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栋: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06 次 更新时间:2011-08-16 11:44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李良栋 (进入专栏)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有客观的必要性,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同样走过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为了解放生产力,努力调整生产关系,改革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但是,调整和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先后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等做法,但这并不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三大时,虽然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但是还没有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应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如何进行,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很难在实践中操作。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这才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十四大虽然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我们对其规律还缺乏把握,也无法完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到了党的十五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是必要而且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般地说,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最终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它总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果在推进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因为:

第一,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时期的矛盾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上的推陈出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旧体制的因素同时存在,相互间存在矛盾,处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第二,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及其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它把亿万人民群众引导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来。在这场变革中,社会成员有着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如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作补充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多样化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多元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不良的政治要求就容易引发政治动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民主的过程容易引发某些不稳定因素,这就使我们陷入深入的两难境地。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党的十六大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十六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特别是提出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此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进行的部署,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的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习惯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必须看到,党领导人民发扬民主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以往“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到依法执政上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任务十分艰巨、极其敏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步完成。

现实昭示人们,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权威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内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要求通过平等协商和按照多数人意志决定的原则进行表达和集合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活动中,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和实现。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在中国,这个政治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现代民主和法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同时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级、各种社会阶层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政治领导核心,政治发展就难以能够平稳、顺利地转换和过渡,政治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上不能实事求是地审慎行事,循序渐进,则可能伤害党的领导地位,影响党的政治权威。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在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作为政治领导核心,应当善于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和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应当有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规划,对于近期的任务、中长期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等等,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思考、合理确定。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重大问题,应当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在把握客观规律、真正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逐渐提出改革的措施。对于目前影响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则应该抓紧进行改革。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适应经济改革,解决政企不分,真正消除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当务之急。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等等,应当不失时机地推出改革措施。

来源:《学习时报》278期

进入 李良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0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