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矛盾与调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8 次 更新时间:2013-03-12 19:50

进入专题: 国外执政党   意识形态   执政理念  

周敬青  

〔摘要〕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本文基于对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的反思,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通过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国外一些执政党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关键词〕国外执政党; 意识形态; 执政理念; 治党原则; 矛盾与调整

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根据以往经验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基于对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的反思,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三个维度看,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一、执政党的纲领章程: 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

纲领章程是以党规党法确定下来的执政党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文献,通常包括政党的世界观、主张( 理论纲领) ;实现主张的途径战略策略( 实践纲领) ; 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方针和原则( 党建纲领) 三个方面。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

( 一) 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

政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该政党存在的思想基础。

作为政党灵魂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党的目标、政党的吸引力、政党对支持者的动员以及政党间的区别。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政党的纲领章程中得到集中表达。(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认为,一个政党要争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成为一个“历史集团”,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统一体,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到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政党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和承载者,往往会依据特定的意识形态提出有关社会发展总方向或基本的政策主张,并以此教化、感召和激励党员和大众,向着特定的方向共同努力。

意识形态的挑战是当今各国政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各国政党因为意识形态观的不同,有的取得了成功,渡过了难关,有的则因为处理不当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国外政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一类政党主张意识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态度。如: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是整个 20 世纪乃至进入 21世纪十余年来欧洲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观总的特征。〔1〕另一类政党以既有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为前提,拒绝依据实践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如:革命的胜利使苏共得出的结论是,马列主义既然正确就应当始终坚持,但是这种坚持过于强调原则性,少了跟随实践发展的灵活性。在苏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推行的是用意识形态来裁剪现实的模式,一旦出现现实与意识形态相矛盾时,不是对意识形态本身进行反思,而是依照原有理论对现实进行裁剪。〔2〕

( 二) 执政理念的主要体现

政党的纲领是构成现代政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主要标志。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执政历史使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和纲领。政党只有通过制定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纲领,表明自己政策主张和价值目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才能达到号召党员、宣传自己、赢得民众支持的目的。国外一些主流政党不断模糊阶级界线向中间靠拢,宣称“人民党”乃至“全民党”,政策主张更具包容性;重视网罗和拉拢社会精英,甚至把党外名人吸纳到政府; 重视社情、民情、舆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方针政策及竞选策略;具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树立廉洁清新的政党形象。

( 三) 治党原则的制度保障

政党的纲领章程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政党内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准绳。因此,一个政党的兴衰,往往与它的纲领章程建设得失紧密相连。从 1835年第一个政党纲领———英国保守党的《塔姆沃斯声明》的诞生、1848年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共产党宣言》的制定,经过一百多年数以千计的各类政党的探索实践,政党的纲领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推动着政党和政党政治向前发展。由于纲领章程自身是个完善的系统,它规定的内容都是党内生活中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它涉及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政党章程不仅指党章条文本身,还包括对党章起补充和保证作用的党内法规制度,由此构成党内的规范体系;党章制度是由党章的制定、施行、修改、保障等诸多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运行机制。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提供了执政党治党原则的制度保障。

二、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

全球化使人类正面临一些共同难题,世界各国执政党面临一些共同责任。诸如发展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各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产生了直接冲击和挑战。民主化、信息化时代,文化多元、思想多元,民主化所具有的多样化、分散化、分权化等特点,无疑会影响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基础;同时,信息化条件下执政党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政党传统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萎缩,也给执政党治党原则带来影响。〔3〕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长期的执政党的纲领章程呈现出矛盾:

( 一) 意识形态的冲突: “阶级意识”与“中间化意识形态”碰撞的危机

国外一些执政党之所以会出现党的吸引力、凝聚力的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在扩大群众基础时,忽视甚至丧失了党的阶级基础,最明显的就是各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以及主张方面出现的阶级模糊现象,政党出现“阶级意识”与“中间化意识形态”碰撞,从而导致了政党危机。

无论如何,政党都必须使自己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可认同性,使本党支持者能够明确地认同这个党而不认同别的党。如果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主张,或者其思想和主张与别的政党完全相同,没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定位,那么它必然对民众失去吸引力,它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遇到困难。西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冲突使得这种传统的识别方式受到挑战。以全民党自居的一些西方政党其意识形态的模糊使群众难以识别和分辨各政党的政策和主张之间的区别,更难看到这种区别有什么意义,其结果导致民众对政党的认同感下降,使其合法性受到冲击,陷于危机之中难以自拔。如:西欧社会民主党以促进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为己任,而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条件下,如何把恢复经济与坚持可持续福利社会有效结合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难点,但当前它们缺少建设性的理论构建,未能提供一种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身份特征、能够为社会大众所认同,并能够取代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新右翼政治的替代性纲领,这些政党当前似乎迷失了明确的政治方向。〔4〕

( 二) 执政理念的对立: “群众性政党”的追求与“阶级私利”的泥潭

执政党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协调各社会阶层、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以贴近公民社会、扩大社会基础,巩固执政党的统治。为了逐步适应融入社会的需要,西方执政党一般都演化为“群众性政党”。“群众性政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各有自身的利益,他们之间会为此而合作、竞争、冲突,甚至是你死我活地争斗。他们为了寻找利益的代表者、代言人,往往需要附着在一个政党的表面,成为某一政党一定时期的社会基础,甚至直接变成该党的选民圈子。首先,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在党的纲领中有所体现,纲领不仅是多项政策的集合体,而且是体现主要社会群体要求、在重大问题上有吸引力、可操作性较强的方针政策。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个阶级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但是从执政的内容要求来看,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不能仅仅局限于本阶级,而必须以整个社会力量为基础。这就要求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够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社会最广泛民众的利益。

在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中,有些政党没有适时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并广泛代表民众利益的纲领主张,失去了对民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甚至成为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如日本自民党这个自1955 年以来独步政坛达 54 年的政治巨兽,曾被日本国民称为“万年执政党”,〔5〕在经历了 1993 年 -1994 年的短暂瓦解之后,又经过 15年的调整过渡期,终于在 2009年又黯然走下执政宝座,与日本民主党换位,成为最大的在野党。日本民主党之被接受,并非是自己干得好,而日本自民党政策僵化忽视民生是重要原因。日本自民党长期只照顾某些集团的利益而忽略民生问题,导致日本国民怨声载道。民主党提出的“育儿补贴”、“向农、林、渔业从业者提供收入补偿,免收高速公路路费,废除汽油税暂定税率,大幅改革养老金制度”等内容,让很多日本民众很感兴趣。

( 三) 治党原则的两难: 政党组织纪律要求与民众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

执政党往往都有自上而下的组织制度,组织纪律比较严格,而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对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人们开始注重实际利益而逐渐远离政治。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致使传统政党尤其是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的政治吸引力、感召力下降。此外,现代青年对政党的认识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他们重视个人自由、个性完整,喜欢参与一些比较松散、民主性强、约束力小的组织。如英国工党最多时党员人数达到600-700 万,但目前党员人数不到20 万; 日本自民党1991年顶峰时达到 547 万,2011 年仅 105. 6 万。德国社会民主党在 20 世纪 70年代的鼎盛时期,党员人数超过 100 万,2010 年党员总数下降到 51. 3 万,其数量的持续减少的态势已经持续了 30多年。政党党员数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青年党员的比例在急剧下降。青年人不仅对加入政党不感兴趣,甚至也不愿加入其他传统组织,例如工会、教会等。

一些并非以传统的左中右意识形态划分的新型政党产生。如绿党、美国的茶党、德国的海盗党等。绿党是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左翼政党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绿党从单纯、激进的环境保护力量成为世界政坛和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政党。绿党主张“正前方理论”即“我们即非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代表正前方”;主张“不同方向车道”理论即传统左中右政党所代表的不过是同一方向上的左中右三个车道,绿党所追求的不是占有这一同一方向下的车道,而是另一个车道即绿色方向。美国茶党的重生始于2009年 2 月。当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主持人桑特利,在节目中表示反对奥巴马政府的房屋救济贷款政策,并呼吁茶叶党再现。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谋划并成立了茶党。600余名重生茶党的代表,从美国各地聚集到田纳西州,召开了茶叶党重生的首次全国大会。2010 年 7月,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共和党女议员米歇尔•巴克曼在国会众议院内成立了茶党党团,一个月后共计有 49名共和党议员加入了这一党团。茶党逐渐演变成影响美国主流政坛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2011 年 9 月 19 日,德国一个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仅仅 5年的政党“海盗党”,获得将近 9%的得票率,进入柏林州议会。该党的政治主张是要求增加互联网的自由度,反对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由限制个人获取网络信息,并抵制版权保护。

三、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的调整

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 一) 意识形态: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

从国外一些长期执政大党老的变革来看,执政党本身的纲领和政策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包容性,体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主要是通过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来实现的。国外政党一般都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注重使自己的意识形态具有充分的张力,努力扩大意识形态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包容力度。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包容性强的政党往往对意识形态采取实用的态度,很少对意识形态进行空洞的宣传和刻意强化。正是这样,国外一些执政党根据实际政治需要灵活地变换策略,在保持其基本政治属性的前提下调整理论和主张。这种适时变换增加了意识形态在政党体制内外的吸引力,推动多元价值的一体化整合,既有利于党内和谐也有利于政党价值观对社会的渗透。

事实上,当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选民们不再以政党的政治理想和纲领主张作为选择标准,而是越来越多地以社会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方案作为投票选举的依据,他们的政治倾向更趋实用化、具体化,从理论的争论中挣脱出来,面向现实寻求一种新的结合。西方国家的各种类型的政党不再固守在传统观念界定的框框中,而是力图超出原有的势力范围,扩大本党政策的包容性,甚至甘愿冒自相矛盾的风险。如,西欧多数社民党强调要成为“群众性的纲领党”。在政策调整方面,各国中右政党相继从各自国情出发,探求新条件下中右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修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分削减社会福利、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偏激做法,加大对社会公正的重视程度。甚至连极右翼政党,为了实现参政、执政的目标,也对其政策作某种调整。如过去一贯靠提出极右主张的法国国民阵线,很注意强调自己的“温和性”。

由于党的主张的广泛包容性,各种类型的政党在纲领和政策上互相交错,不同政党之间在政策主张上往往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互相渗透,互相利用,乃至互相抄袭,实行“拿来主义”。英国保守党人曾自豪地宣称:“保守党人不在乎趁着对手洗澡的时候穿走他的衣服。”〔6〕有的学者甚至评价说,在今天,许多政党实际上是在定期地借用其他党的政策。德国社民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托马斯•迈尔指出:德国议会各党在政策上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没有根本的区别。就像奥林匹克的五环旗,现在它们都重叠在一起,而且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多。〔7〕在西方国家,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之间,基督教民主党与其他世俗政党之间,都有着既互相竞争,又相互取长补短的关系。一些本来属于一党发明的理论、观念、主张,常常逐渐为另一些政党所吸纳和利用。诸如国家调节经济的理论,福利国家的政策,国家和平变革的道路,党内民主制约机制等等,都曾经为一党所独有,如今却成为许多政党的共识。如传统的保守主义和革命的社会主义都接受了绿党的激进生态观,而市场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都主张改良主义生态观。国外许多政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抛弃了“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它们的纲领呈现出“中间化”的趋势。

( 二) 执政理念: 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

在政党政治时代,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之所以成其为政党,就在于它代表一部分公众的利益。在现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在尽量避免让外界把自己看成是某个单一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保护人和代言人,而是力图让人以为自己是一国社会中大多数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保护人和代言人,尽管有些政党实质上也不愿如此,但为了保住或获取执政地位也要“粉墨登场”。

党的纲领章程具有团结凝聚、示范引导、政治动员、激励感召等功能,要运用党的纲领对民众进行动员、组织、指导和教育。政党只有对社会各方面实现最大限度的凝聚,对社会各层次的利益实现最大限度的整合,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把他们引入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在实行政党竞争选举的国家,执政党为了巩固其执政地位,往往致力于在多种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或其拥护者,把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表达经过筛选、综合,反映到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中,最终通过执政来实现对其拥戴者的意志;而在野党为了寻求执政机会,则会千方百计地挖掘执政党的破绽、瓦解其阵营,在孤立、削弱执政党的同时不断合纵连横壮大自己,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在实行政党竞争选举的国家这些政党的做法充分揭示了执政党必须代表大多数阶层利益,才能获取相应的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规律。

( 三) 治党原则: 兼容性和同化性相结合

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面对时代的发展,进行自身的改革与理论政策的调整,是一切政党不可避免的选择。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这就需要执政党有很强的适应性,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比较迅速,需要执政党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同化性,正确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关系;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把所有积极的社会力量都动员和组织起来,纳入到自己的政治体制或政党体制之中,使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现代化建设中各得其所,这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政党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特点,改革党的组织方式,寻求多样的、有效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如,2012年法国大选,法国社会党为了笼络选民,实施了党内初选不局限于党员投票,而是发动全民参与。任何认同左翼阵营政策的法国民众都可以在缴纳 1欧元参选费后,获得选举资格。结果,法国社会党这次初选吸引了 280 多万选民参加,远远超过社会党此前 100 万民众参与的预想。

面对民众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兼容性和同化性,国外一些执政党提出,政党不仅是纲领党,还要成为媒体党、网络党。政党要实现其作为选举工具的主要功能,必须按照媒体的中介规律办事,甚至党的纲领也要以它们能够按照传媒规律以最佳的方式得到传播支持为准则而加以修饰和增删。如,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聚会、网络、媒体活动等方式密切与基本选民之间的联系,定期委托民意调查机构调查民众对本党和政府行政方面的意见。在以往传统的竞选中政党往往侧重于在不同的组织和场合内宣传自己的纲领,而处在信息化时代,政党必须既能对它的政治纲领进行叙述和论证,以争取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其政策的支持,又能在大众媒体上推出给选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传递党的政治理念的行动纲领。

注释略。来源:《学术界》2013年1期

    进入专题: 国外执政党   意识形态   执政理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比较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0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