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淳风:泪血琉球——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往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25 次 更新时间:2023-06-22 00:53

进入专题: 琉球  

唐淳风  

5月15日,一个旨在探讨冲绳从日本独立的“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在冲绳成立。此事提醒人们,在被日本窃据的一系列岛屿上(不局限于冲绳),曾经存在过一个千年古国——琉球王国,而琉球人民要求复国独立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在中日钓鱼岛争执中,琉球古国被双方频繁提起。日方强称,钓鱼岛从属于琉球,而琉球是日本领土。中国学者则先是根据明清两代赴琉使臣的记录等资料,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而不属于琉球,进而指出琉球王国被日本武力吞并、又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日私相授受再由日本统治的历史事实,指出日本并不拥有对冲绳的合法主权。

其间,《世界知识》在今年3月的第6期发表学者雷玉虹的文章《“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详述日本吞并琉球和侵略台湾的一段往事,引起人们关注,内地、香港、台湾、日本和英美等媒体多有报道和评论。5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学者张海鹏、李国强的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指出依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的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此论振聋发聩,立即引发火爆议论。日本首相安倍则对此声称“必须向世界说明日本的立场”,以否定中国的主张,官房长官菅义伟也称其“完全是缺乏见识。(冲绳)毫无疑问是日本领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那么对琉球问题,我们就不妨做个整体回顾。

这些,是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往事。

Part I 中国人,应该认识琉球

战略上,琉球有多重要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像一条篱笆,从北到南紧紧地守护着东海。它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西南部与台湾紧紧相连,东北端与日本鹿儿岛隔海相望。从东北向西南分布着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大岛诸岛、冲绳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全部陆地面积为4670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即琉球大岛),面积1210平方公里。

日本占领琉球后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将北部三大群岛的24个岛屿并入鹿儿岛县,剩下的岛屿(仅40余岛有人居住)以冲绳诸岛为中心组成冲绳县,面积不到总面积的一半。琉球王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行政中心、最大城市那霸市的东郊。冲绳县的总人口为130多万。

琉球(冲绳)群岛是东北亚地区东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被日本称为“国门”。对于美国而言,控制了琉球群岛就等于控制了远东。因为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如同一条长长的锁链,把东亚与太平洋隔开,而琉球群岛正好处于这条锁链的中心环节。正因为如此,二战后,美国在这里苦心经营,将它建设成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

琉球群岛是中国东海的安全屏障,也应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基点。琉球现状使中国东海的战略主动权被他人牵制,海上战略安全陷入被动,给中国保卫台湾、东海和钓鱼群岛带来根本性的障碍,使中国海军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近海,无法进入远洋,也会使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日本来讲,琉球群岛扼守着日本向南发展的大门,如果失去对琉球的控制,就不但失去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还从战略上被切断了驰援“台独”、抢占东海和钓鱼岛的通道,对中国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也会使美国封锁西太平洋的防御战线全面瓦解。

重要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琉球群岛极大的军事和战略价值,它东承美国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基地关岛,北瞰千岛群岛和朝鲜半岛,南探巴士海峡,西窥我国台湾海峡及全部沿海地区。因此,在美军眼里,琉球无疑成为美军“太平洋的基石”、“亚洲的战略枢纽”。

二战后期,美军倾太平洋战区所属的全部陆海军,发动了攻克琉球群岛的“破门之战”,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太平洋战争期间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役。此役双方共战死23万余人,日本“帝国联合联队”被全歼,号称不沉战舰的旗舰“大和”号也葬身海底。美军共伤亡7.5万余人,损失飞机763架,沉失舰艇404艘。

在二战期间及之后,美国趁机强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并逐步将其势力扩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和领土。基于这种优势,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又指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杜勒斯还特别强调,台湾岛构成了太平洋西边缘上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环节。

在提出岛链战略的同时,美国大力加强在岛链上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此外,美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建立军事同盟,增加驻兵数量,加紧岛链的封锁力度,保持对各国的遏压态势。

自从1945年6月美军完全占领冲绳岛以后,美国就逐渐将其西太平洋的“防御前沿”前推至这一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在冷战中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第一岛链”在美国太平洋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军在亚洲驻军共10万,而在琉球群岛驻军就有3万之多。美军在日本共有133处设施,在琉球群岛就有41处。琉球群岛面积仅占“日本全国”面积的0.6%,但美军在琉球群岛基地的面积却占“驻日”全部基地面积的75%,占琉球群岛总面积的20%。美国还在冲绳基地储存有核武器。

岛链因冷战而起,然而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这条套在亚洲大陆脖子上的锁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在不断加长,兵力也在不断增加。表面上看,驻琉球的美军和基地都有所减少,但其实只不过是美日军队换防而已。美军驻琉球的军队有3万多人,减少的数量十分有限,而准备进入琉球的日本军队却有5.5万人之多。随着日本以中国为敌,将进攻力量调集到西南战线的战略不断落实,琉球的进一部军事化问题正日益突出,由琉球地界对中国的东海、台湾和钓鱼群岛发起军事进攻的可能性正逐日增大。

上世纪末,美军撤出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后,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在西太平洋的地位愈发凸显,而位于西北方向的琉球群岛与之遥相呼应,呈犄角之势,成为策应“第二岛链”的“桥头堡”和美军部署在亚太最前沿的阵地。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看,作为西太平洋的前哨基地,琉球无疑是美军剑指东北亚、遏制西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超级“航空母舰”,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卷土重来,对中国实施侵略和封锁的前沿阵地。

那些遥远而亲切的往事

至少在两千年以前,琉球先民就与中国和朝鲜存在着直接的交流和往来。隋朝已与琉球建立了密切的官方关系,唐朝政府则派僧人到琉球传播佛教,并派各行工匠前往琉球建设寺庙等。唐朝还向琉球派送了文化专才和行政人才,协助琉球发展文化教育,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琉球也大量派遣官员和学者前来参拜和学习,带回了对其后代影响深远的中原文明。从大量的事件记录中可见,隋、唐、宋、元时期大陆与琉球已是有据可查的宗藩关系。而明清时期双方关系则更加亲密。公元13世纪出现山南王和山北王挑战中山王这种三王割踞的局面。明太祖知悉后专门去诏,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此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互不侵犯,足见当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何等的权威。15世纪前半期中山王尚巴志先后征服山北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并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琉球与大明朝廷的关系十分密切,琉球国王形容与中国的关系是“父子之国”,年年遣使朝贡。明朝除在琉球王继位时派特使亲往册封外,还给予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使琉球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琉球遇到自然灾害,明朝政府除给予很多援助外,还要求琉球将朝贡期延长至十年一贡,以便休养生息。但琉

球还是坚持一年一贡或隔年一贡。明太祖特赐善于造船航海等技术的专才——三十六姓闽人移居琉球,为增进琉球与朝廷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琉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对待藩属的朝贡一向“薄来厚往”,藩属进献少量的特产,得到的是“天朝”大量的回馈。琉球的每次朝贡都能得到大量的实惠,在与“天朝”朝贡形式的交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时为了抗倭的需要,明朝实行严厉的倭禁政策,禁止和日本人贸易,使日本人的奇缺物资不得不通过朝鲜和琉球进行补充,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琉球中转贸易的发展。琉球将从中国获得的大量物资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成为东海上的一个贸易中转站,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也成为了中国与海外通商的重要门户,使得明朝在实行海禁之后还能通过琉球这扇窗口了解日本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一些事情,增强了大明朝廷对外界的把握和认识。

进入清朝后,琉球国王于清顺治年间几次遣使臣到北京朝贡并请求册封。顺治、康熙两次颁布了《敕琉球诏》,并于康熙元年完成了册封典礼。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同治皇帝都有御笔题赐匾额颁赠琉球。琉球在向清朝朝贡时总是进贡很珍贵的奢侈品,康熙体恤之,免其入贡,只允许进贡土特产,使琉球减少了不少负担。为扶持琉球的经济发展,清朝还鼓励对琉贸易,并且免收琉球物产的关税。

朝廷的关怀备至,使琉球国民甚感温暖,很多人都转向与大陆的贸易,以致琉球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其产品销往南洋和日本,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琉球作为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窗口,与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很多国家都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和往来。自18世纪末开始,就有一些西方国家的船舶和商队与之有所来往,并签订了一些通商友好之类的条约。这些条约一律用琉球的官方语言汉语签订,年号和国号都一律沿用大陆朝廷的年号和国号。其中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提督的舰队到达琉球一事尤其具有象征意义,正是佩里在次年3月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迫使日本开国。当时佩里误以为琉球是日本领土,所以要求日本开放包括琉球那霸在内的五个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大清王朝的属国,日本的天皇和政府无权决定它的港口开放权。佩里赶回琉球后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正式签订《琉球-美国修好条约》,琉球开放那霸港口与美通商。至19世纪中后期琉球被日本吞并之前,西方列强基本上都与琉球建立了友好的通商往来关系,琉球的海上贸易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Part II 琉球覆亡痛史

1609:倭寇灭琉的第一次尝试

自11世纪中国宋代起,“倭寇”即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带。到15世纪明代时期,倭患已在中国和朝鲜为害甚烈。当时中国沿海和朝鲜、琉球面临的最大灾难就是倭寇的入侵。在国家的操纵下,倭寇的力量已变成了大部队互相配合的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抢劫范围和对象由对海滨民间的简单掳劫,发展到了深入内地几百里的攻城劫寨和对中国政府军的阵地战,成为残酷的国际战争。

大明朝廷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抗倭、禁倭政策,一方面实行全面海禁,对整个日本进行经济封锁;一方面在嘉靖年间展开了一场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抗倭战争。

同样深受倭寇骚扰之害的琉球,服从大陆朝廷的提调,全力协助抗倭灭倭。据载,嘉靖年间琉球王协助中国破倭,不时向中国提供倭寇的动向,还对从大陆败还抵琉的倭寇“遣兵邀击,大歼之”,受到皇帝的嘉奖。日本虽无力报复中国,预谋报复朝鲜和琉球,只因畏惧明朝的强大,一时未敢轻举妄动。

1591年,丰臣秀吉倾日本全国之兵进攻朝鲜,而且还派人到琉球征集粮饷,但遭拒绝,后又规劝琉球向日本朝贡,也被拒绝。而在中朝联合抗击日本的战争中,琉球亦有相助之功。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对琉球的仇恨。

盘踞日本九州的萨摩藩主岛津家久,一直想去报复琉球。但因慑于大明的强大,未敢动手。到了1609年前后,大明因连续18年对日作战,元气大伤,加上农民起义四面楚歌,疲于奔命,应接不暇。不可能再出兵庇护琉球和朝鲜。萨摩遂决定使用武力攻打琉球。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3月4日,萨摩藩出动3000精兵和100余艘战船,携带精锐武器火绳枪,渡海攻打琉球,很快夺占首里城,大规模掠夺后,将琉球王尚宁及王子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扣作人质。胁迫琉球在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同时,向萨摩纳贡,进入所谓的“双属”时期。 直至清朝建立,慑于大清的强大,才不得已于1654年退出琉球。前后压榨琉球45年之久。

德川幕府(日本的中央政府)远隔千里,信息不灵,不知道萨摩擅自出兵。得知萨摩掳得琉球国王后,吓得满朝皆惊。因为日本刚刚在朝鲜半岛与明军鏖战了十几年,知道明朝的厉害,如果灭亡琉球,无疑要重启与大明的战端,冒倾城灭国的风险,因此强令萨摩藩维持琉球王统,并让岛津用天皇车舆将尚宁王护送到江户(幕府所在地,即现东京),以皇室之礼接见尚宁王。见面后,幕府首领德川家康(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大臣)又是赔礼、又是解释,一再说明马上护送尚宁王回国。又当面斥责岛津无理,令他马上护送尚宁王回国。其实德川幕府无法控制实力强大的藩属,要让萨摩藩将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萨摩不仅是强藩,野心也很大,傲气还很足。加上远离江户,天高皇帝远,中央政权想管也管不着,因此屡屡视江户将军(中央首脑)如无物,并没有按日本政府决策让琉球国王早日回国,而是继续把他们关押起来,但最终还是迫于大明的天威和幕府的压力才将他们释放回国。

尚宁一行在被萨摩折磨了两年五个月后,于1611年9月底带着一身伤病走出牢笼回国时,王子还被继续扣押在萨摩当人质,江山已经失去了一大半。萨摩的条件是除继续按约纳贡外,一是割让奄美列岛、吐噶喇列岛和大隅诸岛等五大群岛(是琉球国土总面积的一多半)作为萨摩藩自己的私有领地;二是规定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必须由萨摩管理,这就实现了萨摩取代琉球贸易地位的战略目标。

但萨摩并不甘心就此罢休。到明末大起义风起云涌、明朝政府即将灭亡之时,它的野心又开始恶性膨胀,1631年竟再次将军队开进首里王宫,企图长期占据琉球的统治中心。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身陷囹圄,琉球对大明的忠诚也丝毫没有动摇。不但坚持每年都遣使朝贡,在得知日本有侵台之意后,琉球国王尚丰还秘密遣使向明朝汇报。清兵入关后明朝皇子逃亡福建建立南明流亡朝廷,琉球也还继续遣使朝贡。

1644年明亡。1646年,出使南明的琉球使者被清军抓获,经盘问得知是到清朝来请求册封的,而且身上还有求见顺治皇帝的国书,遂被护送到京,于1647年在北京持琉球国书谒见了顺治皇帝,并请求册封。但是,清朝礼部认为前朝的印玺尚未交还,不便册封。其实国书是琉球使者临时写的,因为清军入关前明朝就已被李自成推翻,为因应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化,琉球使者所带国书就只是盖有国王玺印的空白纸,以备临机应变,怎么可能退回前朝的印玺呢?

1647年国王尚贤逝世,其子尚质继位,次年派人报知清朝,清朝即派人经福州去琉球致吊并祝贺新王。顺治皇帝派使臣去与琉球恢复交往,给琉球以及尚质国王壮了胆气,也给了萨摩侵略军极大的震慑。1654年萨摩从琉球撤出全部军队,返还所割五岛。琉球也中止了对萨摩的朝贡外交。

可以看出,萨摩人是何等心虚和狼狈,畏惧大清到了这种地步,又岂敢再让琉球朝贡呢!换句话说,看到萨摩的这种狼狈相,琉球又怎么还会继续向它朝贡呢?有史可查的资料证明,自1654年萨摩撤兵直到1872年,日琉之间是没有朝贡关系的。日本史学界所谓“自萨摩出兵至琉球灭国,琉球一直向日本朝贡”的说法,无非是想强调吞并琉球的合法性而已。

1879:再次入侵,琉球终遭吞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明治天皇宣布要建立一个“八纮一宇”的大帝国,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鼓吹要“开疆拓土”、“开拓万里波涛”,日本军方积极鼓吹“征台”、“征韩”和“吞琉”。日本政府“开疆拓土”的第一个目标就选定了琉球,而且与侵略台湾同步进行。

1868年明治政府刚刚成立,就向历来地位相等的邻国琉球下达“太政官令”,妄称将琉球王国置于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之下。随后又称将琉球改为日本政府的直辖地。1872年10月明治天皇亲政之时,琉球王子等人到日本东京祝贺。明治天皇竟突然向琉球来使下诏,宣布将琉球王室“升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就此一道诏旨,抹杀了千年古国琉球的社稷,还自称是“升为琉球藩王”,似乎原来的琉球国王连当藩王的资格都没有。次年又下诏书命琉球受内务省管辖,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琉球只好再次像对待当年的萨摩入侵一样,答应纳贡。这就是日本人所称的“日清两属”。

此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正在此时,1871年发生了“牡丹社事件”,即在台湾南部牡丹社附近发生的琉球船难民被误杀事件,为急于侵占台湾、吞并琉球的明治政府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清朝官员将台湾土著居民称作“化外之民”的不当言论,又被日本抓住作为出兵侵略台湾的依据。此一情节,本刊曾在今年第6 期发表雷玉虹所写《“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一文予以详细介绍。

有资料称,日本在这次侵台战争中,加上后面陆续赶到的援兵共6000多人。但几乎是全军非死即伤或卧病不起,溃不成军,无力抵抗清朝的反攻。赶到台湾的清朝大军,总兵力为日军数倍,使日军陷于全军覆没的绝境。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等人从马尾分乘军舰前往台湾。沈葆桢布置“扬武”、“飞云”、“安澜”、“靖远”、“振威”、“伏波”各舰常驻澎湖,“福星”舰驻台北,“万年清”舰驻厦门,“济安”舰驻福州,“永保”、“琛航”、“大雅”三艘运输舰运送军队、装载军火,“测海”号快舰则在闽沪间递送消息。中国自制的大批军舰第一次在反侵略作战中发挥了作用。淮军13个营6500人携洋炮20门入台,福建水师5000名洋枪队随即渡台增援,福建巡抚王凯泰又带兵25000人渡台,使日军处于进退两难境地,不得不通过外交渠道寻求体面撤军。这为通过谈判解决事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沈葆桢抓住机会派人与日军进行谈判,申明台湾高山族人杀害琉球人一事,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中国有能力、有决心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谈判代表与日本人“反复辩论”,“逐条穷诘”,使日寇理屈辞穷,无言以对。

但中国的交涉策略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和”字,坚强抵抗只为求和,军事布置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后竟然不顾前方的有利形势,于1874年与日方签定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即《北京专条》。该约虽仍强调台湾为中国领土,却将日本的入侵称为“保民义举”,以赔银50万两达成日本撤军的协议。

《北京专条》的最大耻辱是不敢对侵略说“不”,打了胜仗反而给侵略者赔钱,从此助长了日本和列强的侵略气焰,给了国际社会一个软弱好欺、甘心任人宰割的窝囊形象,招致了以后几十年的无穷灾难。

签完《北京专条》之后没几天,日本灭琉的方案就已搬上了台面。所谓的合法借口正是那个令人千古浩叹的“保民义举”四个字。

必须说明的是,《北京专条》中说,日本此次出兵,“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所指之“民”,日方在与中方交涉时是指的佐藤利八等“被劫”的日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出是“被杀的琉球船民”。中方从未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如果说明包括琉球船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条》,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回国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迫使琉球与中国切断宗藩关系,如此才能使琉球接受改变,奉日本天皇之正朔。

根据大久保利通的建议,1875年初,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针对琉球王国的强制“命令”《琉球处分》方案:一、琉球对中国朝贡、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二、撤销在福州的琉球商馆,其与中国的贸易业务,以后一概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三、琉球王登基需经中国派员册封这种礼仪今后一概废止;四、命琉球王速赴东京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对琉球王国的政治改革及设施兴建等一系列方案;五、琉球王国与中国今后交涉,一概归日本外务省管辖。

为了迫使琉球王国接受这一“命令”,日本陆军开始在琉球群岛设置兵营,加紧为吞并琉球做军事部署。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1875年(光绪元年)6月,日本政府正式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到琉球,传达了上述“命令”,正式禁止琉球对清朝贡及一切往来。规定琉球改用日本年号,遵从日本法律,并派遣学生至东京就读。琉球国王尚泰对此表示拒绝。9月6日,日本内务省特使松田道之向琉球提出最后通牒,强迫其执行。松田调集驻扎琉球的日本军力,拘捕了琉球国王尚泰及诸王子,以武力控制了琉球的内政外交。次年,日本强行接管琉球的司法权和警察权,并对其实行海外护照制。凡琉球人前往中国,必须申请护照。

中国据理力争,但日本置之不理。1878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改琉球为郡县,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由日本外务省处理。1879年3月30日,日本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到琉球,配合驻琉部队,采取突然行动,冲进琉球王宫,勒令国王尚泰遵照范本写誓词,保证不再向中国及其他各国乞援。然后不容分说命令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交出政权,将王室成员全数逮捕,强行押往东京。随即大肆抢掠宫中财宝、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将琉球藩改为由日本政府直辖的冲绳县。并以王宫为军事大本营,展开对整个琉球的残酷镇压。

就这样,琉球这一千年古国,硬是活生生地被日本灭了社稷。

清朝政府和琉球官民的反侵占斗争

日本吞并琉球后,大清不肯割让主权,丢弃属国;琉球王室和各级官僚领主不甘社稷被毁,国统被灭;人民群众不愿意当丧家之犬,亡国之奴,沦落为受日本人任意欺凌的下等贱民,大家奋起抗争,留下了千千万万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悲壮故事。

琉球民众不愿就此亡国,广大的官僚士族和老百姓一道奋起抗击日本的侵略。各岛臣民自发组织起来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的搏斗,武装抗争之事此起彼伏,直到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连朝鲜、辽东、台湾都被日本占有,明显复国无望,也还是坚决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不服从日本的管理。

日本侵占琉球时,琉球国王子急赴天津,每天早上都要长跪在李鸿章的辕门外,哭请他援救琉球,坚持几个月后痛哭而归。

1876年10月,琉球密使紫巾官尚德宏、通事林世功、都通事蔡大鼎等39人,奉王命驾乘小船,秘密冒险出海。次年4月抵达福州,递交国王咨文,呼吁清廷救助。此后为躲过日本杀手的跟踪又剃发化装到天津谒见李鸿章,陈奏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之事。据传,到最后向德宏一连几天几晚跪在总理衙门前,不喝一口水,不进半点食,“泣血呼号”只求朝廷早发救兵,终至绝望,从此不知所终。有说他跳海殉国了,也有说他上吊身亡了。

1880年,滞留北京的林世功多次以绝食上书清政府,请朝廷出兵援助复国。后绝命陈情,拔剑自刎,以死殉国,遗下一纸“陈情书”和“一死犹期存社稷”的绝命诗,为古老的琉球王国留下了悲壮的血色印记。

大清的据理力争,使日本阴谋未能全面得逞。日本吞琉的时机,正好跟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阿古柏分裂势力作乱新疆全境的事件碰到了一起。殊不知日本是以同意俄国军舰驻扎长崎为条件,换取俄国同时向清廷发难的。清朝倾举国之力应付新疆战事,尚且胜负难料。在东北,大量沙俄陆军分屯于海参崴、旅顺一带,虎视眈眈,不但想将疆界南移,还企图吞灭我蒙满以挟制京师。在南疆,法军已攻入越南河内,眼看属国不守。西藏的抗英斗争正值关键阶段,英军一路北上,与新疆的阿古柏分裂势力互相串通,对西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况且,刚刚打败太平天国和捻军,大清元气大伤,无论军力、财力都无法支撑同时打多个方向的国际战争。

而且琉球问题,决不是尚德宏他们想象的只要大清出兵就能解决的问题。派兵即是开战,不仅3000余里长的琉球群岛可能双面受敌,而且大陆东南沿海处处都会成为战场,纵有百万雄师也不足以布防。你攻其一点,它可以从任意几十个点上进行反扑和骚扰,不是派几个兵就能打走日本人的事。国力衰弱、边患四起、内外交困、又无可用之船舰水兵,实在有心无力。清朝既然不可能通过全面开战去救琉球,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外交上的鼓噪、施压了。根据史料记载,清政府在能做的工作方面,还是尽了力的,也正是由于大清的据理力争,致使日本强迫大清割让琉球主权的阴谋至今尚未得逞。

根据有关史料记录,清政府在以下五个方面与日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简而言之,一是向日本驻华大使施压,强烈抗议日本侵略琉球。

二是我驻日代表据理力争,如驻日公使何如璋与副使张斯桂共同署名,于1878年10月7日,义正词严地向日本外务卿发出抗议日本侵犯琉球的照会,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此后何如璋多次照会寺岛要求日本撤退派往琉球的军队,恢复琉球对中国的进贡都没有得出结果。

三是通过国际社会向日本施压。列强的干涉对日本是不利的,英国驻清公使威妥玛批评日本占领琉球是凭借武力,没有合理的根据,并到处发表同情清政府的见解。威妥玛甚至极力主张中国进行武力抗争。驻清德国公使巴兰德也批评日本对清外交“行迹近乎欺凌”。美国、法国、荷兰和其他各国也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示了愤慨。美国前总统甚至亲自出面逼日本退出琉球。来自中国方面的抗议和国际社会的非难,的确使日本遇到了外交的困境,使之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国的割让和认可,吞并琉球的行径不但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还有可能得不偿失。以致不得不提出与中国共同瓜分琉球王国,以此来解脱困境。

四是对日本进行外交报复。从拒绝日方一直企图将“内地通商”及“利益均沾”条文列入条约的要求,到“闭关绝市以困之”,断绝日本从中国大陆获取战略物资和谋取商业利益的渠道。这使日本政府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在琉球问题上采取妥协态度。

五是请人从中斡旋。李鸿章请1879年5月来华游历并拟东渡日本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中日琉球争端,格兰特慷慨答应。格兰特的调解并不代表美国政府,但日本再怎么猖狂,在列强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加上格兰特享有很高的国际威望,日本就更不敢拒绝他的调停了。理屈词穷之下,日本与格兰特草拟了一个“分岛方案”,即将琉球国一分为三,北部日本占据的五岛由日本统辖;中部诸岛让琉球立国;南部的宫古岛及八重山列岛划归中国。

但随后日本出尔反尔,并没有遵守与格兰特商定的三分方案,而是将三分方案改成二分,不但不提琉球复国问题,而且将南部宫古岛与八重山岛归还中国还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修改1871年中日通商条约,允许日本商民跟西方人一样进入中国内地经商。

当时中俄关系十分紧张,俄国战舰15艘云集长崎威逼中国沿海,日本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以贫瘠荒凉的两个小岛换取清政府对其吞并琉球的承认,并要在中国取得与欧洲列强相同的地位与权益。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始终没有接受过各种瓜分琉球的方案。按李鸿章回答格兰特时所声明的,中方对于琉球没有领土需求,惟日本将琉球王“无故废灭之,违背公法,是为各国所无之事”,因此,琉球复国是大清所考虑的惟一目标。当时李鸿章等人并不知道所谓南岛是个什么概念,还以为王宫首里城就在

南岛,认为只要归还了王宫和南岛,琉球就可以复国了,一度准备接受日本方案。直到最后搞清原来南岛贫瘠荒凉,既无王城,也根本无法立国,才将签约之事放弃。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连台湾、朝鲜和辽东都割给了日本,争琉之事就没法再谈了,近代涉及中琉日三方的“球案”事件也就这样不了了之地束之高阁了。日本在割占台湾的同时,也巩固了对于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琉球人民从此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日本不但未能得到中国对琉球主权的割让,还因为琉球王室始终拒绝日本的吞并,一直没有同日本签订有关国家主权的条约。既没有琉球王室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的文字依据,也没有琉球君臣投降或愿意归顺日本的所谓“誓约”,因此,日本军国主义占领琉球,没有任何国际条约为依据,完全是暴力侵略的结果。

Part III 处心积虑三占琉球

独立梦想再次破灭

在日本侵占琉球66年之后的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根据《开罗宣言》“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以及《波茨坦公告》重申的“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的原则精神,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提出的“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后由苏联附署的公告各条款。 我们兹担承日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实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 ” 等,琉球算是再次摆脱了日本的魔爪。

但是,琉球人民的多灾多难是最令人唏嘘的。人们原以为日本交出被占领土后,琉球能够从此获得解放,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了。没想到美国占领军并不想将琉球交还给琉球人民。在占领日本初期,美国报复日本、清除军国主义的措施是坚决的,包括清算战犯、解散财阀、制定和平宪法等等一整套措施都毫不含糊,毫不手软。

但是,这种状态没有维持多久。这是因为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壮大,中国国内局势几年间翻天覆地,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扶蒋制日”的东亚战略,紧接着新中国成立。随着冷战的开始,日本这个被报复的对象,成了美军的依靠对象;不共戴天的仇家,成了需要相互扶持的亲家。本来互为敌对的新老侵略者殊途同归,“扶蒋制日”的东亚战略掉转过来改成了“扶日制华”、“扶日制苏”、“扶日制朝”。

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关于委任统治前日占岛屿的协定》,将关岛、所罗门群岛、硫磺岛、中途岛、小笠原群岛和琉球群岛等所有从日本占领军手中夺取来的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群岛都置于美国的统治之下。后来这些“托管”岛屿大部分被纳入美国版图。琉球则由于其战略地位特殊,被定位为“战略防区”托管区,这是过去从未使用过的名称,它不同于“领土托管”。后者虽然也是军事占领,但并不专门用于军事目的,而“战略防区”托管,则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

早在1945年6月美国占领琉球群岛后,就着手在群岛建筑军事基地,同时,美国也在积极图谋永久霸占琉球群岛。美国占领琉球后不久,就宣布以美国占领军为惟一管理当局,独揽了琉球的一切权利,不顾一百多万琉球人民的坚决反对,也不顾苏联、中国和其他盟国一再要求还权于琉球人民的郑重声明,坚持要把琉球当作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来经营。

同时,日本统治阶层也看清了美苏之间的矛盾和美国的企图。日本政府深知,如果同意美国驻军,要回琉球的主权决不是不可能的。阴险狡猾的日本政要们虽无力推翻美国的军事占领,但并不等于不处处算计美国。在美国有求于日本、有用于日本的前提下,日本趁机提出收回琉球等美占岛屿主权,召开对日和会结束敌对状态,缔结《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等要求,美国就不可能不答应了。因此,琉球的命运再次落入日本的算计之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为美军侵朝的重要基地。美国政府为把日本早日纳入其战略体系,急于对日媾和。1951年3月,美国擅自向远东委员合成员国提交所谓对日和约的“临时草案”,7月,美国单方面向各有关国家发出了将于9月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的通知。8月15日正式公布所谓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定本》。这个草案定本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我国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企图单方面对日媾和的罪恶阴谋。

对日媾和会议于1951年9月4日至8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苏联代表葛罗米柯首先指出,应当邀请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会议。之后,苏联代表针对美、英制订的《对日和约草案定本》进行了强烈的批驳,并提出了修正案:主张日本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的主权;承认苏联对南库页岛等岛屿的主权;禁止留驻外国军队;限制日本军备;日本不得加入以任何旧交战国为对象的军事同盟;对受害国进行经济赔偿等。除苏联外,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代表也对和约草案进行了批驳。波兰代表威尔布洛夫斯基在发言中指出:遗憾的是,在战争中蒙受最大牺牲的中国的代表却没有出席会议。“这里没有一开始就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战斗的代表。”对于代表们的意见,杜勒斯以对日媾和不能推迟等为借口,拒绝接受。

在美国的控制下,按照预定的时间于9月8日举行了所谓的和约签字仪式。出席会议的52个国家中,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三国拒绝签字,其余48个国家的代表先后签了字。日本出席和会的首席代表吉田茂最后一个在和约上签字。

《对日和约》是—个违反国际协定、侵犯中苏等国主权、适合美国利益的和约。如在领土方面,《和约》第二章第二条只规定:日本承认朝鲜之独立,放弃对朝鲜包括济州岛、巨文岛及郁陵岛在内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放弃对千岛群岛及由于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条约所获得主权之库页岛一部分及其附近岛屿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等。但对这些岛屿的归属问题,条约只字未提。这就严重地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等国的主权。

为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和约》在领土条款的第三条中规定日本所属的北纬29度以南之西南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甫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礁与南鸟岛置于美国托管之下,并由美国对上述岛屿的居民、领海等行使一切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力。在第三章安全条款中规定,日本有“自卫”权,美军无限期留驻日本。为了重新武装日本,“安全”条款中违背众多国家的愿望,没有限制日本武装力量和禁止日本法西斯组织活动的规定。

《对日和约》的签订使日本在法律上被解除了占领状态,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相反,由于条约把日本的部分岛屿规定由美军托管和准许美国在日本无限期地保留驻军等,标志着美军对日本公开的、半占领时期的开始。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签订对日和约上采取排斥中、苏等国的政策,因此,这个没有对日作战的主要盟国中国和苏联等国签字的《对日和约》,并没有按照国际协定,结束中苏等国的对日战争状态。

《对日和约》签订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旧金山对日和约》成了把苏联、中国等排除在外,只有美英等国签字的片面媾和条约。第一,条约没有使日本结束和苏联、中国的战争状态,没有恢复和平,只是使日本决定性地从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第二,条约允许美国以托管的名义半永久性地对冲绳实行军事占领,允许美国以保卫日本安全为名,继续对日本本土实行永久性军事占领。第三,没有解决战争赔偿、领土等通常签字和约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日和约》生效后,日本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在亚洲的反共堡垒。在美国的指示下,1952年4月,日本成立了“海上警备队”,8月,成立了保安厅,10月,把“警察后备队”改名为“保安队”等。日本的武装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新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在日本扩大军事基地。据统计,到1953年1月底止,美军在日本设有飞机场44个,演习场79个,港湾30个,兵营220个,加上其他“设施”,共有733个。又据统计,到1953年1月,美军在日本的军事基地面积已达到14万公顷。

奄美等北部岛屿重落日本手中

在旧金山和会上,美国表示允许日本保留琉球、小笠原两群岛的残存主权。美国代表杜勒斯称:“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岛屿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下,而以美国为管理当局,并允许日本保留残存主权。”日本代表吉田茂在演说中称,他“以极大的喜悦接受 把奄美大岛、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其他根据和约第三条应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下的北纬29度以南各岛的主权留给日本”,特别期待“这些岛屿早日回到日本的行政管理下”。

旧金山媾和后,美国政府内部曾就如何处置其直接占领下的琉球和小笠原群岛展开争论。1951年10月,盟军占领总部提出应将两群岛归还日本。盟总的意见得到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的国务院的支持,却遭到主要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军方的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结果达成妥协,把问题搁置起来。

日本的立场与美国针锋相对,其最终目标是使美国归还琉球、小笠原两群岛。为达此目标,吉田政府坚持以迂回和积累为特点的间接路线,采取分期逐步解决的方针。1953年3~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归还位于琉球群岛北部的奄美大岛的要求。这次,美方认真考虑了日方的建议。8月8日,杜勒斯国务卿在东京宣布,把奄美群岛归还日本。日方精心策划的这次外交行动取得了重大的政治效果。日本统治集团喜出望外:吉田首相当面感谢杜勒斯;冈崎外相通过外交途径向杜勒斯递交感谢信;日本天皇裕仁亦向美国总统和国务卿表示“最大的敬意”。

至此,日本策划的重新占领琉球的阴谋得以部分实现。接下来只是如何从美国占领军手里夺回剩下的冲绳本岛以南的主权而已。

1972:三占琉球终于得逞

夺得奄美群岛两年后,1955年8月,正在访美的重光葵外相向杜勒斯国务卿提交并宣读一个文件,正式提出要求美国归还奄美群岛以南的琉球领土和小笠原群岛。这是日本在领土问题上首次对美国采取正面进攻,杜勒斯当即拒绝,称不准备在此时考虑改变两群岛的地位。

美国的强硬态度,使日本硬碰硬的尝试宣告失败,不得不再次退到迂回的路线上来,转而仅要求归还小笠原。

1957年2月岸信介内阁成立后,日本政府再次以强硬、直接的态度就领土问题对美发动进攻,在半年中连续发动三次攻势。

1957年4月,日方明确要求美国十年后归还琉球和小笠原,允许日本政府机构在归还前即在琉球发挥作用,逐步遣返小笠原前岛民。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提出附有时间表的一揽子归还琉球和小笠原方案。这表明,解决与美国存在的领土问题,已提到日本外交的日程上来。美方拒绝了日方的建议,重申在远东建立持久和平与稳定以前,美国无意归还琉球。6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布第10713号政令,把琉球置于美国政府的直接行政管理下,加强了对琉球的统治。

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布政令十多天后,岸信介首相紧急访美,向美发动第二次攻势。他在分别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杜勒斯国务卿会谈时,均提出同一问题:归还对琉球和小笠原的施政权、允许小笠原前岛民返岛。岸信介访美虽未在领土问题上打破僵局,却取得三个进展:(1)首次在联合声明中载入日方的领土要求;(2)首次在联合声明中写明日本对琉球和小笠原拥有残存主权;(3)就日本给冲绳经援达成秘密谅解。

同年9月,日本发动第三次攻势。藤山爱一郎外相于23日在华盛顿与杜勒斯国务卿会谈,欲在领土问题上取得突破。他先要求美方允许至少数百名小笠原前岛民返岛,遭拒后又提出小笠原前岛民扫墓问题,再遭婉拒。会谈临近结束时,藤山再次恳求美方,至少遣返100~200名小笠原前岛民。但到10月,美方关上了谈判大门。在杜勒斯看来,小笠原问题已成过去。

至此,岸信介政府发动的三次领土攻势均以失败告终。

佐藤荣作于1964年11月出任首相后不久就发起总攻,继鸠山一郎、岸信介后第三次在领土问题上对美采取强硬路线。1965年1月访美的佐藤首相与约翰逊总统举行第一次会谈时,要求美方尽早归还琉球和小笠原。此时,美方的态度有所软化,大体上表示理解。13日发表的日美联合公报表明,在领土问题上,日本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宣布佐藤首相希望把琉球和小笠原两群岛的“施政权尽快归还日本,并对扩大琉球群岛岛民的自治权和进一步提高其福利表示深切的关心”时,美国未重弹无限期保持对两群岛控制的老调,而是首次公开对日方的愿望表示理解。

佐藤首相为达成历届内阁努力十余年却仍未达成的领土目标,成立了冲绳问题阁僚协议会,研究归还方式。此时,佐藤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采取“分批归还”方式,一是采取“全面归还”方式。冲绳问题阁僚协议会主张“分批归还”,但佐藤首相没有耐心去等待“分批归还”。

日本为确保佐藤首相1967年11月访美时在领土问题上取得突破,频频发起攻势,迫使美国让步。到1967年9月三木外相访美时,问题已经不是是否,而是何时、以何种条件归还琉球、小笠原两群岛了。腊斯克国务卿在会见三木外相时,作出两个暗示:美国至少要等到新总统在1969年任职后才能对琉球作出明确承诺;关于归还小笠原,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腊斯克的表态意义重大。日本虽然三次对美推行直接路线,但迫使美国在领土问题上作出如此重大的让步,尚属首次。从10月初到11月佐藤访美前夕,三木外相又与美国驻日大使会谈四次,大体上决定了佐藤首相访美时宣布归还小笠原,并就扩大琉球的自治权、日本与琉球一体化等问题大体上达成一致。

到佐藤首相访美前夕,日方已摸清美方在琉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方案。此时,日本政府的领土要求已集中于琉球,其基本态度仍是“尽早”归还,而非“即时”归还,所不同的是多了个时间表。1967年11月14日,佐藤首相与约翰逊总统举行第一次会谈。在谈及领土问题时,佐藤首相正式向约翰逊总统提出确定归还琉球的目标日期问题,并提交一个英文备忘录。其中有“以在两三年内就双方满意的归还时间达成一致为目标”的内容。佐藤进而表示希望把此语加入联合声明。从是日夜到次日晨,日美就联合公报关于“在两三年内”的日文表述达成一致。至此,佐藤大体上达到访美目的。

次日,佐藤首相与腊斯克国务卿会谈,就美方提交的联合公报文本(增加了关于归还琉球的目标日期)达成一致。11月15日,日美联合公报发表。关于琉球,称“两国政府应在最近二三年内商定一个双方均感满意的归还时间”,至于小笠原,联合公报虽仅称“及早将这些岛屿复归日本”,但实际上已商定,将在一年内归还小笠原。日美很快开始就归还小笠原进行具体交涉。1967年11月29日,三木外相会见美驻日大使约翰逊,提议两国于次年2月就归还小笠原达成具体协议。日美于1968年4月5日在东京签署归还协定,6月26日生效。

此后,归还琉球成为日本对美外交的焦点。由于1968年恰逢美国总统选举,故日本未对美国施加很大压力。三木外相仅向美驻日大使约翰逊提出,应在1969年确定归还琉球的日期。约翰逊大使表示反对,认为应该是谈妥归还条件在先,确定归还时间在后。此时,双方都认识到,驻冲绳美军储存核武器问题和在常规作战中自由使用基地问题,是解决归还琉球问题的最后两个障碍。

日本就归还琉球再度对美发起攻势,是在尼克松成为当选总统的1968年底和1969年初。12月28日,爱知揆一外相会见美驻日大使约翰逊,转达了佐藤首相的希望:在1969年11月会见尼克松时确定归还冲绳的日期。约翰逊大使称:应试图届时就归还条件达成一致。1969年1月9日,爱知外相会见即将离任的约翰逊大使,提出对归还琉球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方案:在是年11月的佐藤-尼克松会谈中就在1972年左右归还琉球达成谅解,条件为美国在归还琉球后使用基地,应逐渐做到“与本土一样”。

日本既把1969年定为“冲绳年”,就开始敦促美国把归还琉球提到当年的议事日程上来。在日本的压力下,美国迅速改变对琉球政策。4月1日,岸信介前首相借参加艾森豪威尔葬礼之机,与尼克松总统会见。在谈到日方希望在是年秋的佐藤-尼克松会谈前解决归还琉球问题时,尼克松面有难色,称秋天为时过早。岸信介再次要求,尼克松显出无可奈何的神情,但未置可否。岸信介-尼克松会谈后,美国对琉球政策大变。据基辛格国务卿在5月28日写的备忘录,尼克松不久便决定让东亚跨部小组准备一个战略文件,供在数月内与日方谈判用。此时美方的立场已相当明确:(1)同意在1972年归还琉球,条件是在1969年就美方使用基地问题达成协议并完成谈判;(2)希望在常规范围最大限度地自由使用基地,与朝、台、越有关时尤其如此;(3)谋求在冲绳保留核武器,但准备在谈判的最后阶段考虑撤除之,保留紧急储备和通行权。

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以后,主动同中国和好,希望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后,尼克松已满怀信心要飞到中国去,开创举世震惊新历史。

当然,尼克松也知道琉球主权问题的敏感性。如果中国向他追索琉球的主权怎么办呢?美国军方会同意退出琉球吗?西方世界能放弃西太平洋的这一重要战略防线吗?答案是不可能!如果将琉球主权牵扯进去。不光西方的战略布局会遭到破坏,日美关系会出现紧张,他的中国政策也将无法实施。如果要在琉球继续维持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与中国复交前将琉球主权的包袱扔给日本。因此,尼克松政府加快了向日本移交琉球主权的步伐,其所以在谈判桌上扭住不放,只不过是需要讨价还价,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已。

1969年11月佐藤首相赴美,与尼克松总统会谈三次。21日,发表尼克松-佐藤联合公报,宣布1972年归还琉球。同日,佐藤首相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讲演,承诺日本继续充当美国侵略远东尤其是朝、台的前出基地,实际上放弃了在事前协商时说“不”的权利。这意味着,即使在归还琉球后,日本的主权也是不完整的。

佐藤—尼克松11月会谈决定1972年归还琉球后,双方的事务当局继续就归还的具体问题谈判,于1971年6月17日签署《归还琉球协定》。该协定于1972年5月15日生效时,日美间的领土问题即告解决。

1971年6月11日,台湾当局“外交部”专就美国拟将琉球移交给日本之事发表声明,表达不满之意,特别是对美日之间擅自转移钓鱼台列屿领土归属部份,表示坚决反对(该声明被收入日本外务省监修的日本外交文集“日中关系基本数据集1970-1992年”)。

据曾在台湾“外交部”任“常务次长”的钱复在其《回忆录》中指出,台湾当局曾数次与美方洽商琉球问题,但美方表示归还日本的仅为行政权,并非认定琉球主权应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美国不拟介入。

这很大程度上使美国将“琉球主权”归还日本的说法,改变为将“琉球的行政托管权”归还日本,使日本企图窃取琉球主权的阴谋再次落空!因此,今天日本人声称“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上来讲琉球的主权都属于日本”的说法,完全是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美国对琉球的托管,从来就只是行政托管,而不是主权托管。琉球主权属于琉球人民,谁也无权剥夺,更无权转让,美国对这个问题也是心知肚明的。

1972年5月13日,美国和日本正式签订协议,美国把琉球的“行政托管权”交回日本政府。

1972年6月17日,美国和日本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将全部琉球岛屿的行政权移交日本政府。日本重新霸占琉球的阴谋终于再次得逞。

琉球人民虽聚众号哭于市,抗议美军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利,不承认日本的统治权,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强调琉球自古就是中国的属国。但是,既已落入日本的贼手,一切就由不得琉球人民了。不但琉球复国从此无期,而且美国在归还琉球群岛时,又擅自将不属于琉球的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行政权交也与了日本,致使钓鱼岛问题复杂化,迁延至今仍在争论。

    进入专题: 琉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琉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3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世界知识》,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