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淳:千古英雄谭嗣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4 次 更新时间:2012-08-20 12:51

进入专题: 谭嗣同  

江淳  

三百年来,义薄云天;三百年来,空前绝后;三百年来,振聋发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短短的十六字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在东方人的地平线上,谭嗣同是内忧外患的中国一道最耀眼的曙光!他试图用自己的头颅与鲜血唤醒民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一次民族变革图存的维新变法百日而止。一年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区区十三年后清朝灭亡。一个政权开始大肆捕杀仁人志士、国家栋梁时,已为政权覆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宛若王朝覆灭的历史又一次重演,崇祯三年,1630年9月22日,明王朝在杀掉文官将领袁崇焕十三年后灭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又是一个十三年后重蹈覆辙!

庚子之乱,两宫太后狼狈西逃,已是暮年的慈禧深受刺激。她清楚地意识到,旧制度已无法有效运转。因此,1901年1月28日,两宫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把当年维新派提出的变法纲领原封不动地拿出来,并变成现实。悲天悯人,泣血质问:戊戌六君子黄泉有知,会作何感想?!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1908年8月27日),朝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及逐年筹备事宜折》,确定九年立宪规划。但一切为时已晚,几个月后,慈禧、光绪相继死亡,大清灭亡在即。

面对大嚼“人血馒头”芸芸看客,鲁迅坦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国先觉”者谭嗣同是五千年来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君子,当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精神永存!

谭君一语道破专制统治与学术的秘密:“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仁学》卷下)。他在《仁学自叙》中说:“吾将哀号流涕,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冲决全球群学群教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冲决天之网罗。……然既可冲决,自无网罗;真无网罗,乃可言冲决。……”

1897年,谭嗣同深思精进著成5万字巨著《仁学》,构建了中国变法全新的理论体系。《仁学》博采《论语》《礼记》《庄子》《史记》等儒、佛、道、墨改革之长,广纳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变革之道,提出“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被中国思想界誉为“骇俗之文”和“人权宣言”。

皇权是民权的死敌。中国历代政权都迷信军队,正如摄政王载沣所言:“有兵在”,所以无所顾忌。但对清政权打响第一枪的恰恰是清朝自己的武昌新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最后的决定力量不可能是枪杆子!民心的力量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谭嗣同说:“民为本,君为末。如果君主骄淫纵欲,不能替天下办事,老百姓就有权废掉他。实行变法,就是要废掉君主专制,还政于民,这才是救国的根本之道!”表面上谭嗣同死于帝党与后党之争、改革与守旧之争,实质上谭君死于一个“义”字,他的死和愚忠无关,这是他的宿命。谭嗣同是为社稷苍生而死,是为民权变法而死,是为我们而死,是两千余年墨家侠义血脉最后的绝响,是华夏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千古绝唱!

当你看到“谭嗣同”三个字时,你会想到谁?文天祥、秋瑾、林昭?江淳以为,与谭嗣同最相似的是明朝方孝孺。为大义舍小我,他们用鲜血书写了历史最崇高的人格,知行合一,言而有信,知难而进,不畏牺牲。惟一的区别是,明朝处于上升期,清朝处于垂死期;一个死于藩王叛乱,一个死于宫廷政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惠帝)朱允炆继位,遵太祖遗训方孝孺被召入宫先后任侍读翰林和翰林学士(皇帝老师和心腹智囊)。朱允炆对方孝孺有知遇之恩,方孝孺心存感激,决心竭尽全力辅佐惠帝治理天下。为巩固中央集权,一场削弱各地藩王的行动开始了,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建文四年(1402年),惠帝军队战败,京师危在旦夕。方孝孺力请坚守南京应天府,以待援军。不久李景隆开金川门让燕军入城,战乱中惠帝在宫中自焚而死。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见风使舵,纷纷投降,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捕入狱。

方孝孺为天下第一大儒,朱棣为收买人心多次派人到狱中劝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恼羞成怒,腰斩方孝孺,其妻子和两个儿子上吊自杀,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九族被灭,外加一族“弟子”共十族800多人被屠杀。朱棣(明成祖)叛乱、弑君篡位,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令人扼腕的是,历史是强者的传记,胜王败寇,没有正义可言。

方孝孺死后463年谭嗣同诞生(1865年3月10日),谭君彷佛方孝孺的转世,跨越时空再现人间,拯救黎民于水火,力挽狂澜于末世。

谭嗣同生于名门望族,父亲为湖北巡抚谭继洵。自幼拜名师学经典,与义侠“大刀王五”结下生死之交。青年时游历半个中国,观察风土、结交名士。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呼吁变法,开办学堂。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后尊父命任职南京为江苏候补知府。1897年完成著作《仁学》。1998年3月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同年9月5日经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9月18日为营救光绪帝谭嗣同于法华寺争取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支援,密谋杀荣禄、囚慈禧。因维新派与顽固派早已剑拔弩张,水火不容,谭嗣同等维新主将根本没有实现新政的机会,在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政变中,因袁世凯告密,光绪帝被软禁,维新派主将6人被捕。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英勇就义。

在生死面前谭嗣同本有很多生存的选择,日本使馆曾派人联系他承诺“提供保护”,谭君断然拒绝,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托付梁启超,劝慰并护送梁逃亡日本使馆,继而东渡日本避难。十万火急中,为了减少无谓的牺牲,他遣散了身边的人,甚至“替”父亲上了一道奏折《黜革忤逆子嗣同》,以保全家父的性命。24日,一切安排妥当后,谭嗣同像最后坚守阵地的大将,在浏阳会馆等待被捕。狱中,写下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用一己之死保全了变法的火种,以待换来亿万百姓的新生。用自己的头颅践行“杀身成仁”的《仁学》。惊天地、泣鬼神!

先烈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在谭嗣同倒下的土地上,站立起林觉民、秋瑾、宋教仁等无数个志士仁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声枪响划破漫漫暗夜,两千多年的帝制轰然倒塌!令人遗憾的的是,皇帝没了专制还在。宪政之路依然漫长,维权之路步履维艰,法治之路荆棘密布……推动社会走向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惟有继续启蒙、惟有全民的觉醒、惟有人人起来抗争!

倘若历史可以类比,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正处于清朝维新之后的徘徊期……迷茫、挣扎、阵痛,变法改革将会分娩怎样的新生儿?没有法治和民主的保障,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获得豁免权。谭嗣同死了,他依然活着,他活在民众生生不息的自由血脉里。谭嗣同是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面旗帜,一盏不灭的精神火炬,一座不朽的民权丰碑!

只要暴力与谎言继续横行,民众就不会获得自由。麻醉药和兴奋剂不能催化出一个伟大的民族,诸君,醒醒吧。

2012年8月18日

    进入专题: 谭嗣同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57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