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思余:底线失守与潜规则盛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35 次 更新时间:2013-03-24 22:02

进入专题: 底线失守   潜规则  

阮思余  

拒收红包本是各行各业的一个基本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吊诡的是,现在却成为新闻,成为罕见的事,不太正常的事。反过来说,这说明收受红包是理所当然的事,是非常普遍的事,也是极为寻常的事。其所反映的深层意义在于这个社会的底线道德在沦陷,基本伦理秩序出现了种种混乱、甚至危机的迹象。因而价值重建业已摆上议事日程。

现在看来,理论界一直呼吁要坚守基本的底线意识非常有必要。因为,我们的底线阵地在逐渐沦陷。何谓底线失守?所谓的底线失守,指的是人们原本公认的、大家都能够接受,并且自觉自愿坚守的一些基本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社会公德等早已从人们的共识中消失。或者说,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已经没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人们的思想认识来说,人们不知道何为底线,底线在哪里,我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底线,我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底线。其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已经没有底线了,底线失守了。甚至谈底线都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谁还跟你谈底线?谈底线有何意义?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底线失守的情形。在医疗领域,救死扶伤本是医生的天职,基本的职业要求,现在却成为次要的规范,甚至有人以此作为索取不正当利益的筹码。你不给予相当的利益和好处,我就随便应付,给你乱开药,随便诊断,让你多花一些没有必要的钱;至于是不是最好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并不重要。在司法领域,法官本应该遵从法律、法的精神和正义的原则,做出合理、公正的判决。可是,如果“你不知趣”,或者我已经收受了别人的好处,我当然要替别人说话。反正,我的立场是取决于谁给了我好处,这与我代表着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正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关系。在生产领域,食品生产者本应该保障最基本的食品安全,让人们吃的放心、喝的舒心。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食品安全与否,对人体、对生命有多大的伤害并不重要。我要能赚到钱,而且要赚到更多、更大的钱,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底线为何会失守?第一,人们找不到坚守底线的意义与价值。坚守底线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更得不到太多的互惠与保障,而那些不坚守底线的人反而能够获得巨大的实惠和好处。你说,我为什么要坚守底线?坚守底线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就是,老实人吃亏,我不做老实人。第二,利益分化早已瓦解了底线意识。当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利益驱动,被利益绑架之时,底线、底线意识势必难以坚守。因为底线意识与经济人、理性人的理念与要求相冲突,甚至前者摒弃、否定后者。当一切言行都以利益来衡量的时候,底线、底线意识必然变得极其苍白乏力。

与底线失守相对应的是,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所盛行的潜规则。于是,大家都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并心照不宣地按照这些潜规则办事。“该怎么的就怎么的。”你不了解潜规则就很难办成事,甚至办不成事;即使要办成事,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更大的代价。悲哀的是,没有人去关心这样的潜规则是否合理,是否挑战了现有的基本秩序,有哪些危害。大家关心的是,只要对我有利、方便、实惠就好。即使被潜规则,也没有关系。甚至不少人还心甘情愿地被潜规则。即使有人认为不合理,也极少有人愿意去挑战、去抗争。因为有一个基本的假定:挑战潜规则、反抗潜规则的危害,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大于按潜规则办事。既然如此,我何不按照潜规则办事?

底线意识漠然,正式规则不倡,潜规则盛行,甚至潜规则取代正式规则成为维系这个社会的主要规则。或许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社会有哪些正式规则,但是,一定知道有哪些潜规则。人们办事,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正式规则,而是潜规则,有哪些潜规则,以及如何运用好这些潜规则。这是当前极为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但是,这并不说明这种现象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甚至非常变态的现象。

于是,我们需要继续追问的是,潜规则能够取代底线操守吗?实际上,这已经是一个基本的社会事实。在很多领域和行业,真正发挥效用的,起主导作用的,确实是一些潜规则,而不是正式规则,更不是底线操守。那是不是应该让潜规则来取代其他规则和底线操守?当然不能。抛开潜规则本身的不合法性不论,潜规则挑战的是基本的底线秩序和基本的伦理价值。一旦社会的底线秩序遭到了破坏,基本的职业道德得不到承认,这个社会的基本秩序将遭受严重的危机。我们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强化底线意识,而不是潜规则意识。这就要求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换,要将拒收红包不是新闻变成收受红包是新闻。

    进入专题: 底线失守   潜规则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41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