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让“南京大屠杀”成全球热门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4 次 更新时间:2012-09-19 23:13

进入专题: 南京大屠杀  

丁刚  

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但我们应当看到,要让钓鱼岛回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坚守捍卫祖国领土领海完整的决心,更需要让整个世界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日本在二战时所犯下的罪恶。

犹太人能让“奥斯维辛”成为一门学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南京大屠杀”成为一个世界级研究课题?二战后,正因为犹太人的努力,才使得对大屠杀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以至于我们现在提起“大屠杀”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想到的是罪恶的纳粹集中营。

“奥斯维辛”这个词,早就超越了地名和历史事件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的象征。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

在欧美很多国家的大专院校里,如今都有专门讲述纳粹大屠杀的课程,有的院校还有这样的专业,有从硕士到博士的完整课程。美国西点军校专门设立大屠杀研究中心,研究范围由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扩展到更广义的种族大屠杀。在西方政治学、哲学、心理学、外交学、教育学、宗教学、神学等非历史学科里,都出现了相当多从研究纳粹大屠杀入手而取得的研究结果,并对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从在战后西方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发展演变中,都可看到犹太人留下的深刻印记。

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显然不够。据说,德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不过是从最近20年才开始的。而他们的改变主要是两本书的出版,一本是由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写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而另一本则是当年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等地写下的日记。遗憾的是,这两本书都出自外国人之手。

日军在抗战期间对中国民众进行的大屠杀,中国已经有很多研究,但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历史学科里。很多专业和研究所虽然也有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研究课程或项目,但大多也都是作为历史课题。

我们需要从更多学科的角度来重新分析、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并且将此创建成一门全球性的学科。南京大屠杀不仅应当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更应当像奥斯维辛一样,成为一个专业名词、学术名词。

每位走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看起来彬彬有礼的普通日本人会在战争中变得那么残忍?他们的非人道心理是怎样形成的?日本文化为什么未能在心理层面对日本民族形成最基本的人道约束?日本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在战争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显然,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是一门历史学就能完成的。

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研究,必须超越历史研究的层面。其他学科的进入,不只会使中国的抗战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也会推动历史的研究,更深刻地触动日本,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政府和社会团体应积极支持在非历史院系里开展这样的研究,在条件成熟时,设立相关学科的硕博课程,建立各学科相关研究之间的联系,并开始招收外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留学生,设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院校开展联合研究,将研究成果向全世界推介。把这个研究做好,是我们对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进入专题: 南京大屠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5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