因为你相信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但你幸福吗?或许不。

我并不是说生活满意度研究不能给我们提供有关人类行为的有用信息。但我认为把满意度等同于幸福是一种误导,即便在有些时候这样谈论问题很正常。

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幸福呢?研究者中还有另外一种途径---把焦点集中在感受上。如果你感觉良好而不是糟糕,你就幸福。感觉好不一定那么重要,但它听起来当然是更适合的幸福候选对象,如果和你对生活美好的判断相比。显然,那些埃及人感觉并不好,这与说他们幸福似乎不自然有很大关系。

那么,这种“感觉良好”到底是什么呢?标准的看法是这样的:幸福是快乐,不幸福是痛苦或疼痛。哲学家称这种观点是“快乐主义”幸福观。如果我们认为幸福是快乐,就会知道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幸福:谁真的更喜欢痛苦而不是快乐呢?很多哲学家如伊壁鸠鲁、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等都认为快乐和痛苦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快乐主义的幸福观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再自然不过,除了有愉快的感受之外,幸福还意味着什么呢?

但是,我逐渐相信这个途径也可能是错的。只要看看研究者研究这种幸福的方式,你就会注意到一些特别的东西:他们的问卷调查几乎总是问情感和情绪问题,很少直接问快乐、痛苦或疼痛。实际上,你可能认为如果幸福研究者真的对快乐和痛苦感兴趣,他们的调查中应该包含痛苦问题(如“你是否承受慢性疼痛的折磨?”)这些痛苦对个人生活是否感到快乐产生重大影响,但幸福调查很少问他们这些问题。

为什么不?因为我敢说,这些研究者并不真正相信他们的看法,即幸福是快乐。相反,他们心照不宣地以另外的更有趣的方式思考幸福问题。

II

笔者认为当我们谈论幸福的时候,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感康乐。作为情感康乐的幸福关注的是你的情感和情绪,比整体的情感更广泛些。幸福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

不幸福不仅仅是对你生活的无情的动物性反应,而是你对有些缺陷的生活做出的人的反应。

从这个观点看,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幸福是焦虑和抑郁的对立面,如情绪高涨、很容易发笑、不容易生气、心态平和、没有麻烦、自信、对自己的肤色感到满意、生活充实而丰富、精力充沛。要衡量幸福程度,我们可以使用心理健康文献中有关焦虑和抑郁的现有问卷调查的扩展版。这种诊断已经常常提出积极状态的问题如笑声、欢快或享受生活的能力等。

与快乐主义理论相比,幸福的情感状态理论有突出的优势。首先,请考虑这个事实:我们通常不认为痛苦是情感和情绪。比如,我们觉得背疼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而不是不幸福本身,这很自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本质上是情感动物。我们是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状态决定的,是由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不错,我们有如食物、住所、衣服等动物性需求,但是我们也有作为人的需求,而幸福关心的就是这些需求的满足。

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样的需求?幸福的最重要源头包括:安全感、姣好的容貌、自主性或对生活的控制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技术的和有意义的活动。如果不幸福,那很可能是你缺少这个清单上的某些东西。

不幸福不仅仅是对你生活的无情的动物性反应,而是你对有些缺陷的生活做出的人的反应。像幸福一样,不幸福也说明了你的个性特征,但背疼说明不了什么:那只是碰巧发生在你身上的感觉。因此,佛教徒和斯多葛派并不劝说我们不要感到痛苦,相反,他们的训练目标是不要让痛苦和其他恼人的东西粘上我们。

语言也标志着区别:你只是觉得疼痛,但你会情绪低落、焦虑、闷闷不乐或者别的什么。类似的,你可能有一种容易抑郁或焦虑或开朗的性格。但我们很少谈论某人拥有痛苦的或快乐的性格。

请注意我们常常担心吃抗抑郁药物等“幸福”药,但是因为疼痛吃药我们却不怎么担忧。我们担忧的是人为改变情绪可能使我们面临丧失“自我”的风险。但是没有人会因为吃了镇痛药布洛芬以便消除背疼就感到缺乏真实性了。

III.

虽然幸福的情感状态看起来似乎是共同感知的,但是在20年前很少被人讨论,该途径与快乐主义理论的差别在幸福研究文献中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它为什么遭到如此严重地忽略呢?

我猜想,原因是我们倾向于对情感领域采取很肤浅的看法。在大众的想象中,情感生活的丰富织锦被简化到了接近一个点的程度,或一张笑脸,两点儿表示眼睛,“U”表示嘴吧,还有把它们圈起来的一个圈儿。但幸福的内容远比感觉幸福的笑脸丰富得多。

光有语言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有时候求助于能更好传达幸福的深刻性和丰富性的其他表现形式。幸福是一种心理、精神和灵魂。研究人员在学术论文中往往正确地回避使用这种隐喻,因为学术论文要求清晰界定的术语。但即使我们中不相信非物质性灵魂的人也常常会觉得这种语言很容易引起共鸣,因为专业词汇在表达人类体验的复杂性时往往捉襟见肘。笔者有时候发现使用心灵确认(psychic affirmation)或者真正盛行的心灵旺盛(psychic flourishing)非常有用。我们不仅仅是在谈论“情绪良好。”

所以幸福观中存在一些人性特有的内容,一种说明人的本质、需要和个性的东西。人们可能说,满足我们作为人的需求---我们的精神需求似乎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这些需要和我们的这些方面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在哲学思想的悠久历史中,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待人类繁荣的思想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印度的吠陀经(the Vedas)。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类的康乐意味着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按照这种思想方式,我们或许认为幸福是自我实现的核心。

而且,我们的情感状态或许是说明生活会走向何方的最佳单一指标。它们不仅仅追踪事件时时刻刻的流动。如果你总是情绪低落、焦虑或压力重重,单靠仔细考察当天的一个又一个事件或许并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更聪明的办法是思考你的生活方式是否真有道理。通常,情感自我的信号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之路,从而过上名副其实的幸福生活。

 

译自: Happiness and Its Discontents  By DANIEL M. HAYBRON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category/the-stone/

作者简介:

丹尼尔·黑布伦(Daniel M. Haybron),圣路易大学哲学副教授。最新著作是《幸福简论》。


    进入专题: 幸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4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