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应对贫富分化符合普遍民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0 次 更新时间:2014-01-27 14:52

进入专题: 贫富分化  

保罗·克鲁格曼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

这段话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年写下的,不过也适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在更理想的世界里,我们的领导人应当竭尽所能地克服这两大缺点。

不幸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远没有那么理想。现实是,领导人哪怕能直面这两大经济失败中的任一项,我们都该觉得是走了大运。如果应验了广为报道的说法,奥巴马总统将把国情咨文演讲的重点放在贫富不均问题上,那么每个人都应为他欢呼。

当然了,现实不会如此,而是总统将遭到两面夹击。每当收入分配的问题浮现的时候,那些司空见惯的右翼“嫌犯”会一如既往地高呼,“阶级斗争!”然而,也会有看似更为冷静的声音认为,总统打错了靶子:他的头号任务,应当是就业,而非贫富不均。

他们错了。

首先,就业与贫富不均就算不是一回事,也存在紧密关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即使并非无可辩驳——急剧扩大的贫富不均问题为经济危机创造了条件,而且,危机后极为不公的收入分配则延长了衰退之势,其中尤为突出的方式是让欠债家庭难以走出泥淖。

此外,有更为充分的理由认为,通过破坏劳动者的议价能力,高失业率已成为经济不平等持续扩大及收入停滞不前的一大主因,就是对有工作的幸运儿而言,也是如此。

还有,政治上,贫富不均与宏观经济政策已密不可分。很早以前就显露出,对赤字的痴迷在过去几年间极大地破坏了政策议程 ,而这种痴迷实际上并非源于联邦债务方面的忧虑。实际上,它主要是为了,利用债务焦虑来将美国坑蒙拐骗到大幅削减社会福利的道路上,尤其是对穷人施以援手的那些福利。比方说,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 Budget Committee)主席保罗·瑞安(Paul Ryan)去年提出的开支削减计划中,三分之二要让低收入家庭付出代价。

与利用财政恐吓战术来扩大经济不平等的企图相应的是,对不平等问题的强调,也可能转化为对破坏就业的紧缩政策的抵制。

不过,奥巴马之所以关注贫富不均问题,最重要的理由是政治务实。不管喜不喜欢,简单的事实是,美国民众能“理解”不平等,却不那么理解宏观经济。

在政治评论家中,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民粹主义并不吸引人,美国人并不关心富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的确,美国是一个崇尚成功的国家,不是一个憎恶成功的国家,但看到“第二次镀金时代”(Second Gilded Age)极端的不平等,多数人仍然会感到不安。皮尤(Pew)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以及高达45%的共和党人)支持政府采取行动遏制不平等;尽管比例较小,但仍属于大多数的民众支持向富人征税接济穷人。以上情形都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多数美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财富的分配到底有多么不平等。

相比之下,关于宏观经济最基本的真相,传达起来也十分困难,比如在经济不好时需要通过财政赤字来支撑就业。你可以说奥巴马本来应该更努力地传播这些观念——当他开始呼应共和党的论调,说联邦政府需要像美国家庭一样勒紧裤腰带之时,许多经济学家都极为难堪。然而即使奥巴马尝试了,他是否能成功也颇值得怀疑。

请考虑一下1936年发生的事,富兰克林·D·罗斯福刚刚以巨大优势赢得连任,胜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他靠赤字支出的政策。现在人们常常会忘记这一点,但在罗斯福的第一个任期,经济快速复苏,失业率也急剧下降。但是公众仍然固执地坚持着经济学的正统理论。在大选之后,盖洛普(Gallup)调查了选民的意见,多数受访者呼吁要平衡预算,支持和反对的比例超过2:1。不幸的是,罗斯福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他平衡预算的努力又很快把美国送回了经济衰退。

重点在于,在美国经济面对的两大重大问题中,奥巴马更容易在不平等这个议题上打动选民。而他在企图打动选民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承认政治现实没什么可耻的,只要你在做正确的事。

所以我希望在周二晚上的演说中,能听到就业问题,也能听到对歇斯底里关注赤字的人的反击。但是如果我们听到的主要是不平等和社会正义,倒也不错。

翻译:黄铮、王童鹤


    进入专题: 贫富分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8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