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科学发展观是10年来最大的理论创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0 次 更新时间:2012-08-14 09:45

进入专题: 科学发展观  

侯惠勤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候惠勤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中关于对科学发展一系列论述,对引导人们加深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 价值有积极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中标志性思想成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还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与价值的认识,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十六大以来理论界有何创新?马克思主义怎么和中国的现实更好的结合?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侯惠勤研究员请他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和阐释。

侯惠勤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在2002年以来10年的时间里,都集中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围绕科学发展观的阐发是我们十年来理论创新的亮点。要相信中国的成功、成果对很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会对中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感兴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代表社会共识

记 者:侯书记,感谢您接受中国社科网的采访。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7月23日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旗帜问题?

侯惠勤:关于道路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后不久就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并强调在道路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不断乘风破浪、乘胜前进。我们党后来又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表达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即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旗帜实际上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旗帜来表达,代表我们国家的形象,也代表着当前的社会共识,更表达了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团结一致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在2002年以来10年的时间里,都集中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坚定不移要高举的旗帜,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它解决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当代中国的实践和当代时代特征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表达了超越资本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发展弊端的诉求,同时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解决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它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体现了走新路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一致性。概括地说,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以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比如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国家学说等等。同时,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包括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辟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吸收了当代人类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开辟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现在世界上在普遍谈论“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问题,尽管这些谈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值得研究,但是现在全世界确确实实感觉到当代世界的现代化道路是两条,而不是一条,除了传统发达资本主义走的现代化道路之外,还有一条是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正在探索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没有脱离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既没有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前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阶段性奋斗目标,同时又没有止步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根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称呼,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共产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又是和共产主义的旗帜联在一起的。它既体现了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又体现了未来更广阔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道路的国际意义也将日益明显地显示出来,正因为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今天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和坚持的伟大旗帜。

10年来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科学发展的阐发

记 者:请您讲一下十六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创新有哪些?

侯惠勤: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要围绕着阐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围绕科学发展观的阐发是我们十年来理论创新的亮点。

科学发展观的阐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我们对发展的内涵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化,做了更准确的定位,很明确把发展不仅仅看成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全面建设,而且把这种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的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更为充分阐发。

另外,我们对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不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发,集中体现在把以人为本和人民至上的一致性充分揭示出来。我们坚持的以人为本就是人民至上,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样一个价值追求,体现我们的国家性质。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体现在优先考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突出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紧迫问题,突出解决全国一盘棋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突出解决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人民至上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解读,同时以人为本当然也包含着对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所以把人民至上和每一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创新。

还有,我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展开为五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这样一些现阶段发展中突显出来的重点,同时秉持“根本在党”、“党要管党”的理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不断推进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这也是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和阐发。

我们还深化了关于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的认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发展不平衡,确实需要统筹兼顾,但是统筹兼顾要有重点,首先要解决突出的问题,每一个时段都有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但是突出解决问题又不等于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对其他问题也要兼顾,而不是丢掉不管,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其他问题,以解决突出问题带领其他问题的解决。我们十六大以来围绕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具有世界意义

记 者:我们经常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马克思主义怎么和中国的现实更好的结合呢?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的体会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中,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它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结合”的方式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理论形态,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遍意义。套用一个哲学的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的是从一般到个别,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彰显的是从个别到一般。当然不能割裂两者,它们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由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遍意义,人们对此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所以我们今天要特别对此加以阐发。

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式,表明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运用式的发展,结合式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条件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要勇于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始终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单就发展而言,我们主要是运用式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不是替代式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但是现在也要强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因为尽管是运用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但世界是越来越相互联系的,在中国走通的、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也有它的世界意义,不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仅仅局限在只有中国适用,其他国家就不适用,它也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从这点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今后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今天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我们今天一方面要防止骄傲,不要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中国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认为中国的成功只适用于中国的具体条件,而没有世界意义、没有普遍意义,这也是不对的。要相信中国的成功、成果对很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会对中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感兴趣,这是我们走出去的客观依据。

    进入专题: 科学发展观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4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