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岱:中国标签为何频被老外误读?

——外国人谈中国(6)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2 次 更新时间:2012-08-11 22:34

进入专题: 外国人   中国  

金岱 (进入专栏)  

时间: 2012-06-06

变化和复杂来自于文明转型

《新快报》记者:我们作了一些问卷调查,老外对中国的看法,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我们的现实的方面和对我们近些年来所提的较多的观念的方面,都有一些不同。请谈谈您的看法。

金岱:在我看来,外国人看待中国人的这些看法和一个清醒的国人,包括清醒的政府官员所看到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和偏差。近年来我们提得很多的"构建和谐社会"、"天人合一"。这些首先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要表达的是一种希望抵达的理想状态,而并非就是直接的现实。当下,GDP主义盛行,为了最大限度发展经济,不惜疯狂破坏自然环境、掠夺自然资源。同样,整个社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冲突,例如贫富悬殊、利益结构不平衡等等。所以突出地强调了天人合一、和谐、和合等这些概念。这是从观念的转向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努力,当然也可以说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寻求解决之道的一种表现。注意,理想和现实绝非一回事。如果把理论以及理论所提出的理想等同现实,那自然会出现观察上的诸多差异和偏差。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可以这么说,目前我们仍处于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事实上,这个大变局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并未完成。30年改革开放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民心理状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谁也不能否认,这首先是极大的进步,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的矛盾冲突和转型过程中的痛苦。由于转型带来的这些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保守主义逐渐呈现强势,回归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呼声成为潮流,人们似乎认为,儒家文化可以解决中华民族转型过程中的这些矛盾和痛苦的问题。儒家文化真的可以一了百了地解决中国转型中的文化问题吗?儒家文化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巨系统,一定要辩证地看待,绝不能简单地批判什么"断裂传统",简单地提倡什么"回归传统"。如果儒家思想真的完美无缺,为什么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会崩溃?人们今天真的愿意回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状态去吗,女性愿意回到女人裹小脚,听凭男人三房四妾的状态去吗?一句话,当下,人和人的生活的物理空间已经迥异于过去,如果今天还照搬沿用老儒家,那真是刻舟求剑了。

转型带来的必然是巨大的变化。所谓转型,就是过去的发生作用的文化系统失效了,而新的文化系统还没有根本性地形成,没法生效。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化。这可以解释当下社会为何充斥如此多的困惑和矛盾、冲突以及焦虑。这种焦虑是进步带来的焦虑。这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在困惑和矛盾中,社会同时也在不断构建新的文化。多年前我就写道,文明转型有如从蝌蚪进化为青蛙,青蛙已不是蝌蚪,然而蝌蚪仍然在青蛙中。如此根本性的文明转型,当然要从先发现代化国家汲取资源,同时也向我们自己的传统汲取资源,融汇创化,建设新的文化。我们不能说看不到蝌蚪了就认为这是否认了传统,进而否定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转型。

当下的中国,尽管GDP总值位列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还是非常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解决好我们自己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问题,尽可能稳妥渐进地实现理想的转型,是我们社会的根本目标。应该说,我们还未到拼命宣传自己的时候。当然,我们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让别人多了解自己,包括变化中的文化。但不管怎么说,仅仅是热衷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展示,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感召力的。

(此访谈稿为受访者认定的访谈原稿,报载时只是部分。)

进入 金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外国人   中国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34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