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政府说真话的成本比说假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2 次 更新时间:2012-07-10 17:15

进入专题: 公信力  

张颐武  

这几年出现的许多公共事件,使得不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考验。微博和互联网上的质疑常常让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招架。往往是几个匿名的微博帖子,一些道听途说、无从辨别真伪的说法就冲击了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在今天互联网发展迅猛,微博等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忧虑。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是中国社会在当下的环境中难以避免的。由于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在迅速增强,这种情况反而会在一定时期内显得更加严重。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社会一部分公众一直有愿意相信小道消息的习惯,而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原来口耳相传的一些消息有了公共化的传播渠道,迅速放大而一发不可收。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处理相对较差,不熟悉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缺少沟通能力,反而加大了和公众的隔阂,给了一些不确切的道听途说大显身手的机会,使公众忧虑政府部门或隐瞒消息,或化大为小,总是觉得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这种心理其实是人所共有的,即使发达国家也常见此类的焦虑。

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公共事件客观求实地发布信息是其职责,这一点毋庸置疑。目前从实际运作上看,对于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出现的传言和政府发布的信息之间存在的最大焦点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员伤亡和伤亡人数多少等关键性信息,而对这些方面进行隐瞒或化大为小,对于地方政府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一方面,互联网、传统媒体的透明度已经相当大。随着全球化和全国化的深化,任何地方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国性的和全球性的,而公众自发的信息传播也极为迅速,几乎不是地方政府能够掌控的。一个事件一出,千百双眼睛都在监督其善后处理,其实已经几乎不存在隐瞒消息或化大为小的空间。有些人一直说可以收买一些利益受损的当事人隐瞒事实,其实这些当事人现在都明白公开并获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才能得到更好的对待,更愿意公开表达诉求。这种情况下,顶风掩盖情况的后果是地方政府根本难以承担的。

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也根本没有和当地共同隐瞒的意愿,也不可能为此背书。公共事件本身的责任是可以评估和判断的,但造假隐瞒的后果几乎是无限的。任何造假被公之于众,具体责任人几乎肯定会面临最严厉的处理,而对地方发展和声誉的影响也无可挽回。因此,地方政府其实应该明白,说真话的成本要比说假话低得多,将关键事实隐瞒或化大为小在今天一不可能,二不必要。

现在看来,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公共事件,每一次都讲真话,传播出真实的情况。如果开始掌握不够,就要不断地把掌握的情况真实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加以公开,应该明白社会和公众对于信息需要的迫切性。尤其在是否有伤亡和伤亡人数多少的数字上力求准确。这其实就是让流言或谣言没有存身之地。只要政府公布的这些被视为关键的数字一次次比网上的流言准确,即使还有人传播流言,其效果也会迅速衰减。客观地说,去年动车事故正是这一情况的转折点。那一次关键的数字上没有重大问题,其实为官方赢得了信任。只要继续不断地在关键问题上说真话,流言和谣言的效果一定越来越微弱。

只要坚持这一点,抓住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公开透明地发布,地方政府就能一次次地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打造公信力的成本就会一次次降低。当每一次官方提供的信息没有被流言撼动时,其实就会撼动造谣者的信心,也会提高公众对官方信息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就可以得到更大提高。

    进入专题: 公信力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25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