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野:中国的官场 骆家辉的秀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7 次 更新时间:2013-11-23 22:57

进入专题: 骆家辉  

泉野  

 

当"别了,骆家辉"的声音在各个舆论场域响起,人们大概也能粗略回忆起两年前这位正统华人后裔走马上任驻华大使至今,所经历过的口水风波和政治风波。

北京时间11月20日,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突然宣布辞职,称将在明年初卸任回国,与家人团聚。与他每次的言行都会激起一阵巨浪一样,这一次投下的这枚定时炸弹,也着实威力无边,引人浮想联翩。

任期不满的骆家辉为何突然选择辞职?这无疑是当前舆论最为关心的问题。紧随其后,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放水版本。一种说法是骆家辉忍受不了北京的雾霾天气,这也符合中国民间舆论场一贯的借力使力和揶揄嘲讽。表面上是解读骆家辉辞职的肇因,醉温之意实则锁定于雾霾。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骆家辉已经公开否认了这一揣度,也属意料之中。还有一种说法是骆家辉个人生活问题,其中尤以"婚变说"刺激眼球,多维新闻也在进一步核实中。

充满八卦气息的揣测更多的是为了挑逗情绪、渲染气氛,作为政治人物的骆家辉终难逃开政治诘问。经常活跃于央视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就大胆抛出了自己的推测:积累了良好履历的骆家辉或将重返美国本土打拼政治生涯,比如着眼于2016年总统大选。假如不成功,也有可能被邀请做未来领导人的副手,毕竟他的前任洪博培已经有过预演和先例。

辞职是"不正常的事"基本达成了共识,美国方面怎么想还是一头雾水。当初美方指派骆家辉到北京工作,是因为其华裔身份。不料想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令骆家辉受到过度关注和限制。也许奥巴马对他"有些不满意",且"怀疑他对大陆过于友好或温和"。

南都评论及时敲响"南评晚钟",毫不掩饰对骆家辉的依依惜别之情。"骆家辉走了,这个坐经济舱、在街头小饭馆吃饭、参加博鳌论坛住不起五星级酒店的美国驻华大使,不时刷新我们的观感。他也许不够'气派',可官员的这种灰头土脸比起土豪金来,不是让民众更放心吗?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骆家辉',我们收获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心态开放了多少。"

既然喊出了"别了,骆家辉",也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搬了出来,骆家辉辞职风波就更难去政治化了,甚至可能更上一层楼被一再抬高。要知道,司徒雷登作为燕京大学创始人和国府迁台前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曾因毛泽东一篇《别了,司徒雷登》被当做"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彼时,虽然闻一多、冰心、黄仁霖等人都对这位外交官和教育家赞不绝口,但毛泽东强大的话语权已然将边角声音彻底淹没。

司徒雷登的离开和惨淡亡故,中国民众大可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摇旗呐喊,将其当做是一场摆脱美国文化殖民主义的伟大胜利。毕竟民智未开,依托于形式感和去内核化的鼓噪尚可大行其道,收获丰硕。这一次,当"别了,骆家辉"的声音响起,却少了胜利的欢呼。虽然他曾被官方媒体当做眼中钉、肉中刺,也让奢靡成风的文武百官坐立不安。

事实上,从骆家辉走马上任第一天坐经济舱开始,他的一言一行就与作秀强行捆绑在了一起。在这场由骆家辉亲自操刀的"独角戏"中,第一幕的平民秀被《经济周刊》主编田俊荣驳斥为贪污剩下的差旅费,被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嘲讽为欠中国钱所以才坐经济舱;第二幕背着双肩包、用优惠卷排队买咖啡,被《环球时报》警告别作秀好好当大使,被《北京日报》当头棒喝要求公布财产,被《光明日报》说是新殖民主义应警惕。

仅凭骆家辉一人就能掀起文化殖民主义的狂澜?带有官方背景的《光明日报》的这一言论被外界耻笑为在过度"紧张"中过于抬高骆家辉的作用。不依不饶的行文措辞,俨然将骆家辉塑造成了中美双簧戏的一枚棋子。"为美国收揽中国民心,强化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奴性,进而分化中国的意识形态",才是这位华裔大使的如意算盘。

中国的官媒在没有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时,就纷纷开火批评美国政客制造事端是自曝其丑,指出"不能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苟且之事";甚至点名骆家辉究竟是致力发展中美关系,还是"处心积虑地跑到中国找茬捣乱"。或许中国的官方和官媒认为没有骆家辉"搅局",中国官场生态就可以继续维持原貌,减少民众以骆为参照物戳其脊梁骨的事情,很多官员的我行我素亦可以泰然自若。在中国,官员们已然习惯了以"职务行为"、"换了其他人也会这样"作为理由,为自己在职务中所犯的错误乃至罪行进行辩护,并在心理上营造一种"心安理得"的假象。在此过程中,却唯独忽略了一点--他们不愿意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不愿意听到自己"错了"的声音,说实话和认错成为中国官员潜规则里一大忌讳。

昔日与《光明日报》同属一个战壕里"兄弟"的《环球时报》,这一次也像是在"喜大普奔"中宣告己方言论的前瞻远大和切中要害。这篇署名单仁平,规格与社评无二致的《别了骆家辉,昔日争议已成插曲》,虽然尽量保持"理中客"式的语气,最后还是不忍抛开文化殖民主义和意识形态渗透。"骆家辉让我们看到,中美之间今天的距离有多近,美国元素深度影响中国社会如今是多么方便。在软实力美强我弱的现实情况下,中美的一些细节差别,以及中国的具体问题又是多么容易被政治化。"虽然很难分清这一切有多少是中国网上舆论的自发行为,有多少是美国方面的引导或精心配合,但环时总编胡锡进化解一些人对"美国使馆榜样"的打造之目的,已经给出强行规范化了的标准答案。

21日出版的《新京报》在头版刊登了骆家辉的巨幅像,没有一语双关地说"别了,骆家辉",只用了《骆家辉将离职》作为标题。《法制晚报》社区新闻中心执行主编就此解读--"今天的《新京报》把即将卸任的美国驻华大使放到头版这么大图,老实说有点意外。我还不至于愚蠢到因为这个就说他们是美分之类,但是该报这个选择很有意思,应该可以被看作该报某种价值选择。"

不消说,这家名义上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日报,在每一次热点事件中的站队都很自由派。《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时该报与《潇湘晨报》不惧重压冲在最前线,呼吁大家"多喝一碗南方的粥";"新快报事件"中陈永洲亮相央视承认收黑钱之前,该报也是铁骨铮铮据理力争;这一次,如果非要为其独树一帜的编排模式寻找解释的话,骨干采编人员均来自南方系,不失为一个简单且直接的切入口。因为在文化渗透方面,南方系通常被看做是美国进行殖民主义的最大战场,稍早前由国防大学推出的内部宣传片《较量无声》也点名道姓将矛头对准《南方周末》。

从国家立场来看,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回应--"骆家辉担任美驻华大使以来为促进中美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努力,我们表示赞赏",也是一以贯之的外交辞令,并无任何新鲜之处。由此出发来推断骆家辉辞职风波是独角戏还是中美双簧戏,自然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不管外交部是何表态,倾向于总结骆家辉 "罪状"的群体,则更愿意将其就任驻华大使期间发生的几起政治事件搬上台面。比如2012年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接连发生了重庆前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和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使领馆事情,让中方大为恼怒,美方也在尴尬地选择进退方略。而骆家辉在背后似乎都主张给他们以"庇护",一度将中美关系带入冰点。只不过,这两项主要"罪状",骆家辉可能只是扮演一个具体执行命令、居中协调的角色。

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一语道尽了骆家辉的无奈和尴尬处境,"鉴于中美关系的非敌非友斗而不破的特殊关系,可以想象他在华所处的敏感位置,但愿没有患上崔永元那种抑郁症。"再加上接踵而至的亲属拖欠风波,骆家辉正式离职前的这段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罢。

    进入专题: 骆家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98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