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台湾的“逢中必反”阴影何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6 次 更新时间:2014-03-30 11:03

进入专题: 台湾   逢中必反  

张亚中  

 

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台湾的民主虽然已有相当成果,但是很可惜,它并不是在一个健康的土壤中成长,也注定了它的道路必然会有劫难。

蒋经国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并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让台湾民主的幼苗破土而出。当时的民主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独占政治舞台的现象,更为两岸交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很不幸的,接任的李登辉,在他瓦解当时国民党非主流对他的权力威胁、逐渐巩固权威以后,先是向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发表“生为台湾人的悲哀”,并宣称要带领台湾人民“出埃及”。李登辉自许为摩西,要带台湾人走出中国,他的迦南美地就是独立建国,像以色列人一样,台湾人也要当家作主。从此,台湾陷入了前途认同与身分认同的困境,要统还是要独?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台湾的民主就在这种认同的斗争土壤中畸形成长。

在台湾不会有人愿意放弃台湾的主体性,但是李登辉将台湾主体性导向为分离意识下的主体性。为达到这个目的,1994年起,李登辉开始寻求加入联合国。北京的打压正好为他的分离诉求增添养份。1996 年北京以飞弹试射介入台湾大选,正好给了李登辉一个藉口,要远离威胁台湾的中国。

为了创造“我群”或“台湾主体性”的正当性,李登辉利用了北京反台独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政策上不断刺激中共,中共就会不断打压台湾,而这也让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愈走愈远。台湾的民意调查显示,从1994年以后,台湾民众对是否为“中国人”或统独立场的比率逐渐发生结构性的逆转,迄今为止,还在继续分歧中。

民主化的台湾也给了李登辉操弄的机会。为了赢得选举,李登辉不惜以台湾族群认同为代价,不惜以统独选边为工具。从那个时候开始,每一次大选都变成认同选择的决战。台湾开始进入了民主内战期,这一场内战中每一次选举结果都不能完全说服对方,一直到今天仍旧如此。理由很简单,有关认同这种涉及意识形态或信仰的东西,是无法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的。台湾民主化就在这样充满怀疑、不信任、甚而“大陆是非我族类”的土壤及气氛下滋长。

除此以外,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开始了“一边一史”的史观教育工作,台湾的历史已经不是放在中国史书写,而是以四百年的被殖民角度来撰写教科书。现在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接受的是“一边一史”的史观教育,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把两岸视为是“异己关系”。

台湾最大的矛盾与撕裂是在经济上需要大陆,在政治上无法脱离中国大陆而独立,但是在教育或从某些政治人物的话语中,却是不断鼓动两岸是“一边一国、主权互不隶属”。北京对台北的政策也是政经分离,在经济上尽量给台湾让利,但是在台湾企盼的国际空间上却是紧守原则,并以“一国两制”做为两岸政治关系的最终原则。北京的作为让台湾民众感到,让利或经贸协议的背后,一定有政治的企图,那就是用经济把台湾套住,进而最后促使台湾对大陆的完全依赖,以致最后不得不在政治上屈服。

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虽然两岸进入大交流的时代,但是马英九并没有去处理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而仅加强经贸交流。同时,很不幸的,马英九为了拉拢绿营,任命的陆委会主委,是出身于李登辉所支持的台联党的赖幸媛。赖女士对两岸关系缺少善意的认识,对民进党的批评一向吝于正面反驳,这使得两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在台湾并没有被正面且善意的解读。再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愈来愈多的是恐惧与不安。

这次台湾学生以“反服贸黑箱作业”为名攻占立法院,背后就是对大陆不信任与恐惧的反映。参与抗议的年青人中,没有几个认真了解服贸协议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占立法院后,诉求一变再变,包括“反黑箱”、“程序正义”、“反服贸”,要求马英九道歉、行政院长江宜桦下台。从四面八方来的声援者,有律师、教授、民进党人,有人倒挂国旗,有的主张台独。本质上,这场社会运动是反国民党、反马英九、反中。有的抗议学生天真地以为他们在捍卫台湾民主,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一群“逢中必反”的社会菁英正在利用他们在创造政治利益。

台湾正陷入一种自我摧残的困境。民进党没有能力追求台独,但却不断传播台独的种子与对大陆的敌意。马英九要负的责任是一直不愿在其任内就两岸的政治定位与大陆磋商、谈判。经贸往来本来就是利弊互见,政治定位的不确定,使得民进党可以将ECFA与服贸协议的威胁无限上纲,并刻意将其为台湾带来的机会作扭曲与污名化。

经历了近二十年去中国化教育的台湾,还没有从认同与国家大方向为何的民主内战中脱离。如果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不解,台湾内部将永无宁日。ECFA已经闹得台湾元气大伤,服贸协议使得立法院及行政院被攻占沦陷,未来两岸还要不要往下走?没有一个和平友善的两岸关系,台湾又怎麽可能顺利进入TPP或RCEP机制?

台湾要想摆开李登辉时代所种下的恶因,去除陈水扁时代所创造的恶缘,唯一的路径就是面对两岸最核心的政治问题,只有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能够解决、找到一个相互满足的方案,两岸关系才能够真正的和平发展,台湾也才能去除“逢中必反”的阴影。西方有句谚语:“只有面对阳光,阴影才会在後方”,值得马英九与台湾深思。

来源: FT中文网


    进入专题: 台湾   逢中必反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4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