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波腾: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74 次 更新时间:2006-05-31 22:51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保罗·波腾  

2004年12月7日,英国财政部内阁部长保罗·波腾先生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了题为“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演讲,下面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全球化正在包括市场、观念、文化、民族和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内发生,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互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益频繁,互相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近年来迅猛的科技进步从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的信息革命已经发展起来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的宽带技术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且已经拥有1300万用户,而全球宽带用户总数仅为7800万。中国对新技术和新的通信方式的吸收和应用将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并且促进中国与世界进行更广泛的整合。

在全球化潮流中,我们还见证了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的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中国和印度政府先后发起了市场化改革,逐步加入了全球经济整合的过程。这两个国家正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全球贸易、文化以及政治格局的面貌。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应对全球化整合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曾经长期占据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约为25%。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经济改革使得今天的中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了。在2001年到2003年的连续三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所有成员国所作贡献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英国非常欣赏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对中英两国贸易往来的发展感到满意。仅2003年一年,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就增长了近25%。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作为全球第六大的经济体从英国的进口还仅仅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由此带来的机遇是将在2005年英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在政府合作方面建立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共识应该是英国担任G7主席国和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的首要议程。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决策者之间的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合作来确保各国的组织和制度能够适应全球化这一新的经济格局。这意味着鼓励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即使是在处理各国独立事务时候;同时,在那些将对国际事务和多国组织产生重要和实质性影响的方面,这些国家需要达成共识。本世纪初时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度改革,即增加制度的弹性从而使得冲击出现时,经济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出调整。另一个需要国际合作的领域是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退化。温总理和布莱尔首相已经签署了两国的联合声明,中英两国将在这一领域密切合作。明年三月由英国主持的各国部长圆桌会议,将关注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和安全问题,将经济发展和能源投资及气候变化等问题联系起来。最后,全球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利用其在G20中的影响力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贫富差距和不平等仍然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全球超过10亿人口的日平均收入低于1美元,而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日平均收入低于2美元。而全球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财富积累。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计划,到2050年之前,中国贫困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将由20世纪90年代的近1/3下降到近3%,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贫困人口削减。但在东亚以外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还在增加。为了保证全球经济安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布莱尔首相正致力于呼吁国际力量重新关注非洲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期待中国能够广泛地参与解决这一问题。中非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现在中英两国有机会持续发展这一关系,并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缩小贫富差距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而努力。

多哈国际贸易会谈正是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这个会谈中取得实质性的谈判成果对各国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未来的几个月中,中国在解决上述几个问题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夏天取得的框架性协议使多哈会谈重新走上了确保平衡和平等的正确轨道,使得这一轮会谈取得成功变得可能。我们需要在坚守承诺和保持灵活性的基础上达成一致,以实现2001年多哈谈判做出的承诺。我们期待中国和G20在这一轮的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削减农业产品出口补贴方面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时,就香港的有关问题,英国希望同中国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关系。总之,英国希望与中国未来在建立全球共识和公共准则方面加强合作。

当然,我们各自都面临来自国内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因此为两国提供了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机会。对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来说,建设强大的经济和保障社会公平是必须要面临的首要的挑战。而稳定的宏观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宏观经济的稳定使得企业、个人和政府都能更有效的制定长期规划,提高投资质量并将投资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而这些最终形成了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稳定只是生产力水平在长期中提高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和生产创新方面的投资将引导经济在未来走向繁荣。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我们的国家都面临快速的技术变迁所带来的激烈竞争,我们都需要为迎接改变做好准备。英国最近发起了一个十年的投资计划,目标是强化科技基础、增加对研发的投资并加强学术研究和商业化生产的联系。在这方面,中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投资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英国早在1978年就同中国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并在1990年对这份协议作了修订。我们期待在未来中英两国在这一领域继续这种伙伴关系。明年,一批优秀的英国学者和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将访问中国,同他们的中国同行在能源替代和集成电路技术等方面交流研究成果和对未来的看法。这也必将加强中英两国学术机构的交流。英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主要的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国家。仅2003年,超过32,000名中国学生到英国留学,这个数字有望逐年增加。英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个1,000万英镑的基金,专门为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英国留学提供支持。最后,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私有部门的兴起和国有部门的转变都是决定未来国家经济强盛的关键。英国在私有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愿意同中国分享这些经验,希望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帮助。

(张晓亮、卢锋整理,来源:CCER)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