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革命”加拿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8 次 更新时间:2012-06-28 09:48

进入专题: 加拿大   魁北克省  

于时语  

一讲到加拿大政治,大部分人马上会想到法语多数的魁北克省。多年来,“魁独”运动主导了加拿大的国家政治。虽然这一运动近来有点过气,新近因反对增加大学学费触发的“枫叶之春”,使得这一法语省份再度获得国际关注。

法国移民是北美大陆最早的欧洲殖民者,以今天圣劳伦斯河下游的魁北克市为中心,创立了“新法兰西”,早于英国殖民者乘坐《五月花号》帆船创立的“新英格兰”(今天美国东北部六州)大半个世纪。原义为“村庄”的“加拿大”一名也是法国殖民者最早援用的,与魁北克(义为“河流狭窄处”)一名同样来自土著印地安语,另见于今天加国首都渥太华市西郊的Kanata镇。但是英国后来居上,于1759年的阿伯拉罕平原战役一仗,突袭打败了驻防魁北克市的法军(英军统帅阵亡,法军统帅重伤死于次日),吞并了这块殖民地。

为了在北美“维稳”,战胜者当时网开一面:英国国会在美国独立革命前夕通过了历史性的《魁北克法案》,允诺本地法裔保留他们的原有文化和宗教,由此产生了法语为主的加拿大魁北克省。不无讽刺的是《魁北克法案》反而刺激了美国独立造反运动,可谓压下葫芦浮起瓢。然而魁北克的“陷英”,仍然是本地法裔心头的历史性屈辱。今天魁北克省汽车牌照上的魁省“座右铭”——“我永志不忘(Je me souviens)”,很大部分是指这一历史创伤。

这段历史也彰显了加拿大法裔与欧洲法国主流文化的重大距离。加拿大最早的法语殖民者,大多在法国革命前来自诺曼底、布列塔尼等北部和西部乡下地区。虽然法王路易十四曾经征召数百名来自社会下层的“国王的姑娘(filles du roi)”远渡重洋嫁人(当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是某位“国王的姑娘”的后代),我仍然听到魁北克知识分子半开玩笑地说:今天的法裔大都是当初五、六户移民家族近乎乱伦的近亲繁殖后代。新近美国医生发现,移居到新英格兰地区的法裔后代有特殊的遗传缺陷,为这一“近亲繁殖”说法提供了证据。“陷英”后整整两个世纪与法国绝缘的独立生存发展,使得没有经历法国大革命的魁北克法裔显得更为保守,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巨大,蒙特利尔市宏伟精致的圣母院等天主教堂是其例证。另外,魁北克的省旗是四朵三瓣百合花(fleur-de-lis)围绕着天主教十字,前者是魁省标志,也是早就被法国大革命抛弃了的原法国王室徽记。

尽管受到英语主流的压制,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份魁北克也是人口大省。虽然因为出生率和新移民率相对低下,今天落到全国人口二成出头,加拿大开国之际,魁北克人口实足占了三分之一,因此在加拿大国会里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席位,这使得法裔人口对议会制的加拿大政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没有法裔支持的政党很难获得议会的多数组阁。法裔得以与苏格兰裔共同长期把持加拿大政治。我曾经将这一情形比拟为东晋初年的“王与马,共天下”(指“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氏家族和司马皇族)。另外,由于加拿大保守党传统偏向母国英国的反天主教文化,自从法裔娄里埃(Sir Wilfrid Laurier)出任加国第七位总理以来,魁省成为加拿大自由党的“红色”(自由党代表色)基地。

魁北克近代的里程碑,无过于1960年代的“无声革命”(或译“宁静革命 La révolution tranquille”)。这场“文化革命”摧毁了几个世纪的“天主教会专政”,魁北克社会迅速世俗化,在加拿大政治光谱上从此处在最靠近欧洲和自由派的左端,并且催生了魁北克独立运动。另外便是魁省教育尤其高等教育在政府主持下迅速扩展,成为今年“枫叶之春”运动的契机。但是在联邦政府和国际政治范畴,魁北克的最大贡献是出产了一代政治奇才皮埃尔?特鲁多(1919-2000)。

特鲁多的中间名是艾略特(Elliott),来自苏格兰裔的母姓。这一法裔和苏格兰裔的结合,产生了这个 “彻底纯粹”的加拿大人。皮埃尔15岁丧父,母亲的影响因此更为巨大,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特鲁多是加拿大政治家中少有的英法两语都得心应手的才子,又是一个不拘小节的性情中人,嘻笑怒骂,皆所不忌,甚至公开要政治对手去“吃屎(Mangez de la merde)”和“滚你的鸡巴蛋(Fuck off)”。

作为法裔人士,他却在加国政坛留下了许多英语警句和警语。例如1970年魁北克独立分子发动政治绑架和暗杀,导致“十月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特鲁多断然下令进行军事管制,暂停人身保护状(habeas corpus),大举逮捕“魁独”分子。记者质问他的镇压行动将达到何种程度,特鲁多当即说:“且看本人出招(Just watch me)。”这一简洁明快的回答,至今脍炙人口。

特鲁多甚至一手创造了一个新的英语单词 patriation, 指的是在他在加拿大总理任内,将加国立国的“宪法”──英国国会制定的《不列颠北美法案》从伦敦转回加拿大,从此制定加国自己的正式宪法,成为加拿大自主独立的重要象征。

在当时的冷战气氛中,特鲁多不仅被认为“亲华”(见后),还被视为亲共左翼分子,曾经被美国政府列入限制入境的黑名单。所以特鲁多1968年当选为加拿大总理,对美国是极大的冲击。尼克松总统因此极不喜欢特鲁多,根据水门事件后公布的白宫录音带,尼克松对僚属提到特鲁多时,甚至用了极其粗野的咒骂语 asshole。

这种不满其来有自。特鲁多不仅容纳庇护大批来加拿大逃避越战兵役的美国青年,在国际和美国国内拆越战的台,上任不久就在一次北约首脑会议上语惊四座,宣布加拿大将大量减少其进攻性军备(意即放弃其北约义务),而积极从事承担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任务。此事固然因美国的高压而不果,但是特鲁多的政治意向,一目了然。他本人固然从此与诺贝尔和平奖绝缘,他对加拿大的主流外交战略和思想,影响至为重大。例如新世纪之交坚决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外交部长、有“粉红政治家”之称的艾克斯沃绥(Lloyd Axworthy),便是在特鲁多内阁中担任交通部长起家。

另外,古巴革命成功后,美国对之实施全面禁运。特鲁多是第一个访问古巴的北约成员国领袖,和卡斯特罗兄弟私交甚笃,并与古巴维持广泛的经贸关系,令华盛顿极为恼火。加拿大政府在特鲁多的外交思想指引下,甚至拒绝美国要求引渡一名在原籍涉及命案的“波多黎各独立分子”。

特鲁多与中国的关系既深且长。他曾经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首次游历中国,正值国共内战刚刚经历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历史转折点,因此目击了国民党的溃败和共产党的胜利。在美国国务院严禁美国人访问中国大陆的冷战高峰时期,特鲁多于1960年再次访华,次年与旅伴公开出版了游记《Deux innocents en Chine rouge》(译名《红色中国的两位天真汉》)。

正是有这样的个人经历,特鲁多在上台后不久,加拿大就成为法国戴高乐政府之后第二个与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台北驻加国的外交代表迅速被驱逐,以至有台北外交官泪洒渥太华机场的一幕。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台北代表团被加拿大拒绝入境,迫使此后台北再度参加奥运时,不得不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出现。特鲁多政府还宣布当年帮助中国抗战的白求恩大夫为加拿大“国家重要性人物”。

1971年,特鲁多在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引进“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后来得到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的仿效,并且成为美国共和党右翼的攻击目标。在特鲁多任内,加拿大采纳了鼓励大量海外移民入境定居的国策。更重要的是特鲁多政府摈弃了历史上的排华政策和“黄祸”心理,移民政策全面向第三世界开放。这是加拿大华人人数大幅度上升的契机,最后终于迫使联邦政府对当年排华的“人头税”作出正式道歉和象征性赔偿。今天加拿大的华人按比例已经远超过美国,华裔甚至出任加拿大总督这样的要职。可以说,加拿大这种开放进步的移民政策,刺激了另一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最终放弃其“白澳”政策,而开放吸收亚洲移民。

在特鲁多的移民政策下,亚洲其他各国移居加拿大的人数也不断增长。特鲁多不遗余力地捍卫加拿大独立和领土完整,处处力图减少美国的影响和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经济颇有融合趋势,但是加拿大与日俱增的亚裔人口比例和亚裔享有的政治权势,难以为美国右翼承受,而可能成为维持加国独立的重要因素。这不能不说是拜特鲁多之赐。尽管特鲁多坚决反对魁独运动,法语地位的上升,和英语共同成为加国的官方语言,还是由他一手促成。

在19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刺激下,特鲁多政府于1980年引进了“国家能源计划”,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价格管制,并且建立了国营石油公司PetroCanada。这一顾及全国经济特别是安大略和魁北克制造业的能源计划,损害了西部产油区特别是保守派主导的阿尔贝塔省的地区利益,加上特鲁多提升法语地位和其他左倾政策,催生了所谓“西部离异主义(Western alienation)”,终于演变到目前能源利益驱动下的加拿大政治右倾化,以及区域利益的重组。在这样的大势下, “枫叶之春”再是轰轰烈烈,也只能在左翼的魁省局促一隅,而不会蔓延全加。详情留待后文。来源: 观察者网

    进入专题: 加拿大   魁北克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88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