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艾俐:台湾学运后两岸关系不会倒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6 次 更新时间:2014-04-15 22:06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太阳花学运  

杨艾俐  

 

太阳花学运已经结束,今后台湾可能会有更多大型抗争示威,学运主导人已经宣布5月1日和工运一起上街。很多人曾期望台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大陆公民社会及政治民主的未来,此刻一些人认为台湾已成破碎的镜子,这面镜子不值得鉴戒,更多人担忧两岸关系会大幅倒退,但我觉得这些看法都是看短期,看表象。

台湾1980及1990年代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三十年来的多次社会运动,各有支持反对者,但是台湾中产阶级非常稳固,中产阶级代表中间声音,不会动摇社会的根基。这次学运声势浩大,占领立法院及行政院,在媒体上出尽风头。但是除了3月30日星期天在总统府前面示威的有20万人(警方估计11万人)参加外,其余时间都是平均维持在1000人上下,比起2006年抗议陈水扁贪腐的百万红衫军人数差太远,也比1988的"520"农民运动及野百合运动规模,诉求及论述差很远。知名作家龙应台就评论"行动百分,思想零分"。

2000年以后台湾民进党执政,收编社运人士,社运几乎消弭于无形,任由民进党挥洒执政大棒;2008年马英九当选后,初期还好,2011年以后,马英九用人圈子狭窄,曾被批评为在镜子里找人,而且一些人选从政经验浅,如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低估施政对民众的冲击,因此有此次的学运,其实台湾人都见怪不怪,没有惶惶之感,至多两年後投票给他党。

这次服务贸易协议与台湾就业人口息息相关,因台湾人口里70%都从事服务业。马英九政府事前事后都沟通不足,又有"立法委员"要强渡关山,才引发人们爆炸情绪。与四年前台湾签订ECFA时,行政院长刘兆玄、经济部长尹启铭的努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太阳花学运中台湾民主在自我校正

此次的太阳花运动初期看似无序,甚至野蛮,但也表现年轻一代对自己未来的诉求,而到了后期,很多沉默的市民、学生及原先偏学运的舆论开始批评、谴责,最后退场是自然之举,"立法院长"王金平到场的承诺,虽然有些影响力,但不是绝对因素。

可以想见,台湾已经有了民主社会中"自我校正"的机制。因为台湾历经各种社会运动,政党轮替和各层次选举,看似表面混乱,其实核心价值相距不远,所谈及的均为民主制度,唾弃暴力、恨恶特权、司法必须改革等,此次学运是台湾民主深化的契机,给国会中的国民党及马英九都很大教训,他们必须深察民意,施政更必须周全。

 

两岸关系已经到了深化枢纽期

我更不认为两岸关系会出现深层危机,或者倒退,两岸逐渐融合是大趋势,一旦形成趋势,很难逆转。以直航来说,从2008年马英九上任以前的零架次到现在每星期670架次,等于每天都有大陆直航班机近百班,再加上香港的转机,两岸频繁来往可想而知。

台湾的观光客从2008年的两百万增加到2010年的五百万,2013年达到800万,而在2016年预计将达一千万,等于台湾人口的近一半,也就是两位台湾人就引入一位观光客。其中500多万都是陆客。

台湾很多企业更因为签了ECFA后,在大陆投资有优惠,客户直接在中国大陆与他们谈判,下订单,重拾国际竞争力,这几年台湾与大陆及与世界的连接已大幅改变,不可能走回头路。

此刻应该是两岸关系深化的枢纽。对中国来说,必须对台湾更有耐心,俗语说,"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

中国官方、学者及人民在判断台湾走向时,要考虑很多方面。台湾人遇到两岸问题,常常产生极端情绪,我来大陆近六年,深觉两岸对彼此的了解还是太浅,彼此常有期望差距。我有位学生去台湾实习一个月,他来自山东,因此遇到台湾的山东人特别亲切,有次遇到一位40余岁的山东人,他高兴地打招呼,想要叙乡情,但是对方只是淡淡一笑,浇他一盆冷水,事实上,此人并不是敌视大陆人,只是他生於台湾,长於台湾,对山东没有太多感情,故乡情似乎太过遥远。

根据历年调查,台湾民意对统独问题已趋向中间,急统和急独都是绝对少数,占有不到2%,大部分都主张维持现状。因此两岸关系可以循序渐进,纵使中间有波折,踏入深水区,也不会影响大趋势。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可以说明很多台湾人的心情。

孟子说,"以小事大以智,以大事小以仁",两岸虽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但是大陆大,台湾小,同样也可适用两国关系。大陆要了解,两岸急速改变的引起很多台湾人的焦虑,而变动本来就会带来焦虑,何况两地相隔60多年。例如此次服务贸易协议,台湾人并不怕竞争,忧虑的是不公平竞争,就如大陆的国企财大势大,而且享有各种优势,如贷款、政策倾斜,造成不公平竞争。这点不单在台湾造成忧虑,也在其他国家造成忧虑。

再如此次服贸准许大陆印刷业进入台湾,台湾出版业就担心,印刷业多属媒体大集团,媒体又是政府操纵,他们财大势大,将压缩台湾中小出版业活力,会对台湾创造力及言论自由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因此若台湾要与中国重启服贸谈判,中国政府可以尽量包容,双方妥协。与中国的服贸协议,对台湾比对中国重要得多,台湾迟早也要签,否则将严重边缘化,年轻人更没有出路。

中国对台湾近年来让利多多,但未来政策必须更雨露均沾,嘉惠中产阶级。这几年中国的政策多嘉惠企业或特定家族,事实上,台湾一般上班族高工时、低工资竞争态势并无改善。

中国政府可以祭出更多吸引台湾白领阶级的做法。例如,可以给雇用台湾人为员工的企业补助,鼓励学校聘用台湾老师,带动中国大学学术水平。这批人有国际观,有专业,不拘泥意识形态,刚好可以为中国提升世界竞争力而贡献,当他们看到中国进展及企图心,会排除以往刻板印象,此时两岸尤其要交流,而且脚步要加快。有交流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感情。

两岸年轻人更要交流,在全球化的光谱上,大陆及台湾年轻人价值观大体相同,都志在追求美好生活。台湾年轻人的本土意识其实很有弹性,当他们了解中国对台的多维度,两岸关系的复杂及台湾的处境,很容易调整自己的想法。

人躁有祸,天躁有雨,两岸关系双方都需极度耐心,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会打开大门。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太阳花学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9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