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寄南:经营东北亚:中国如何执其牛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1 次 更新时间:2012-12-11 22:24

进入专题: 东北亚  

吴寄南  

中国已进入“经营”周边的时代。说是“经营”,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战略考虑。为什么不用“经略”两个字呢?“经略”这个词比较咄咄逼人。已故的汪道涵会长曾经说过,“中国有自强之心,无经略之意。”用“经营”一词显得比较内敛,就跟我们说“和平发展”,而不用“和平崛起”一样。

中国周边邻国之多,情况之复杂,变化之迅速,从历史上来看是前所未有,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也是绝无仅有。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周边有那么多的邻国,有陆地接壤的,也有隔海相望的。所有周边的国家,中国都要照顾到、关注到。

与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等战略方向比,东北亚的方向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东北亚同中国关系最密切,比如说朝鲜半岛、日本都同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另外一方面,这一地区也是我们面临战略压力最大的地区。冷战时期东北亚是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阵地,冷战之后也依然是大国冲突的热点地区。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在这一地区应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化解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们的压力,为迈向世界大国奠定坚实的地缘基础。

东北亚地区的四大挑战

未来五到十年,东北亚地区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的状态,但就局部而言则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变故,消极的和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

东北亚地区既有冷战时期遗留的热点冲突,也有因为中国崛起而引起的经济、政治、安全领域的主导权之争,而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直接加剧了这一地区局势变动的复杂性。具体来说,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朝鲜半岛局势依然动荡。朝鲜北南双方在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之后形成了对峙局面。六方会谈目的是要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但现在基本上处于空转状态。美国一方面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另一方面又拉韩国频频举行针对北方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明显增加了朝鲜半岛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类似延坪岛的局部冲突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再次爆发。

第二个挑战是美国加大对华军事威慑。美国选择日本作为它在亚太实行再平衡的战略支撑点。在日本的美军基地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设施最完善。位于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它是美国关闭在菲律宾的克拉克、苏比克湾基地后东亚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它有两条3000米长的、可以全天候使用的跑道。美国一些尖端武器也是首先部署到日本,如F22隐形战斗机、“鱼鹰”式直升机等等。X波段的预警雷达之前已在日本部署了一套,现在又要部署第二套。与以往相比,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华的军事威慑。

第三个挑战是日本对华外交中消极因素上升。中日两国现在处于力量对比发生“世纪逆转”的心理调整适应期。日本国内日渐抬头的对华嫉妒、警惕和怀疑的思潮,导致少数的政治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采取非理性的行为,不仅频频挑起事端、恶化双边关系,而且还和美国沆瀣一气、拉帮结伙,构成反华、遏华的包围圈。

第四个挑战是中国周边的领土争端日渐凸显。比较突出的是日本。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瓶颈日益凸显,日本加紧圈占海洋领土,除确保鱼类蛋白的供应外,更是觊觎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这种扩张野心又和少数政治家试图否定二战以后形成国际秩序的翻案思潮交织在一起,导致日本同周边邻国的领土纷争日益激烈。日本不仅和俄罗斯、韩国围绕南千岛群岛和独岛的主权归属之争日渐白热化,更与中国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冲撞和对立。这些都是东北亚地区的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

总体形势渐朝中国有利方向发展

许多迹象表明,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争端将继续保持尖锐对立的状态。这可以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也是最严峻的一次对立。现在还不能说钓鱼岛冲突已经到达了缓和冲突、转危为安的临界点。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日本政坛由对华强硬势力把持的局面暂时不会有根本的改观。野田佳彦已在11月16日解散了众议院,选举战即将拉开序幕。目前,日本政坛大大小小的政党共有15个。其中,自民党东山再起的呼声甚高。刚刚接任总裁的安倍晋三很可能“梅开二度”,再次入主首相官邸。他是日本政坛上“鹰”派色彩最强的政治家之一,在钓鱼岛和修改宪法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极端保守立场众人皆知。第二,日本官方尚未放弃中日间不存在领土问题的“鸵鸟”政策。虽说最近有一些微调,如承认中日间需要进行谈判,但依然否认两国间存在领土问题,这就封死了双方进行磋商寻求妥协的渠道。第三,美国还没有改变偏袒日本的立场。美日在冲绳举行夺岛演习,其意图非常明显。

不过,应该看到,中日双方经过前一段时期的博弈,战略态势已有显著改变。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局势和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而言,东北亚地区正在朝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是钓鱼岛海域出现了交叉控制、平行管理的局面。两个多月来,中国海监和渔政船频频进出钓鱼岛海域巡航和执法,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单方面、非法控制的局面。全世界都看到了中日两国在这一海域的严重对峙局面。日本所谓中日间不存在领土没有争端已无法自圆其说。而国际社会对于此轮钓鱼岛风波系日本主动挑起也有共识,对日本的批评日益增多。

二是由于中日这一波的冲撞和对立,使得日系商品在华滞销,中国访日游客大幅度减少。9月份和10月份的数据都显示了日系汽车在华销售量大幅下降,而同一时期欧美系和韩国的汽车销量大幅增加,对比下来,日本汽车业非常紧张,因为日本国内这些年来为了振兴汽车业而推行的环保车补贴政策已经结束,如果中国市场继续这样萎缩下去,汽车业会像去年一样出现全面亏损。日本的三大电器业巨头松下、索尼和夏普都出现巨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夏普已濒于破产。中国赴日游客急剧下降,光是在中国国庆期间就有10万人取消行程,直接影响日本的旅游业和百货业。现在日本舆论已经出现了要求政府反思和检讨的呼声。

三是日本不仅与中国迎头相撞,与韩国的关系也趋于恶化。日本当权者顽固拒绝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对李明博总统视察独岛做出非理性反应,特别是日方单方面宣布中止执行韩日货币互换协议,对两国关系无疑雪上加霜。美国精心策划的美日韩的军事同盟有段时间好像很快成为现实,但现在看来前景黯淡。

四是朝鲜在金正恩接管权力以后,无论在外交还是内政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是不是根本的变革尚待观察,但至少朝鲜对外形象有所改善,外交空间更加拓宽。这为我们利用这些变化化解外部的战略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五是俄罗斯在欧洲部分遭受美国和北欧战略挤压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开发和投入,加大了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在东北亚多国博弈中扮演的角色和分量越来越重。中俄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捍卫二战的胜利成果上有共识。俄罗斯加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是加分的,对中国在东北亚的整体战略态势比较有利。

如何进一步改善战略态势?

未来五年到十年,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局面不会有根本的改动。但最终可能会缓慢地走出这一局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商品、中国资金的需求不会大幅度下降,对中国市场更是充满期盼,这是中国应对外部战略压力、改善自身态势的最大筹码。

根据东北亚地区之间多种势力交错、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在做经营东北亚这篇大文章时要区分缓急,有取有舍,审慎行事。具体来说有四个思路:

第一,要继续高举六方会谈的旗帜。六方会谈是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推动半岛柔和化进展、发挥外交主动权的重要平台,也有利于我们始终站在坚持对话、促和与反战的道义制高点上。即便暂时不可能举行正式的会谈,我们应该继续不断地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磋商,甚至举行有官员参加的官学对半的讨论,保持六方会谈始终在人们的视野里,始终在外交的议程里。

第二,大力支持朝鲜改革开放。朝鲜在完成权力交接以后,要解决如何走出国内经济困境的问题,根本出路还是改革开放。我想是不是十八大以后,中国高规格接待金正恩来访,举行首脑会晤,来确定我们支持朝鲜改革开放的规模和力度。当前就是抓好朝鲜黄金坪、罗津两大经济特区的建设,据最近从罗津访问回来的学者介绍,现在从延吉到罗津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中,未来可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并举。如果中国能够在日本海获得稳定的出口通道的话,将大大改善我与日本博弈的战略态势。

第三就是以韩国为突破口,疏远美日韩关系。韩国在周边国家里面虽然同我们在渔场管控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有一些对立,但是韩国从来没有挑战中国的核心战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韩国与中国还有很多的利益交汇点。韩国在美日韩三国中间是薄弱的一环,我们应大力促进中韩经济交流合作,要适当加快中韩FTA谈判进程。据说两岸ECFA签订后,韩国非常着急,因为它的电子产品同台湾有竞争关系,同样它也同日本有竞争关系。如中韩率先签订FTA,韩国的化工产品、电子产品能零关税进入到中国的话,肯定对日本有很大的压力。现在韩国对华出口每年是1300多亿美元,日本是1600多亿美元。中韩FTA启动能使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增长,这也可以调动和牵制日本。

第四就是妥善处理好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政冷经冷的局面,钓鱼岛争端将趋于长期化、常态化。对此,我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拿捏分寸,审慎把握,有张有弛,斗而不破。中日长期和平友好是两国唯一的选择。我们不能放弃这面旗帜,要继续加大中日民间交流的力度。要做好日本朝野政治家的工作,还要做好日本经济界的工作。要用我们市场牌、资源牌,包括同韩国的经济交流来调动日本经济界,争取更多的日本企业、日本民众能够对执政当局的对华强硬路线形成牵制。不过,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拉大两国国内差距,迫使日本当权者回到中日关系四个政治文件的原点上来。中日两国的GDP在2010年实现了逆转,2011年又拉大了差距,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12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9%,2013年很可能是1.7%,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多是2%。中国如果能够保持7%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GDP总额将是日本的2倍,到2030年,可能是日本的4倍,人均GDP的差距也将大大缩短。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将有助于改变日本当权者传统的对华思维,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友好合作的力量和呼声也会更加高涨,中日关系得到真正改善才大有希望。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已经发表于《社会观察》杂志2012年第12期

    进入专题: 东北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8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