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岷:互联网金融未产生革命性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1 次 更新时间:2014-01-22 16:23

进入专题: 互联网金融  

廖岷  

 

新浪财经讯 “2013互联网金融年度论坛”于2014年1月21日在上海召开。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演讲时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未对进行系统产生革命性影响,而仅仅是对现有金融体系当中空白领域的有益补充,“我觉得他只是形式上的创新而并非真正的金融本质的革命”。以下为演讲实录:

 

廖岷: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兴可以出席2013互联网金融年度论坛。我也知道,今天在座有很多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另外还有很多的媒体朋友。所以讲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来参加这样的论坛,我是想从个人的角度谈一些看法,这并不代表透露什么官方对监管方面的考虑。希望在座媒体朋友对我的内容可以手下留情,不要用太夸张的语言说我透露了什么未来监管大政什么的。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领域,特别是刚刚朱院长讲到,无论是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业务,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来使用互联网平台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想这都是一个很新的领域。我从一个金融从业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刚刚周会长一开场就讲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从我们监管角度来说,可能我们和大家不太一样。所以从今天来参加论坛的朋友来看,可能从监管领域来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是属于小众。另外,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特别是从2013年在所有谈金融的话题当中,如果说你不谈金融互联网或者是不谈互联网金融的话,你可能就OUT,有一种在谈青铜器时代的金融的感觉。

我想你们可能是每一天在金融市场上的舞者,而我们只是一个守夜者,我从一个更夫的角度来看看互联网的兴起有什么样的思考。

第一个观点,如果说从长远来看,实际上金融和技术永远都是如影随形,携手而行的。金融从他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了技术的影响。当帆船技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候,就带动了地中海的发展,这背后就是贸易金融的发展。这是最早的技术发展给金融带来的影响。工业革命,实际上工业革命是催生了现代金融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金融的深化,从信贷开始发展到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在整个过程当中,都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影子。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期权定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现代金融当中管理风险、风险定价的最核心的模型。实际上这个模型如果说真正的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如果说没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的话,这个模型是无法结算的,是无法在整个金融市场上推广应用的,这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技术和模型的进步推动了整个 金融市场的大发展大深化。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外汇交易员,2001年的时候路透推出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当时我们交易员在做交易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前我们做交易都是通过电话的。而2000年的时候,他推出了交易系统2000,那个系统的诞生,当时的技术走的是卫星,也就是说通过卫星的交流来实现全球的交易数据的实时的实现。当时2000年的东西对今天来讲已经是OUT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技术上的突破、进步,又使得全球交易市场的交易效果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回到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如果说我们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的诞生,在今天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我们金融深化的又一次如影随形,携手而行。互联网进行也会对我们的金融深化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印证了金融和技术的关系。

第二个看法。对互联网金融今天的出现,我们要有感性的欢欣,也要有理性的思考。互联网金融在我们国家发展的非常快,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发展过程当中,是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一个革命,是一个颠覆还是对现有金融体系有利的补充?目前这个看法还有很大的争议。我看到激进的观点是他开创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不叫直接融资也不叫间接融资,而是另外一种方式。他敲响了传统金融的丧钟,加快了所有金融中介脱媒的速度,最后使金融中介失去存在的价值。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大胆的一个假设。当然谁也不知道未来十年二十年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也看到有人说未来10年,将有60%的现金和银行卡被手机所替代。另外目前在支付小微贷款和网上代销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而且这几个方面正在率先发挥着它的作用。这里面我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叫《本能2》,他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当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快感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难免涌动着各种不安情绪,我们对金融市场上风云人物顶礼膜拜,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被这些金融骗子灌的酩酊烂醉。我们要防止今天的互联网成为太阳神的战车,没有驾驭能力的车手无法控制这样的战车。刚刚朱院长说今天从普惠金融开始,我的看法也是类似的。我的分析是这样的,我觉得目前看到的一些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他本身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他创新这样一种模式的不可替代性,还是说,他只是对金融市场当中,今天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补充和推动?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是我看到的情况。第一个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在今天的市场上如此快速的生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在支付环节当中有很多的收费和安排让大家感觉不方便。如果说今天某一家银行也推出一个帐户,这个帐户向其他帐户支付的时候没有任何收费的时候,今天的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的新的帐户还有没有竞争力,你是不可替代的吗?

第二个是小微贷款,网上做的小微贷款就是我们今天银行当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因为我们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银行也是一个市场参与的主体,按照他的计算,他应该做的就是贷强、贷大、贷房、贷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会把他的资源配置成今天主要来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小微企业贷款确实存在很大的服务不如果充分的地方。现在市场上银行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银行关注中小微企业贷款。而且从2014年开始更多银行开始发纯信用贷款。如果说今天所有的商业银行,或者说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认为中小微企业是他们必须要填补的领域,那今天网上的小微贷款和他们相比有什么竞争力?这是第二个大家要考虑的。

第三是互联网代销。很多人说这是把商业银行不做的屌丝人群聚集在一起,移动互联网公司,把这些聚合在一起之后,找商业银行要结构存款利率或者是投资债券。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竞争力无非是拿到一个结构性存款。他的利率比商业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的利率要高很多。但是在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或者是监管当中是有一条规定的,就是所有在产品代销当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控制风险。如果说有一个公司的理财产品在网上代销的产品出了问题,他还不了的时候,对所有这些通过互联网购买或者是投资的理财消费者我们怎么保护?我想这也是一个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我还要讲一点,实际上商业银行,像我们现在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间的保险,他有一个门槛,我们通过这样的门槛,来看客户承担风险的能力。互联网代销模式是不是革命性的进步或者说革命性的渠道还是说只是一个补充,或者说他要和现有的银行、证券保险的产品相比,有什么真正的竞争力。现在很多银行正在探索说,我要把理财产品销售向更低端或者是更低收入的群体去做,他带来的问题就是说,互联网代销业务有什么真正的竞争力。

所以我的总体看法,可能互联网的技术并没有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当中,真正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或者是进步。可能只是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当中空白的领域当中找到发展的空间。是对该领域的一个补充。所以,我觉得他只是形式上的创新而并非真正的金融本质的革命。有一位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方面。

第三我想说,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欢迎和鼓励互联网技术对银行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有很大的触动。现在银行在客户管理上对客户的细分行业的细分,或者说客户关系的了解是非常欠缺的。银行业只是空有很多海量数据,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应用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对银行的风险管理经营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个我是非常看好这个趋势的。另外就是大数据的预测的功能。对于我们未来管理金融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也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推动的作用的。

第四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属性,他的高负债率,高传染性等方面,这还有待与互联网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本身自身的管理来克服这方面的困难,但是对金融属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这必须要通过监管部门的安排,来使得互联网金融部门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在互联网代销的过程当中,他所涉及到的客户的范围会比传统的代销,无论是上市还是私募、公募它的范围会更加的广泛,涉及到的客户群体会更加复杂。这当中怎么样来防范这种系统性的风险,这是单家机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从更高层面上去进行安排。

最后我想说,作为监管制度的安排,我们也在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安排。总体来说,大家的监管原则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包括机构自身管理,监管和市场纪律,这三个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当中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风险管理和业务复杂性必须要同步进步。第三,对于金融业务未来的预期或者是非预期损失有一个拨备的安排。未来互联网金融当中,这一块也会有的考虑。另外对从业高管的人职资格的审查,对基本风险也要有审慎的要求,另外还要有资产保护,争端解决以及风险处置的机制安排等等。另外还有对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肯定是要纳入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全流程当中。这样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才会有健康的发展。另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涉及到公平性的问题,就是线上线下的机构在做同样业务的时候,也要适用同样的监管原则。作为监管者我们要加快认清信息技术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影响,并时刻保持我们对这种变化带来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警惕。以上是我简单的分享,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进入专题: 互联网金融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69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